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探讨高职高专日本文化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2 20:43

摘要:

摘 要 :高职高专日本文化课程既是提高文化素质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异文化交流技能的培养课程。但是,目前的日语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日语语言的教学方面,日本文化课程

摘 要:高职高专日本文化课程既是提高文化素质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异文化交流技能的培养课程。但是,目前的日语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日语语言的教学方面,日本文化课程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日本文化课程的需求,探索了日本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高专;日本文化;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要承担学历教育的任务,也要承担职业教育的重任。对于高职高专的商务日语专业来说,人才培养既需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导向,又要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满足其职业与高等教育的双重需求。日本文化课程既是提高文化素质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异文化交流技能的培养课程。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的日语教学改革更多集中在日语语言的教学方面,日本文化课程往往作为一个次要课程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高职高专日语专业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思考
  1、一般意义的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它所依附的社会文化背景[1]。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通常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涵盖日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文化,以使学生可以对日本社会有基本的了解,对日语表达中的文化对象能够有明确的认识。
  2、日本文化课程中“潜在文化”的重要性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铃木孝夫指出,普通人察觉到的所谓文化的差异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多停留在具体的现象中,称其为“显在文化”,主要指文学、建筑、宗教、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与“显在文化”相对,把眼睛看不到的,仅从表面很难发现的文化称为“潜在文化”,主要指思维方式、价值观、行动样式、感情倾向等[2]。
  对不同文化圈中的语言学习而言,除了在声音、外形上有明显不同外,其内在意义也存在着差异。声音和外形属于“显在文化”,语言的内在意义属于“潜在文化”。“潜在文化”是跨文化理解的关键[3]。
  因此,日本文化课程应重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潜在文化”的教学,通过“潜在文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日本人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在与日本人交往过程中不至因为文化隔阂而产生摩擦甚至冲突。
  3、日本文化课程中“职场文化”的学习
  日本公认拥有独特的职场文化,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语言方面,日语有以和为贵、尊卑有别、内外有别、公私有别的特点;行为方式方面,工作态度强调忠诚、同事关系强调团结、会议议事着重事前的交流和磋商;思维方式方面,内外有别的“圈子”意识,呈现出海岛文化的特质;价值观方面,终身雇佣、年功序列、集团主义是世界上公认的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4]。作为培养面向日企就业的高职高专日语专业,有必要充分教育学生日本的“职场文化”。
  二、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材的选择和处理
  在我国,日本文化课程在日语专业教学中长期重视不够,可选教材非常少,并且与《日本概况》教材相近,偏重于日本的地理、历史、社会等。近年来,相关教材逐渐增多,但是,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大部分教材仍偏重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属于显在文化的内容,属于潜在文化的思考方式、行动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一些教材中涉及到了日本人的国民性,比如日本人的自然观、中流意识、集团主义、序列社会等,但是相对来说篇幅较小,读过之后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对具体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不大[3]。
  我国高职高专日语教育由于成立的时间晚,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很多都脱胎于本科课程,并未形成鲜明特色。大部分学校的日本文化课程也未能脱离本科日本文化课程的影响,对文学、历史、地理、习俗等知识的学习重视有余,而对“潜在文化”缺乏反映。
  故此,高职高专日本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选择时,尽量选择内容与时俱进,能反映当前日本人的民族性、民族心理和日本职场文化的教材。教材处理时,不可避免必须对日本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习俗进行介绍,但是不能照本宣科,仅仅流于表面,更要多运用一些典型案例,发掘这些案例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尤其要注意不要单纯地用过去的模式来解释当下日本人的行为意识。
2、课堂教学的改革
  首先,在教学手段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图片、声音、视频和实物的展示更加具备说服力和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弥补文字的缺憾。色彩鲜明的图片和实物、原汁原味的日本社会生活场景,能让学生对日本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大量地采用案例教学,把中日文化差异导入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学之中。
  目前在外语教学之中,情境教学是公认的较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日本文化课程作为语言课程,给学生创设语境,引导学生理解与文化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是,考虑到日本文化课程的特殊性,更加强调案例教学的使用。
  “潜在文化”是跨文化理解的关键,属于潜在文化的思考方式、行动意识、价值观念等很难用图片、文字等进行描绘。只有放在两个民族的对比当中,才能凸显。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出海洋文化和大陆文化的差异。这些差异是造成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在与日本人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矛盾的深刻根源。在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仅仅单纯地介绍这些日本文化的特点,而不把其与中国文化特点进行对比性的讲解,或者是仅仅停留在讲解阶段,没有进行实例性的展示,会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容易忽略掉一个冲突背后可能蕴含的民族心理的差异,就很难让学生对自己和对方的行为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进行认识和评价,就不容易妥善地处理这一类的问题,给交流工作带来障碍;对于在日企工作的学生来说,对于日本文化的接受就比较困难,更不用谈融入其文化。
  3、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要求
  日本文化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教学中需要较多案例的使用,对教师而言就不仅仅是照本宣科的知识传授,更是教师日本文化理解的熟练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对日本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充分了解日企职场文化。此外,前面已经谈过了中日文化差异讲解的重要性。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要建立在对祖国文化的具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对日本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应该具备较深刻的中国文化底蕴。
  三、结论
  1、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日本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显性文化”,还应重视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潜在文化”的教学;2、高职高专日本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3、在教学手段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图片、声音、视频和实物的展示更加具备说服力和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弥补文字的缺憾。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铃木孝夫.『ことばと文化私の言语学』[M].岩波书店,1997.
[3].曹美兰,任秀英.专业日语教育中的《日本文化》课程研究——以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为视点[J].时代教育,.2009(9):121-123.
[4].俞芳.日企中表现出的中日文化差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8):163-164。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