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正文

浅论辽宁省高校图书馆知识构建措施及共享体系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7 21:22

摘要:

摘 要 : 摘 要: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新型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认可与重视,图书馆要更好地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真正担负起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知

摘 要:  摘 要: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新型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认可与重视,图书馆要更好地面向未来、迎接挑战,真正担负起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知识和为广大师生服务的重任,就必须构建更好的应用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实施知识共享,逐渐从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为高等教育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服务。

关键词: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构建;辽宁省
 

 如今,“知识共享”这一名词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学者们关注的课题,而图书馆的知识共享也成为一个新题目被图书馆界的学者们所重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同时高校图书馆本身也是一个公共平台,是让广大读者以及科研人员及时、完整的获得信息的平台,因此,知识共享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基本功能,这也正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辽宁省的高校图书馆在知识共享理论研究以及体系构建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综合知识共享方面的一些先进理论对辽宁省的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含义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是指图书馆员个体、团队、部门间和读者个体、团队、组织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传递、交换和讨论,使每个个体或组织都有权利最大程度地利用知识资源,促进知识创新,深化读者服务。

  知识共享问题提出的初始,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知识共享就是馆际互借。其实从字面上不难看出,知识共享并非等同于传统的馆际互借,馆际互借是基于馆际之间文献资源共享而提供的一种服务方式,而知识共享的目的是充分挖掘图书馆各类知识的内在潜力,实现图书馆知识应用的最大化。具体来说,知识共享不仅包括图书馆的人与人之间、馆与馆之间的资源共享,还包括与图书馆有着紧密联系的外部机构与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而这两种内容又都包括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知识共享,或者理解为知识在个人、团队和图书馆3个层次之间的流动。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共享的必要性

  (一)顺应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当前是信息化社会,而高校图书馆在新技术的推动中发生了很多的变革,以传统的纸质文献为主的信息资源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新用户的使用需求,逐渐升级为现在的以纸质资源为主,以电子资源、在线服务、虚拟咨询等数字资源为辅的模式,有的图书馆甚至采用了以数字资源为主、以纸质资源为辅的模式,因此知识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顺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经历几次变革,从19世纪初的“教化中心”、19世纪中期的“研究中心”到20世纪初形成的“为社会服务的机构”。

  如今,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理念已然涵盖了上面这三种理念。而高校的图书馆不论是从学术价值上还是从实体建筑的规模上一直都处于学校的核心位置,有人甚至将大学图书馆称为“大学的地标性建筑”“知识的宝库”“文化的殿堂”等,可见图书馆在学校里的地位十分重要。在高校图书馆里实施知识共享,会让图书馆在高校里的地位继续提升,从而更好地为高校的科研建设服务。

  (三)图书馆本身职能的要求

  众所周知,图书馆拥有的庞大信息资源是其他信息机构无法比拟的,而图书馆的职能就是把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更多的用户和机构,不论是高校内部还是社会外界,从而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能,这也正是知识共享的实际意义。

  (四)为读者提供学习空间

  尽管在大学校园内有各式各样的学习空间,如教室、宿舍、报告厅以及实验室等,但是,图书馆仍然是校园内学子学习的首要选择。因为那里不仅藏有丰富的纸质书本,同时还拥有宽敞的书报、杂志阅览室以及电子阅览室,这些各类阅览室以及各自的馆藏资源共同组成了校园的重要学习空间。

  不难看出,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共享不仅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空间,而且还可以让读者利用这样的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获取和运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构成要素

  (一)图书馆的基础设施

  图书馆的基础设施是图书馆建设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其最基本的要素,它主要是图书馆馆舍的设施建设,其包括借阅室、读者自习室、休闲区、电子阅览室、馆员的办公室等维持图书馆正常运作的必要设施。只有在满足了这些基础设施的运行条件后,才可以实施图书馆的知识共享。

  (二)图书馆的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图书馆能否顺利地实施知识共享服务。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图书馆馆员的管理,要求馆员应该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定期参加馆内外的培训活动,开阔视野,以便更好地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

  (三)读者或用户

  在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中,读者或用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笔者就职于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该馆的服务理念就是“为了读者的一切、为了一切的读者、一切为了读者”,因此读者或用户是一个重要指标,其关系到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四)图书馆工作人员学术水平

  要实施图书馆的知识共享,追根到底还是由每一个馆员来进行服务和工作的,因此馆员的学术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知识共享的实施效果。具体包括获得高级、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数以及获得研究生学历馆员的比例等,图书馆可以视具体情况来委任高职称高学历的馆员进行牵头指导,并让他们和其他馆员多交流,从而达到全体馆员共同发展,提高知识共享工作的效能。

