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发展对策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2 20:48

摘要:

摘 要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入手,从生源质量、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面细致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

摘 要: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入手,从生源质量、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面细致分析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对策,探寻适合当前本科院校优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膨胀式发展,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4.5%,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阶段转为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引发的高等教育变革不仅体现在入学人数逐年增加这一量的变化,更引发了包括教学理念转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一系列质的变化。特别是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重要内容的教学质量管理,成为新形势下亟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学管理研究述评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和生命线。在高等教育社会化背景下,一方面,高校适应时代变革,对教学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国外院校、民办院校及高职院校对省属本科院校均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何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校教学管理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入学率逐年提高,于2003年达到15%,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国内学者面对这一新的教育阶段,针对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特定问题,从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对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主体单一、质量保障标准单一的问题。然而,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介绍,对于适应新形势下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整体保障体系构建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发展概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跟本标准”;二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三是“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这些纲领性文件,为当前高等教育社会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发展目标与要求,为本阶段的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

  自2000年,我国高校经过合并重组后,组成新的大学分类建设格局,形成了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的中国大学分类标准。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将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师范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的大小,将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院校等几类。自此各本科院校根据自身办学实力、办学优势,凝聚了各具特色、目标明确的办学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发展方向。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1.生源质量降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年减少,至2020年,18至20岁人口将降至7千至8千万,高校生源人数逐渐减少。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录取率逐年攀升,使得高等教育生源质量开始下降,特别是省属普通高校,教学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2.专业设置过度求全。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综合实力积淀及学校师资力量,学生的专业选择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就业和职业规划。然而,受市场需求影响,很多高校仅仅用率取率这一单独指标来决定专业设置,追求专业“大而全”,专业设置盲目趋同,缺乏前瞻性,使得学校办学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无法满足专业发展要求,教学质量更是无法得到保障。

  3.教学资源配置不足。信息时代,数字化知识正以极快的速度产生并传播,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知识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需要,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实现教学资源、教学进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然而由于办学经费、专业人才队伍所限,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参差不齐,教学软、硬件资源明显不足,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4.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知识的传授应遵循“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当前的在校生均为90后学生,成长于网络环境下,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信、勇于沟通交流,愿意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敢于大胆表述自我见解,传统刻板的听授式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知识和渴求。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5.实践实习教学环节薄弱。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应社会需求,高教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实践创新能力也应得到重视,然而很多高校对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够,依旧沿袭多年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忽略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发展,如实验、实习、实践创新、实验报告、毕业设计等各种实践性教学,教学质量无法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提升缓慢。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对策

  1.树立本科教育质量体系建设观念与建设思路。要树立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学质量保障观念,明确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指导思想,遵循教学质量的整体性、适应性、发展性、多样性等特点,找准学校办学定位,突出质量建设的教学一线学院主体地位,重视组织师生共同参与质量建设,形成技术保障、建设管理、建设队伍的有机结合,形成长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要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质量监控队伍建设为保障,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形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存,形成制度化、流程化的长效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2.制定质量保障各项制度。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整体思路下,要认真执行各项质量保障制度。第一,要根据学校发展实情,完善定期教学工作会议制度,表彰先进,总结经验,制定教学建设规划,确保各项教学工作任务落实;第二,完善教学评估制度,建立校、院两级评估体系,对课堂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办学条件、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整体评估,第三,准确衡量教学水平;严格执行日常检查制度,对期初、期中、期末三段教学进行检查,通过日常检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第四,完善听课评教制度,要认真制定听课评教实施办法,听过听课评教、听课反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第五,完善教学奖惩制度,激励与约束并举,完善教学评优与奖励评价指标体系,发挥教学先进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第六,加强学风建设,建立本科生导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社团等多元联动的学风建设与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哈显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现状及监控系统建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赵韩强.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子研究,2008(1).

  [3]黄健荣.梧州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