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研究高等教育创新精神培养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2 20:46

摘要:

摘 要 :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综合素质的精髓。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精英之灵魂的塑造,精英之精髓的熔铸,是千秋伟业的核心建构,是继往开来的连接工程。培

摘 要: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综合素质的精髓。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精英之灵魂的塑造,精英之精髓的熔铸,是千秋伟业的核心建构,是继往开来的连接工程。培养大学创新精神是高校教育肩负的重要职责。当下的中国,开启了以“中国梦”为标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创新精神已融入时代精神的核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元素。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加突出,为促进就业,党和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呼吁全国关注支持青年创业,可见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视。大学生创业的核心前提是具备良好的创业精神。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学生创业精神缺失严重。因此,探索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方案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

  各学派对创业精神的定义很多在管理学上,创业精神通常被认为是在市场竞争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中具有的创新、敬业、合作的精神,也被称为企业家精神,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冒险性、主观能动性及坚韧性的特质。以往的特质学派认为创业精神是创业者的先天才能,无法培育、改变。而行为过程学派认为创业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创业精神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缩小创业者差距的。从马克思唯物论的角度,本文也认为创业精神可以后天培养。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并从中找出创业机会的能力。

  1.培养创业精神是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但是人的素质是由知识、精神状态、社会实践、自然环境有机构成的,不是简单的教育成果的叠加。而人的主观意识是其中的核心成分,它决定了素质体系的优劣。所以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可以通过创业精神的培养,将创新意思融入到受教育者的思维中,使其主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提高综合素质。

  2.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降低创业风险的保障。第一,培养创业精神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率,创业要承担风险,但是不意味着高风险,创业者找出“高风险”,系统分析,控制风险,就能获取成功。第二,培养创业精神可以提高创业者的系统创新能力,可以使创业者具备发现新机会、获得新资源、通过新手段获取新价值的能力。

  3.培养创业精神是繁荣经济的最主要途径。培养创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繁荣经济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创业可以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同时,创新和创业精神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也能促进公共事业等领域的改变,因为创新思想可以找到新的机遇,带来新的策略变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需要。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现状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学生仍存在“重仕轻商”,追求稳定的思想,缺乏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另外,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艰苦创业、承担风险的精神,惧怕困难,难以走向社会,面对创业的挑战。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学生五位一体的系统的健全的培养机制。

  四、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对策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主渠道,通过系统的培养方法,让创业者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技巧。规划自己的创业活动,规避风险,提高成功率。创业精神的培养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善创业教育政策。高校教育一直忽视创业教育,究其根源是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必须完善高校创业教育制度,把创业教育提升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评估的范畴。鼓励奖励在创业教育方面先进的个人、团体,形成具有各高校特色的创业培养方法。建设相应的研究中心、科研机构,引导优秀的创业者和社会企业有机结合。推动创业实践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创业者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建设具有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具有陶冶、导向、激励的功能。西方文化,如个人自由精神、开拓精神等,极具创造性、超前性,极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应该在学生入学初就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并在创业基地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创业精神无处不在。在教学与实践中鼓励各种创新和发明,并引入创业的理论知识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这种校园创业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的延续。

  3.开展实践活动。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往往止于理论传授、讲座宣传等层面,极少开展与社会相结合的实践。创业实践教育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望。

  4.创建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相对优良的创业项目的孕育场所,使学生可以享受资金场地设施、设备等多方面的扶持和优惠,为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进入社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有利于创业者和其他项目度过高风险期,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结语

  创业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多方面共同努力。创业精神教育也将成为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创业精神培养方案的探讨将有助于提高全民的创业积极性,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创业者,从而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