  (五)图书馆当年总经费分配情况

  笔者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了解到,辽宁省的各个高校图书馆,每年的总经费(中外文纸质书刊、电子资源等)少的有100多万元,多的高达2 000多万元,因此对于这么一比庞大的经费来说,如何合理分配就显得很重要,分配的合理、不浪费,就能让图书馆的功能充分被使用,从而为知识共享打下良好基础。

  四、对辽宁省20所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构成要素的统计分析

  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共有大专院校50余所,其中985学校2所,211学校10所。针对上面提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的构成要素,笔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沈阳农业大学及其他省内共20所高校进行了调查,下面是统计数据。

  表1 调查统计数据

  馆舍面积

  (㎡)是否定期组织馆员培训学习图书馆员工人数高级及中级技术职称人数研究生学历人数每年总经费(万)

  沈阳农业大学30 000是4311/3227400

  东北大学20 000是8922/60381 800

  辽宁大学37 000是9518/7136500

  中国医科大学28 500是5512/3822680

  沈阳建筑大学23 000是294/1514200

  辽宁中医药大学15 000是369/1817300

  沈阳化工大学25 000是388/2614360

  沈阳工业大学30 000是437/2612400

  沈阳师范大学27 000是7618/443140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5 000是4513/3014400

  沈阳医学院15 000无2413/64180

  大连理工大学67 000是11027/67282 000

  大连海事大学24 000是8327/38191 000

  东北财经大学25 000是7519/5012800

  大连医科大学20 000是3713/2016400

  辽宁师范大学18 000是4812/3218420

  大连工业大学14 000无4211/2810200

  大连海洋大学16 000无366/185200

  辽宁科技大学25 000是5817/351030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33 000无4910/2815300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辽宁省的部分院校已经基本具备了实施知识共享的条件,尤其是985和211学校,这些学校每年给图书馆投入的资金比较雄厚,馆员数量众多,学术水平较高,因此尽管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在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方面还是没有问题的。

  五、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构建的相关措施

  (一)搭建知识交流的多种有效平台

  图书馆应构建一个便于馆员之间以及馆员和读者之间交流和共享的内部网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开放交互式技术平台,这样可以有效克服知识共享的客体障碍,使共享主体掌握知识共享的技巧,从而提升知识共享的效率。如QQ群、内部论坛、聊天室,甚至是时下最热门的微信、微博等。这样可以让馆员最及时、最便捷地了解读者和用户的需求信息,从而为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做好充分准备。

  2012年,国内十所高校正式开通了“卓越联盟图书馆知识共享服务平台”,其中包括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湖南大学。读者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和手机等设备共享联盟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这种新举措为知识共享体系构建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加强各馆之间的学术交流

  要构建知识共享体系,只凭某一个图书馆的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各个图书馆平日里要多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友谊。馆长可以组织馆员去兄弟馆参观,也可以邀请具有先进理念的图书馆馆员来本馆进行学术报告和讲座。

  另外,每个图书馆都有本校特色专业的馆藏文献,比如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侧重于农学和生物类,而医科院校侧重收藏医学类文献,因此只要多加联系,很容易实现资源共享,这对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有很大帮助。

  (三)激励机制

  实施图书馆的知识共享,构建知识共享体系,就必须提高主体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因此,创设相应的激励机制十分必要。王芬老师曾经提出一系列鼓励馆员知识共享的机制和方法,包括“知识管理目标发布制度”“知识成果稽核与评价制度”“知识成果奖励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发布,吸引馆员加入到知识的考核评价、共知共享中来。她还指出,针对不同馆员的需求和特点,辅以相应的激励手段,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知识主体进行知识共享的动力,为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做好铺垫。

  (四)馆员、读者的自身素质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最重要的主体就是馆员和读者。在进行知识共享时,共享主体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因素,阻碍知识共享的进行。比如馆员由于受知识水平、表达能力、竞争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而导致其提供隐性知识的被动性和不自信。另外,馆员和读者都会缺乏安全感,具体表现在知识传递者对知识是否完善和是否有价值担忧,知识接受者对所接受的知识不信任。因此提升馆员和读者的自身素质也是知识共享能否良好开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知识共享的含义、实施的必要性、整个体系的构成要素以及构建体系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相信会对提升图书馆知识共享效果、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全体图书馆员共同参与其中,需要读者或用户共同参与其中,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因为知识共享自始至终就需要图书馆与社会各界加强联系,让社会各界来认识图书馆并肯定图书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共享的意义以及更好地构建知识共享体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