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研究加强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2 20:48

摘要:

摘 要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学校为了持续有效科学地进行质量控制和提高质量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可以考虑

摘 要: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学校为了持续有效科学地进行质量控制和提高质量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可以考虑由以下5个子系统构成:办学质量标准、办学条件保障、质量监控评价保障、运行机制保障、质量信息保障。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质量
 

  一、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理解

  “质量保障体系(Quality Assurance System/QAS)”是指企业或其它类型组织机构为了使产品或服务获得顾客的满意,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在专门的质量控制机构工作下,把企业或其它类型组织机构的生产、运行、管理、服务等与产品或服务质量有关的各个工作环节紧密组织起来,从产品设计、生产、装配、销售、售后服务、质量反馈各个与产品质量有关的环节统统联合起起来,构成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权限分明,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质量管理的有机系统。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两方面。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有关的基本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从而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学校内部为了对教育质量进行持续有效的控制和提高而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负责高等学校内部的质量保障活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配合外部保障活动,共同保障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形成科学的组织与程序系统。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展开的回环的、连接的、封闭的内在诸要素的有机组合及由此而表现出的持续高效的工作状态。

  二、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旨在促进高校的内涵发展,全面推进高校加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各高等学校基本成立了高校内部质量评估机构,形成了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雏形。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部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保障意识不强。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在政府推动下并建立起来的,高等学校自身对教育质量保障缺乏紧迫感,高校往往高度重视外部教育评价,尤其是政府组织的教育评价,一些高校为了达到教育部评估指标开展而突击式运动式评估工作,为达标而评估,在日常的办学工作中,没有认真自觉地强化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处于发展时期,一些本科高校生源不愁,生存压力不大,导致对教育质量保障的因生动力不强。

  2.高校内部的缺乏明确的质量标准。正如产品质量有国标、厂标,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必须有明确的办学质量标准。现行的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仅对教育质量标准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而细化标准缺失。同时,一些高校办学盲从,办学定位不准,没有正确的质量标准。一些高校不能从自身条件出发,没有考虑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专业设置追热点,办学目标求大求洋,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定位,必然导致缺乏科学的办学质量标准。

  3.部分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一些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保障机构,有些高校尽管设置了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但仅仅是在上层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并没有深入下层,没有在院系一级开展工作,更达不到教研室一级,或者说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善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大部分高校只是局部地开展了教学督导、教学检查、课程评价等活动,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缺乏保证质量保障体系良性运行的有效机制。

  三、建设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高校必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达到社会认可的质量标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难,一方面是学生不愿到艰苦的地区、岗位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国高校没有从社会需要出发开展教育活动,专业设置盲从,自身定位不明,自身优势不清,没有严格科学的质量标准,把不合格的产品生产出来,并不负责任的推向社会。我国必须建立“以外促内、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学校必须在内生动力作用下,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校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要求,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将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进行,自上一轮评估工作结束,辽宁省绝大多数的普通本科高校都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但存在着体系不完整、运作没有常态化、长效机制不健全、效度有待提升等问题。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于“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要求,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提升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主动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办学定位,质量标准明确,有自身特点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高校根据各自发展特点和办学质量实际情况确定质量保障体系架构,但核心目标是有效保障自身教育教育质量。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可以考虑由以下5子系统构成:办学质量标准子系统、物质条件保障子系统、监控评价保障子系统、工作机制保障子系统、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

  1.办学质量标准子系统。各高等学校首先应有明确的办学质量标准,并形成学校的纲领性文件。不同学校由自身办学条件不同,所处行业地区不同,因而办学定位不同,所以培养目标不同,办学标准也不相同。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必须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探索符合国情、校情的高校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应包含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学校基本设施标准、师资队伍标准等、学校招生标准、毕业生毕业标准、教学工作标准、管理人员工作标准等。在涉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工作、各个工作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执行标准。

  2.物质条件保障子系统。高校的物质条件是保障质量的重要内容。高校办学各种硬件条件(特别是教学硬件条件)必须有满足教学质量需要的标准。标准应不高不低:标准低,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标准过高,会造成学校办学资源的浪费,因些在学校教学经费、校舍面积、实验室设务、图书馆藏书等各方面要充分调研,制定科学的标准;人力资源条件是核心要素,教师数量应充足,教师年龄、职称结构要合理,要有明确的标准。

  3.工作机制保障子系统。高校质量保障系统能否真正保障质量,运行机制很重要。一些高校表面建设了保障系统,但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系统没有真正有效运行,而是停留于表面,难以达到建设目标。因此,质量保障系统的工作机制很重要,要制定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作到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反馈,反馈有效果。

  4.监控评价保障子系统。该系统主要进行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包含教学管理组织体制、教学建设、教学研究、教学制度、教学质量监控等。监控不能监而不控,要看到还要管到;评价不能只评无价,要真正按标准评,评后要有说法,要指出差在哪。监控评价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不留死角,形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运行的全员性、全程性、开放性。要不断修正标准,不断完善工作程序,要加强与外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自诊断、自调节、动态化的质量保障反馈系统,不断提高本校教育评估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5.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要成立专门的信息控制中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搜集来自学生、教师、管理者、用人单位、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后反馈给相关子系统,同时将有些信息对校内外公开发布。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