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农民危机通过社工干预转型的有效手段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6 19:32

摘要:

一、研究背景 伴随科技和信息的发展,进入 21 世纪的我们可以说是真正迎来了吉登斯所说的社会转型。 这一阶段中,转型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 对于近年来的中国更是如此,世

  一、研究背景

  伴随科技和信息的发展,进入 21 世纪的我们可以说是真正迎来了吉登斯所说的社会转型。 这一阶段中,“转型”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 对于近年来的中国更是如此,世界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全球环境等各种因素使得我们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大背景。 在城市和农村中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场转型大战、改革大战。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巨大的转型和社会变革使得习惯于日常生活的人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文化冲击。

  笔者选取的案例就是在这种国家大环境下进行改革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Y 村地处山西省西南部,平均海拔为 500 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多为原始次生林,地下煤炭资源丰富。 全村共有 14 座煤矿,年产原煤 78 万吨,7 座洗煤厂,年产精煤 30 万吨,重点的煤矿有:马峪煤矿、什一林煤矿、后沟煤矿和联营煤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据调查, 村内 83.7%的正常劳力都从事着与煤炭相关的产业。 可以说,煤炭资源维系着当地老百姓的生死存亡。

  然而, 几年前国家政策的调整, 却打破了这平静的一切。 2007 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 号),根据其基本原则要求,要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 ”

  临汾市 Y 村也在此次的整改范围之内,该村中原来的许多小煤矿在整改之后,除部分被并入具有安全生产资格的大型煤矿, 剩余的则悉数被强制关停, 并且要求从事煤矿生产的工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 当地村民大多不具备安全生产资格,加之又无其他技术能力,因此,在失去赖以生存的“本职”后,也难以找到其他的谋生出路。 原先从事煤炭相关产业的村民劳动力只能转向技术要求低、社会地位差、劳动报酬少的职业。 全村41.3%的村民失去了“工作”,人均收入减少了 37.4%. 然而,人均消费需求却有增无减。 这种情况下,多数村民,甚至包括原先并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妇女都不得不背井离乡, 去某些大城市从事技术要求较低、 工资待遇差的行业以谋求生存机会。如:建筑工人、养路工、房嫂、洗碗工等。伴随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失范”状态下的农民陷入了“村里没活干,城里不会干”的生存困境,这类农村普遍进入一种危机状态。

  危机一词源于希腊词语,原指疾病转好或转坏,包含危险和机遇两层意思,即对常规状态和平衡状态的打破。 根据对宋丽玉等人对危机所下的定义, 认为危机是指个人面对达成人生重要目标受到阻碍的情况,或是经历紧张性事件、情景时,会感觉到运用过去习惯性的处理机制,不足以应付当时状况所产生的状态,或找不出解决对策,先于无力感状况,无法单独解决问题。

  危机研究和应用最早始于 1943 年林德曼对美国波士顿火灾难民及死亡者家属的适应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林德曼发现: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一定会遇到他觉得危险的情况而产生情绪危机, 并且每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和适应这个情况。 毫无疑问,该村农民正是进入了社会工作者所界定的危机阶段。 案例中的村民面对突然情况,对转型产生了负面的,甚至是畏惧心理。 生活中表现的更是手足无措,难以作出正确反应,靠自己的能力难以解决自身困难。 这种时候,便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用自己专业素质和能力帮助其度过难关,使其恢复自主生存的能力,体现其应有的人文关怀。

  二、社会工作介入转型农民生活的必要性

  伴随经济发展和市场体制的推进, 我们国家目前以及将来都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转型问题, 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 在拥有近三分之二农民人口的背景下,要让中国的农民真正的脱离贫困,走出危机,过上富足的生活,需要社会各界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尤其要重视运用新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服务这一日益扩大的群体, 创造出新时代的文明生活。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经验,社会工作是一门很好的提供社会服务的专业和职业。 它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可以划分为三种,即恢复受损的能力,提供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预防社会功能失调。 从社会工作的这一本质来看,处于社会大变革、大转型中,自身又无力自我解决困难的资源型农村中农民无疑也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合适人选。

  “危机介入”一词由林德曼于 1944 年提出,它是指对于生活危机状况中的人施于短期性服务的一种方法, 它透过提供个人急需的帮助, 以协助他能克服危机情况, 重回身心平衡。 被认为是一种费用少,且在短期内能解决案主当前问题的有效治疗方法。

