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初中数学论文 > 正文

让初中数学课堂凸显魅力,熟练巧用信息技术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5 18:22

摘要: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在教育领域上取得到了相应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一旦介入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在教育领域上取得到了相应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一旦介入到数学课堂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将给数学课堂带来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巧用信息技术;数学课堂;学习效果;凸显魅力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的价值
  信息技术具备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化抽象为直观的认知环境,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可作为显示工具、演示工具、交流工具、提供资源工具、情境创设、探究和发现等工具,运用这些工具服务于教学,将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相对来说枯燥乏味,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探究性。第二,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习质量。数学课中有很多知识是抽象的,需要形象化的呈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不直观的讲解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第三,信息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能够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
  "微课"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运用的典型代表。"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其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往往会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有趣。案例1,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导入一个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小孩在玩足球,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碎成了很多块。视频观看完毕后设置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小孩,你应该带走哪一块碎了的部分去配玻璃呢?学生通过这个视频的观看以及教师的提问,就会主动思考起来。能够产生这种效果,来源于教师导入的视频与设置的问题都与学生的兴趣点有关,巧用视频呈现的"微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巧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主体重新建构的过程,而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某些动态过程,可以提供让学生参与认知环境,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案例2,学习"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概念和性质时,先借助《Flash》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蝴蝶,让学生经历观察蝴蝶的两只翅膀折叠与展开的现象,再演示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的动画过程,尝试改变图形位置,使之出现不同情形,观察并思考对称点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对称线段之间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多样化、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大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中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概念,归纳"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性质,学生在愉悦中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三.巧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
  数学具有抽象性。如果能够把数学对象进行形象化、数学关系显性化,这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具有强大的形象化能力,通过参数赋值、拖动等进行对象变换,在各种表示法之间相互转换,多而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得益彰。案例3,在探究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是否相交于同一点时,如果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实际上往往会出现误差,出现三条中线并没有相交于一点的现象。对此现象,如果老师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那么他们的解释就会显得勉强。事实上,在几何画板中,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中线,就能观察到三条中线交于一点的事实。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共点的结论。这个实验,除了教师演示外,学生也可动手操作,印象极为深刻。可见,巧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和计算,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重复性工作。运用《几何画板》可以轻松地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运用《Mathematica》能够轻易地处理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巧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赢得时间深入理解数学本质,提高学习效率。案例4,在复习"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时,传统的教法中常常看到老师在黑板上不停地画图,这种重复性的画图会使课堂学习显得枯燥和沉闷,难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倘若课堂上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绘图,围绕二次函数不同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行知识梳理和方法归纳,从中提炼由此反映出来的运动变化、数形结合、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这样的复习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并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巧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是一种突破与创新。案例5,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勾股定理"的资料,这些丰富的资料不仅会给学生们很多启发,而且会提高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信息化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还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能力的舞台,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运用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仍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通过技术支撑,创设学习平台,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经历学习数学的新渠道,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情感需求,就能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六.巧用信息技术,不能忽视教学的核心
  信息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不是信息技术运用得越多,就能说明与数学的融合就越完美。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信息技术介入到数学课堂,会使某些知识的获取更加直接,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也会被信息技术所替代,这与数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违背。现实中,课堂教学出现信息技术的滥用现象仍然频繁,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课件修饰过多,不求实效;"人机对话"替代了有生命力的师生情感交流;片面追求大容量,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等等。因此,信息技术作为教的工具和学的工具,应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运用永远离不开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这一核心上。信息技术介入到课堂中关键在于科学,只可巧用,不可滥用。我们不提倡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实验来替代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不提倡用信息技术的演示来替代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
【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时机,考虑是否运用信息技术,选用哪种信息技术。在合适时机与场所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既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既能使数学课堂更加丰实,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更加有趣,又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需要,给数学课堂带来活力,给予学生一个更完整的数学天地。巧用信息技术,定能使数学课堂凸显魅力。


【参考文献】
[1]刘亚丽.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15):102.
[2]李蕾.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机结合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22):171.
[3]陈兆利.浅议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262-264.
[4]张卫红."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J].长三角(教育),2013(01):89-9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