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小学数学论文 > 正文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

来源:UC论文网2015-12-18 17:43

摘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其次,是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其次,是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再次,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略)

  三、概念鉴定(略)

  四、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思想。2.新课程纲要的基本理念。3.生态学理论。4.“儿童中心说”理论。5.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五、研究目标(略)

  六、研究内容(略)

  七、理论假设(略)

  八、研究步骤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计划3年完成,具体分为:

  (1)2007年9月~2009年10月:准备阶段(调查研究、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进行申报、组织开题论证活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2)2009年11月~2011年4月:研究阶段(开展研究、专家指导、积累资料、举行中期汇报活动)。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

  (3)2011年5月~2011年10月: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梳理成果、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完成成果鉴定工作)。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九、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遵循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十、课题研究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形成研究网络

  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的健全非常重要。我们成立了专家领导小组,邀请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许卫兵,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蔡明副主任为课题顾问;成立了以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教科员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小组以及课题操作小组。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从相关学校整合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成效的骨干教师研究队伍。担任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与数学教学骨干,研究采取“专家培训、校际联通、协作攻关、案例分析、总结反思”的研究思路,以各校联动、整体互动的方式,拓展研究的时间与空间,丰富校际、校内、学科组内教研的组织形式,营造了合作、互助、和谐的研究氛围,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了省、市、校、个人四位一体的课题研究网络,做到层层有目标,段段有计划,项项有措施,有效促使了课题的有序开展。

  2.确立研究重点,顺利进行开题

  自2007年开始,我市便提出了“打造生态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市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也围绕该主题开展。2008年3月,市教育局又邀请了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刘惊铎、姚亚萍教授进行了生态体验培训活动,各校均派了教学骨干教师参与了培训,在全市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力地推动了生态课堂的深入研究,这也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累积了相关的经验,提高了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 并于2009年10月被正式列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

  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积极准备,撰写方案,2009年10月28日下午,由市教学研究室钱爱萍副主任、省语文特级教师蔡明、市教科室朱仲贤以及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组成的课题论证鉴定组对本课题进行了前期论证,与会专家在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课题的深入开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3.丰富学习形式,提高理论素养

  课题的开展,离不开课题组成员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科研素养。为此,我们十分关注课题组成员日常的学习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学习交流。

  读书启思,更新观念。读书是提高教师专业理论修养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属于隐性的教育研究活动。因此,自从成立小学数学生态课题组以后,我们利用专门的QQ群,“教学碎片”博客,进行优秀书籍、优秀文章的推荐活动,交流读书经验,引导教师养成思考性阅读习惯,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我们推荐《教育生态学》《道德体验论》《生态课堂概论》等书籍、推荐《人民教育》《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杂志上的优秀文章,如我市教育局黄大龙副局长在2010年《人民教育》第18、19期发表的《生态课堂再思考》一文,《生态课堂研究》第一期和第二期专辑上文章等等,为各子课题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导航和经验借鉴。

  名师引路,开阔视界。三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许卫兵,蔡宏圣、魏洁、朱红伟、王俊等多位名师来我市上课讲学、作专题讲座,邀请了苏州教科院的朱文学、徐燕萍老师来对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管理培训。同时,先后组织教师赴杭州、苏州、南京、海门、扬州等地,参加了“2010年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海门论坛活动”(20101022),南京“现代与经典” 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20101029),“数学是什么”专题研讨暨第四届扬州“育才论坛”活动(20110331),2011年苏州市小学数学教改观摩活动暨2011年苏州小学数学年会(20110325)等观摩名师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为课题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校际联动,互动借鉴。九所子课题学校,能利用网络平台,利用 张家港市“三名”工程(结对名师,挂钩名校),张家港市生态课堂节、张家港市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课改展示月等活动为契机,加强校际联动,扎实行动研究。

  近年来,我们通过主题鲜明的专家讲学活动,拓宽了研究思路,扩大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存,敏锐了研究眼光,优雅了研究趣味,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群体科研能力。

  4.拓宽多种渠道,加强课堂实践

  为使课题研究更有实效,我们把市级层面的专家讲学活动、名师引路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工作贴近一线真实课堂,根植于实践的土壤之中。

  市级层面上,我们举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课题问卷调查工作和三次课题协作研讨活动。

  为了全面了解张家港市各小学在践行生态课堂理念方面的情况,更好地推进课题研究工作,2010年4月1日~4月8日,我们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全市各小学包括民工子弟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举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8份。这是实验之初重要的调查工作。

  2011年6月,课题组围绕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小组学、师生对话等主题对全市30多所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数学生态课堂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分析,认真思考新对策。

  2010年4月22日,市“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在云盘小学举行,来自全市各小学以及教师培训中心的100多位数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活动中,云盘小学的青年教师戴亚囡和许燕老师展示了两节数学生态课堂《因数和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活动还邀请了省数学特级教师蔡宏圣前来讲学指导,他执教了《混合运算》一课、开设了专题讲座《数学史:打造有效课堂的新视角》。蔡主任从数学史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考,给人启迪,发人深省,他的数学理性气质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2010年10月13日,市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协作研讨活动在沙洲小学举行。来自全市各小学的数学教学骨干二百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沙洲小学的殷娟和徐萍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数学《称一称》和六年级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活动还特别邀请了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海安实验小学许卫兵副校长前来讲学指导。许老师执教了六年级《可能性的大小》一课。随后,许老师又站在儿童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课堂教学生态的优化实施的构想》,轻松睿智的教学风格以及富有内涵的思考赢得了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许校长是“张家港市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的课题顾问。因此,本次讲学活动也是对课题协作学校、全体课题组成员的辅导培训活动。