  因而,社会工作者有必要对转型过程中手足无措的农民群体进行心理调适,给予专业指导,帮助其走出心理泥沼, 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也必将展现其应有的作用。

  三、社工干预转型农民危机的有效手段

  针对遭遇转型农民的特殊情况和心理特点, 笔者认为运用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是应急治疗阶段的最佳方法,而小组工作是危机后期发展的有效干预手段。 个案工作能实现直接的危机干预,帮助转型农民度过最初的困难期。 个案工作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帮助个人解决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它适用于帮助案主适应环境,或改变对案主有负面影响的经济、社会条件。 由于处于长期生活在农村中,当地农民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知识能力和知识储备的等方面也都存在缺陷, 因此在遵循一般工作的方法和原则外,还要运用独特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及时接案与处理。 危机大部分是突然出现的,这会让陷入其中的人感到不知所措,而且这对他们的生理、心理、认知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社工及时的接案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危机是一个由危机、转机、和有限时间构成的混合体。 为了避免服务对象受到更大的伤害,社会工作者应该及时地去处理此类问题。 面对突然遭遇变化的农民, 自身不能对目前发生的状况有清楚的了解和认知,更无法迅速地作出应对和判断,因而需要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及时帮助,平复案主的心理危机。

  其次,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这是每个社工人员,包括社会学学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社工要真心地关心当地的农民,最好如同社会学家曹锦清一样“行走在农民中间”.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积极的回应。 对于农民的生活状况有清楚全面的了解。 农民案主从这种反应中得到安慰,感到自己不再孤单,这样方能营造一个让案主自由倾诉的环境。

  接着,有耐心、多鼓励、主动倾听。 对于生活在农村这一片小天地的农民来说, 任何单纯的说教对于他们都是无益的,唯有积极的倾诉是最好的消除内心焦虑的途径。 鼓励尽情倾诉,让其把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和种种想法,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以寻找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 把心中的郁闷倾诉出来,可使这些农民倍平复自己难以下手的焦急心绪,并从社会工作者的倾听中感受到温馨与关怀。 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社工不应随意打断案主说话,因为没有多少文化的村民说话的逻辑性不像其他人那么强,一旦被打断,常常忘记自己说话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意图。 只有这样,我们作为社工人员才能对案主的情况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 以方便我们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然后,让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 在帮助广大村民案主逐步恢复积极的心态、最后制定计划时虽然许多人会说:“请你帮我拿个主意吧,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每个村民对于自己能够做出决定还是会十分高兴的, 能让他们感到自信和力量, 这样制定的计划在此后的执行中也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因此,我们不仅要相信农民案主有能力做出自己的决定, 而且应积极鼓励他们参与计划的制订与策略的选择。

  再次,个别化原则。 危机干预领域中诸多理论都明确表示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危机都是独特的。 不同的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他们可能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因而他们面对的危机也是不一样的,即便存在些许相同点,他们受到危机影响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过程中, 需要针对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自身的特点而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介入行动, 才会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然而许多实践调查表明,人们总是很容易按照某种固定的类型和范畴去理解他人, 事实上每一个案主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他们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当然他们在遇到困难和危机时也是如此。 所以在工作中,切不可用某一个固定的模式处理危机,一定要注意“量体裁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这也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社会工作中,要尽量的配备专业的社工人员。 最好精通案主所遭遇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在案例中,我们需要有农村工作背景的社工人员。 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和与案主的交流合作, 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帮助农民案主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关于农村转型和农民出路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措施, 充分挖掘农民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其自我、自主转型,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最终客服困难, 在煤炭行业整改后发掘这类农村继续发展的新出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很多的危机,如疾病、亲人意外去世,以及社会环境带来的结构性失调等。 这些危机会给自身以及他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危机虽然会影响到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使他们感觉到紧张、焦虑等,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危急中又包含着转机,社会工作者就是要在这种背景下,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帮助案主克服困难,寻找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服务对象在处理危机过程中会学会如何应对危机、解决自身问题,从而获得了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其的平稳过渡和又一次的前进旅程。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5〕18 号 ) 〔EB/OL〕。
  〔2〕 宋丽玉 , 等 . 社会工作理论 - 处理模式与案例分析〔M〕。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3〕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