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安全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心理学的交通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1 20:02

摘要:

摘 要 :交通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社会环境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人们交通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

摘 要:交通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社会环境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人们交通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科学的一门学科,将心理学融入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分析驾驶员与行人交通通行习惯,研究交通安全教育中人的心理特征,探讨基于心理学的交通安全教育策略。

关键词:心理学;交通安全;安全教育;教育
 

  交通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交通安全管理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于提高人们交通安全意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交通安全教育若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交通安全观,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人类的认识过程、心理态度、意志程度和行为素养等方面入手,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教育水平,提升交通安全教育效果。

  一、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学应用

  交通安全教育是一项面向大众普及的交通法规、交通行为及交通道德教育,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同,要形成统一的交通安全思想非常困难。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普遍存在新喜性、脆弱性、自私性和叛逆性。因此,根据人类心理特性制订交通安全教育方案,对提高交通安全教育效果具有非常科学的作用。

  1.新喜性。人类心理中具有发现新奇、寻找新鲜的意识形态,因此在交通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多元化开展教育活动,增强交通安全教育的趣味性、新鲜性和实践性。

  2.脆弱性。在精神压力作用下,每个人都会产生精神恍惚、心理焦虑和心理恐惧,由此在交通行为中,出现麻痹大意、路怒症、操作失误等问题,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交通安全教育中要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稳定情绪,灌输交通安全法规,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3.自私性。自私是人类的天性,在人类生活中,总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社会的主导地位,从自我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导致在交通行为上,人们会以“自我便捷”为思考角度,忽略交通规则,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交通安全教育上要明确交通法律法规,普及交通安全行为,将交通安全与道德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相结合,提高群众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增强社会群众的监督力,让交通违规人员知荣知耻。

  4.叛逆性。叛逆是反叛常规思想、行为和规律的一种自我表现欲,其思想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表现为对正面教育反面思考、无端否定现行法规、对思想教育和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存在侥幸心理。所以在交通安全教育中要突出交通安全的严肃性,通过交通安全事故案例警示人们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二、应用心理学提升交通安全教育效果

  在心理学中,外部环境会对人的思想、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交通安全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给予人类思想和情绪的支撑,让人类通过感官产生强烈反应,并能够通过环境建设,产生教育的持久性。交通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院校中建立一种规范,而且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风气。将心理学融入安全教育中,遵守贴近群众、创新形式和创新内容的原则,注重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的吸引力、普及性、连续性和持久性。

  1.吸引力。在交通安全教育上,一味的填鸭式法律法规教学势必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其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人类自身的一种消怠性,所以要提高人们学习交通安全规则的主动性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建立交通安全教育规范体系,结合常识教育、案例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精神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受教者感受教育的新鲜感。

  2.普及性。在心理学中,人们会有一种潜意识跟从心理,其在交通行为中具有较多的表现,如在红灯状态下,一个人闯红灯过马路,那么就会有其他人跟从他一起闯红灯。如果对这种行为不加以阻止的话,人的心理会将过错逐步放大,渐渐就会无视整个交通法规。因此,以心理学理论来增强安全教育的普及性,让每一个人都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形成规范的交通行为准则,并建立群众互相监督机制,形成良性的社会安全风气。

  3.连续性与持久性。交通安全教育是一种社会化规则教育,由于社会层次的多级性和多元化,要想做到在短时间内规范所有人的交通行为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交通安全教育必须要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连续性要必须坚持交通安全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将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贯穿在每一位公民的成长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进而将交通安全教育提升为整体社会意识。持久性要将交通安全教育日常化、长期化、制度化和职责化,形成一种常态的教育体系。

  三、结语

  交通安全教育是一项为国、为民的系统教育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解决的。因此,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应将个人思想意识教育与社会意识普及相统一,交通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建立多结构、多层次教育体系,让交通安全深入民心,形成一种人类行为准则,进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保证交通通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苑红伟,肖贵平.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

  [2]卢玫.论心理学在交通安全宣传中的作用[J].汽车与安全,2006(10).

  [3]李晓峰,马锦飞.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述评[J].理论观察,2014(1).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