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社会主义论文 > 正文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思想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8 21:13

摘要:

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2014年9月,在知网中输入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模糊检索,其中,对社会层面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进行论述的文章共541篇。在主题方

  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2014年9月,在知网中输入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模糊检索,其中,对社会层面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进行论述的文章共541篇。在主题方面,有许多文章侧重于论述整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结合知网资料及报刊媒体中关于十八大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思想的解读进行如下梳理分析。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内涵与特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内涵

  1.“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想。论者都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的理论下,指出“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院长朱金瑞接受采访时强调,“自由”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戴木才、彭隆辉指出:“自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追求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本质,是根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质体现,如果失去‘自由’核心价值的理想性,社会主义的价值魅力就会被大打折扣。”

  马克思曾指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自由”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人们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最高看法。我们认同在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创新中所得出的“自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想的观点,它对社会生活中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具有基于现实又引领未来的价值意义。

  2.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朱金瑞指出:“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彻底解放,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关怀的最高体现。”
朱颖原在其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也论述了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王中汝则在对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的实质进行解剖的基础上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他指出: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是“资本压榨劳动者的自由。资本主义的一切其他自由,包括人身、言论、结社等自由,只能在服从资本自由的前提下才能存在。同时揭示出科学社会主义所要求的自由,即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地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夺取国家政权,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摆脱资本的统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王玉周指出,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尊重、追求、保护自由,让每个人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并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关系角度,指出四者是相对独立,又内在统一,在实践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

  周志成、刘福军从途径对策方面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新社会价值的最高追求,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发展生产力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金卓则依据“现代女性解放成为新时期的重要问题”这一现实,把人的全面自由而发展作为一个视域来论述女性解放。她首先对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进行了梳理,然后从生存论角度、价值论视角、认识论角度揭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人之生命的本质是相同的。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女性解放的辩证关系视角阐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内在蕴含着女性解放的价值诉求及其对现代女性解放的指导作用,从而寻找现代女性解放的基本内涵,以期利用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引领女性主义思潮走出理论困境。金卓同时论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超越男女之间的性别局限,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将推进女性解放的步伐、男性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她最后指出,女性解放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它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使两性携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在1881年给纽文胡斯的回信中指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社会存在决定了个体当时的发展状况。因此,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由是具体的、实践的,在认识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的同时,如何将这个目标具体化,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相结合,把握好度,一步一步地完成特定历史阶段的个体发展目标是个复杂的现实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特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具有个体性、理性和合意性、有限性特点。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特点的单独阐述方面,邓斯雨认为现代社会是由无数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组成的,自由的行为主体是个体,个体是自由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因此,自由具有个体性。自由应该以理性为基本准则,自由不同于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应当有节制和界限。因此,自由具有理性。同时,每个人的性格、兴趣、生活环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导致了每个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结果也存在着种种差异,这使得个体的自我要求和选择也不同,即自由具有合意性。

  关于有限性:朱金瑞指出,从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两个方面都要合理合法合德的同时,实现意志自由一方面要求个人在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内利用平台,防止和抵制黄、毒、赌行为;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立法明确界定个人的“信息权利”。他强调,在现阶段强调自由,尤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由是以理性与规则为前提的自由,也是以自律为基础的自由。无所顾忌的自由将物极必反,极端自由等于没有自由。二是目前的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仍存在着大量制约和影响自由的消极因素。另外也有不少论述者强调自由是法律和社会规范基础上的自由。俞吾金强调,“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自由必须遵循自由与必然(即客观规律)、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寇译文也在其文章《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2013)中指出,“自由”是法律制度下人民个体自由权利的充分保障。李玉洁结合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指出尊重自然规律就是要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而不是讨论污染和治理孰先孰后。

  根据矛盾的对立统一,自由在有个体性特点的同时,也相应地具有整体性,二者是并存的。关于自由具有理性,即是说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自由应该以理性为基本准则是正确的,但是因此说自由本身具有理性则有失欠妥。另外,任何自由都不是毫无限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是在遵守社会主义的法律、道德等规范条件下的自由。同时,社会主义的法律、道德等规范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内涵的几个统一。过程性和目标性的统一:方舟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指出,自由必须是与人的切身利益和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实质化的自由,并指出自由的实质化是过程性和目标性的统一。李玉洁在其文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角》(2013)中,也强调了自由实现的过程性和目标性的统一。