  2011年4月14日,市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协作研讨活动在兆丰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有兆丰小学和西张小学联合举办。兆丰小学陈素英、顾海连老师分别执教了六年级数学《可能性》、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西张小学的钱晓文、苏晓芳分别执教了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和四年级数学《找规律》,课题组组长陈惠芳老师执教了四年级数学《倍数和因数》。本次活动也是课题中期成果汇报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苏州市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朱红伟老师前来讲学,他为我们阐述了《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给我们带来了课堂中的几许追问。

  当然,市级层面除了课题协作研讨外,还有“名师引路”活动,特级教师徐斌的《无痕教育》、魏洁的《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王俊老师的《数学带来的幸福》等主题报告,帮助我们进一步厘清概念,优化方法,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提升职场幸福感。

  另一方面,各子课题学校,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讨活动。

  例如:市实验小学围绕“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智慧生成及处置的研究”,追求以生态理念引领的智慧教学,着力探究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教学要素的有效调配,课堂生成的有效处置,教学评价的有效调控。课题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研活动与课题研讨有机结合,在2011年市第十二届课改展示月中,进行了生态课堂展示及主题沙龙活动,着力实现开放民主、活泼灵动、扎实高效、彰显智慧的课堂教学;着力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师生智慧的共生和发展而教学,追求为人生幸福快乐而教学,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智慧教学特色。

  暨阳湖实验学校围绕“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体验教学案例研究”, 结合“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的校本研究活动,利用试验课、展示课、评优课、举办专题研讨等机会,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

  沙洲小学依据学校数学教师人数少的特点,对“一课三议,三课一评”进行了创新,以专题研讨为主,关注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和有效化。

  塘市小学围绕“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个案研究”,进行了“与名师对话 品生态课堂”课堂录像观摩活动。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观摩名师的录像课,开展现场评优活动。一年多来,先后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了张齐华老师的《可能性》、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夏青峰老师的《分数的意义》等经典课堂,从这些名师的课堂中,体味生态。

  塘桥中心小学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科沙龙活动,课题组老师每人上好公开课,并及时组织研讨,常规活动讲究实效;季丽清教师承担的“评价促进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建立了专题网站,及时上传过程性资料,积累了大量案例,采用了多种评价手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妙桥小学围绕“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互动对话策略的研究”,加强叙事研究,在交流中,共同提出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使大家边学习,边探究,边提高。在交流活动中,课题组主持人陶健老师的“如何倾听学生发言”、张惠萍副组长的“让低年级数学教学更具数学味”、赵敏老师的“计算与思维共舞”、卢仲飞老师的“教师的课堂语言”、陈爱新老师的“活用教材、构建精彩课堂”、邓新丰老师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等交流,引起了课题组研究的共鸣。

  西张小学将课堂教学的研讨形式重点落在同题异构上,确定同样的课题,同年级组教师首先进行集体探讨,确定课题的重点难点及主要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进行修改,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邀请全校所有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在听、评、议的过程中对各环节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一年来,学校组织了“分数乘整数”、“圆锥的认识”、“24时记时法”、“角的认识”“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等同题异构课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兆丰小学围绕“小学生态课堂案例群的开发研究”, 深入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教研氛围浓郁,每周都有各门学科的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每位教师一学期都有一次甚至多次的课堂亮相机会,而这些活动,无一例外地都成为了生态课堂研究的实验场。课题组还特地开设了生态课堂的主题博客,博客构建于“网易”网站,指向性非常明确,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是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通过各校富有个性的校本研讨活动,使课题研究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在问题中思索,在研究中成长,在思考中前行。

  十二、课题研究成效(略)

  课题研究三年多来,课题组成员认真规划、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1.确立了课题研究的草根理念

  2.查找了生态课堂的影响因素

  3.提高了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认识,把握了其特质内涵

  4.探索了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实施策略

  5.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

  6.初步探索了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评价模式

  7.提升了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

  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组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和专业发展的舞台,提升了我市数学教师的教学品位和教学质量。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课题组教师承担了市级及以上公开教学10节,苏州市级以上公开课5节。课题组教师发表省级文章50多篇,论文获奖37篇。2011年教师节,课题组正副组长陈惠芳、徐芳均被评为苏州市小学数学名教师、季丽清还被评为苏州市第六次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详见成果汇总一览表)。 四、课题研究的问题反思

  课题研究从开始策划到真正实施,迄今已有三年多时间,尽管课题组成员平时教学任务重,分散在各个学校,但我们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有了一些收获有了一些成果。同时,我们也理智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缺少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究 2.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题研究虽然进入结题阶段,但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而是新的课题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此研究为基础,开展“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已申报)。新的课题将从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寻找更加细小的切入口,对生态课堂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重点加以审视和考量。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课堂微观研究,剖析问题所在,积累典型案例,提升研究成效,以其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