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探析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发展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9 20:54

摘要:

摘 要 :近年来,鹰潭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县域经济仍存在总体实力不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产业单一,粗放式发展较多等问题

摘 要:近年来,鹰潭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县域经济仍存在总体实力不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产业单一,粗放式发展较多等问题,县域经济发展亟需转型。

  一、鹰潭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自2012年起,鹰潭市统筹优化配置市、县两级资源,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促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先后涌现出全国百强县贵溪市、全省科学发展典型余江县等县域经济的生态实例。

  (一)三大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4年鹰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76.2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83.15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5.4%和20.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011元,增长9.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62.0:30调整为7.8:62.0:30.2,第三产业占比较2008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303.55亿元,增长10.2%,占GDP比重达到50%,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二)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质量明显提高

  201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66亿元,增长9.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73.39亿元,增长11.0%。全年税收收入达到80.8亿元,增长8.7%。

  (三)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园区经济发展较快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0.3亿元,增长11.2%。全市在统计的27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全市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293家,新增33家,全年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65.09亿元,增长15.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8.42亿元,增长14.3%,全市3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200亿元,其中,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贵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400亿元,分别达到487.14亿元和486.57亿元,分别增长13.6%和13.7%;余江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7亿元,增长16.8%。

  (四)引进重大项目成效明显

  “8+1”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14年全市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4.23亿元,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8.38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投资246.36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投资199.49亿元,增长43.5%。据统计全市在建项目334个,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二、经济新常态对鹰潭市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给鹰潭市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鹰潭市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长期粗放型增长,发展后劲不足

  鹰潭市工业产业结构单一,铜及铜加工产值比重过大,占比高达80%以上;工业产业内部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非铜产业明显偏弱,比重不足四分之一;而铜产业中,粗铜加工偏多偏重,精深加工产品明显不足,粗级铜加工产量和产值占比达2/3以上。

  (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致使鹰潭市县域经济亟需转型

  鹰潭市辖属中小企业的工业化及其技术创新程度和能力仍然很低;生产设备老化、新产品不多、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更少;产品的需求,产业内生动力还缺乏亮点。工业产业链断层断环较多,铜产业与非铜产业关联性不强;企业与企业生产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也缺乏大量能接通产业之间链条的关键配套产品、企业及服务,产业延伸不足,行业波动很大。

  (三)生产要素的制约导致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强

  从鹰潭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鹰潭市现代服务业层次及信息化水平较低,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县域经济增长及就业的促动作用不强,金融信贷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更是滞后;物流服务业虽有好转,但仍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经济转型下鹰潭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浅析

  (一)经济总量小,城镇化水平还不太高,生产结构不合理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规模不大。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比重仅为3.86%。辖属两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GDP为70.51%,较2012年下降近3个百分点。

  二是城镇化水平不高。2014年随着贵溪东城区、余江城东新区、月湖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同城发展步伐不断加速。鹰潭市城镇化率达54%,较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0.22%的平均水平,但与城镇化所匹配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城镇化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效应还未充分发挥。

  三是铜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还不高。2014年铜产业完成257.28亿元,增长10%;非铜产业83.02亿元,增长14.9%,非铜产业占全市产业比重仅为24.40%。铜加工及配套企业数量仍然偏少,尤其是缺少大量终端应用产品生产企业,产业协作配套松散,缺少小微企业支撑,且多数企业(主要是近几年转移来的)生产经营都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对能源资源依赖过大。

  (二)人才匮乏,信息技术服务落后

  周围地区高校少,培养人才有限,且由于受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技能结构、就业心理等个方面的影响,鹰潭市人才引不进来的同时流失又比较严重,这将不利于本地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第三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看,工业已成为鹰潭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县域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只占10%左右; 现代服务业对产业支撑力不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三产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2014年全市共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9家,现代农业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多但实力弱,带动力不足,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但制约因素依然较多

  随着扩权强县的深入推进、市区管理体制的优化调整,县域发展基本摆脱各自为政、单兵发展的困境,呈现出竞相发展、追逐赶超的良好势头,县域发展活力得到较大释放。但推动县域发展的政策统筹、项目统筹、工作统筹仍是薄弱环节; 县城对乡镇农村形成虹吸效应,县域土地指标不足与低效利用并存,贷款难与有效贷款项目少并存,初级劳动力丰富与各类高端人才缺乏并存。

  四、鹰潭特色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壮大产业集群,要错位竞争、差异发展。

  一是是要充分利用各县域内的资源禀赋情况。贵溪、余江要根据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找准各自的产业发展定位,打造特色,扩张优势,建立各自产业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集群。如:充分挖掘龙虎山道教文化的潜在市场价值,依托鹰潭铜产业的产业集群,紧抓全市发展眼镜、精密五金制造、雕刻、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的机遇,结合自身特点挖掘或创造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依赖于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后发效应,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坚持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培育县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主动权,制造技术壁垒,形成先进技术型产业集群。

  (二)做强工业经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要围绕建设“绿色世界铜都”的目标,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形成集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贸易、铜研发、铜检测、铜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鹰潭铜产业的集聚力和竞争力。

  二是加大培育六大特色产业的力度,重点打造水工、节能照明电器、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文化创意制造等特色产业基地。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继续推进现代物流园、鹰潭国际商贸园、铜循环经济国际物流中心三大片区建设,完善各物流园区运作机制,强化仓储配送、汽修汽配、住宿餐饮、信息共享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二是围绕打造中华道都、建设旅游强市,整合山水道教特色资源,丰富旅游文化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改造大上清宫二期、道学院、中国道教养生中心等一批道教文化体验和康体养生旅游项目,加快圣井山景区、梦幻乐园、旅游产业园开发建设步伐,培育旅游发展新增长极。

  (四)搭建三大平台,推动全民创业

  县域经济的发展最终落脚点在于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实惠,同时也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密切关联,各地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政府职能部门应本着“创业者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搭建“政策帮扶、培训提升、载体孵化”三个平台,确保全民创业能真正开动起来。

  一是搭建好政策帮扶平台。以政策扶持为创业帮扶的支撑点,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激发创业热情,营造创业氛围;以融资创新为创业帮扶的突破点,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瓶颈,为了给创业者树立信心。政府可组织辖属金融机构开发创业贷款,为有创业意向的创业者提供担保,激发创业活力。

  二是搭建好培训提升平台。把创业培训作为全面提升创业能力的“助推器”,积极开展创业意识培训、SYB培训,分类开展大学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刑教解释人员等专题培训,采取专业教师讲课、组织教学答疑、案例分析、个性化指导、成功创业者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开展规范化的创业培训教学,打造懂知识、会经营、有技能的新型创业主体。

  作者简介:夏紫晶 ,硕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现工作于中国农业银行鹰潭分行。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