  对于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统一,党理轩指出:“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和最高理想,它既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这一共同成果和人类社会的这一共同价值追求,又高度体现了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

  关于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的统一、抽象自由和具体自由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张培龙运用马克思的自由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进行了解析。他指出:自由终究是一种现实的自由。现实的自由不是简单的随心所欲,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统一于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之间,统一于抽象自由和具体自由之间。另外,他还指出自由具有历史性,真正的自由统一于主观与客观的动态关系中。

  关于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王连荪在其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溯源》中作了论证。他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有两个维度的约定,即个体在总体趋势上的服从整体利益,以及整体在具体问题处理方式上的尊重个体权利,这样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将空泛的自由讨论限定在实际的社会执行层面。

  另外,有论者将自由作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外延之一进行论述。如肖扬从社会角度指出,当代中国的自由,是在不损害他人权利的条件下做任何事情的权利,是基于平等的自由。在保障自由的同时需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人权高于主权”,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之上(即强调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二是打着维护他人自由的旗号对个人自由加以限制。

  论者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内涵,从其特点的不同角度辩证地给予解析。将自由作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外延之一的角度,也即消极自由的表现,这种外延也是与自由内涵并存的自由所具有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内涵和特点是一致的、统一的,如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实现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内涵了过程性和目标性的统一、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的统一等。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与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是个体创造才能发挥和社会财富的源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等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为人们重视。自由赋予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自由背景下的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它激发了社会成员的创造愿望、创造活动,催生越来越多的创造成果。正是依靠锐意创新,我们才能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曹平认为,做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增强市场的“自由度”,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参与、竞争、经营的自主和自由,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自由是社会进步的活力之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实质化的表现

  冯颜利、廖小明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的辩证分析,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是要在合理批判吸收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特色,即倡导广泛的自由权利的同时,通过实现整个社会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将资本主义制度所标榜的抽象的自由权利变为人民群众所能感知和享受的实实在在的权利和利益。

  吴玉军立足我国社会现实,指出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自由是与公民道德境界、公共责任感的提升紧密相关的,自由同时也意味着承担公共责任,具有奉献精神。因此,应该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下,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弱者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改善。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标志着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这种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人们就越能有效地认识和利用必然或客观规律,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多元化背景下的今天,要正确和理性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由的本质。同时,立足我国实际,充分开发个体创造才能,使个体在为社会贡献中得到全面自由发展。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基础及对相关自由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基础

  史为磊从理论和实践入手指出,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都蕴含着自由思想的成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内蕴。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又有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基础。曾家华则在文明传统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支撑下,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离不开它的历史背景及民众基础。魏建国从纵向渊源、逻辑内涵和实践品格三个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的历史依据和民族基础,即自由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价值意蕴。自由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有其哲学基础和价值规定。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价值引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与普世价值、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邱仁富通过比较资本主义自由和社会主义自由的异同点,指出社会主义的自由与资本主义的自由都存在竞争。同时,二者也是有区别的。与建立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的自由相比,社会主义的自由是在批判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是自由主义,也不能由自由主义演化而来(或者最终导向自由主义)。邹媛媛通过对主要来自于新自由主义经济观点的西方普世价值观中“自由”实质的揭露,指出其目的是实现价值渗透、是通过“人权外交”对别国内政进行干涉。表现在经济上追求的是市场万能、产权全面私有的自由化取向;政治上追求的是三权分立、议会政治的西方民主化取向;人生观上追求的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取向,从而使人们更理解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观的虚伪,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有更清晰的认识。王连荪则在对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辩证剖析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自由”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对空想社会主义一些天才设想家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自由思想对我国面向当代更加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更加准确地理解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想的“自由”的内涵;更加深入地比对两种自由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异同性,从而认识和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的异同点比较,能够避免读者只是单一的对二者不同点的僵化认识及对当今自由主义思潮的理性认识。同时,在对空想社会主义自由思想的辩证认识和对西方普世价值观实质的解读中,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之一。人民的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凝聚民心民力、汇聚民智民策的精神纽带。在当前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内涵,避免走入“自由”的误区,这是新时期在认识层面需要努力的地方。

  至于实践层面,则是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的外化。因此,现阶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