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分析《回乡偶书》及十个英译文的逻辑功能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1 21:35

摘要:

摘 要 :本文以Halliday概念功能理论为指导,从小句间相互依赖和逻辑语义角度分析了原诗和其十个英译文,比较原诗和译文、译文与译文在信息地位、信息逻辑意义等方面的差异。本文

摘 要:本文以Halliday概念功能理论为指导,从小句间相互依赖和逻辑—语义角度分析了原诗和其十个英译文,比较原诗和译文、译文与译文在信息地位、信息逻辑意义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指出,意义的差异源自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信息的解释,意义的差异通过译诗的语言形式体现出来。

关键词:逻辑功能;回乡偶书;译诗
 

  引言

  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生于公元659年, 695年中进士,诗中 “少小”是指是他37岁左右;公元744年辞官回乡,同年卒,“老大”是指他86岁左右。其存诗仅十九首,其中若干首语言质朴,清新自然,有感染力(吴:1997)。《回乡偶书其一》是其代表作,语言朗朗上口,诗中儿童笑问的场面清新自然,感伤的情感上戛然而止却又久久不绝。《回乡偶书其一》的英译文大约有20多个,王宗炎先生认为:分析中国诗词,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着眼;一个译文可以能长于此而短于彼(黄:2006)。以上是本文选择《回乡偶书》分析的动因。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提出了关于语言形式和意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语言形式体现语言意义,语言意义通过语言形式体现。故本文以Halliday 概念功能理论为指导,从小句间相互依赖和逻辑—语义角度分析了原诗和其十个英译文,比较原诗和译文、译文与译文在信息地位、信息意义方面的差异;以期揭示意义差异实现的方式,同时检验功能语言学理论在翻译评价方面的实用性。

  理论

  逻辑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从Halliday的小句的关系类型理论看,小句间的关系类型有两个维度: 一是相互依赖程度(inter-dependency),包括并列关系(“1, 2”)和依赖关系(“α, β”), 二是逻辑—语义关系(logico—semantic), 包括扩展(expansion)和投射(projection)。扩展包括三个子类型:详述(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增强(enhancement;“×”)。投射也包括三个子类型:从投射的层次看,投射的可以是言辞(location;“)和思想(idea;‘);从投射的方式看,投射的可以是引述(quote;“1,2”),也可以是报道(report;“α,β”),介于引述和报道之间的是自由间接引述(free indirect speech;“1,2”),还可以是事实(fact)(本文不予分析)。从投射的言语功能看:投射的是命题(proposition)或提议(proposal)(Halliday:2008)。

  原诗分析:

  分析原诗的目的是从语法语义角度理解文本,使文本中不确定之处清晰起来。

  原诗为绝句,每两句为一节,故将其看作两个小句复合体。第一个小句复合体含有两个层次,第一层(第一二句)是并列延伸关系1+2,体现原诗组成信息间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信息的流动趋向。第一句中“少小”和“老大”都是环境成分,Halliday 的环境成分包括角色(role)—属性(attribute)和位置(location)— 时间。“少小”和“老大”可以看作两个形容词短语表示角色—属性,意思为“是”“变成”,也可以看作两个名词短语表示位置—时间,意思为“小的时候”“老的时候”。角色—属性和位置—时间都是一个过程中的环境成分,尽管在相互依赖和逻辑—语义的表达式中不能体现出来,但体现了原诗选词、词性上的一一对应。第二层(第一句)是并列延伸关系1(1 +2)。第二层(第二句)是并列延伸关系+2(1 +2)。第一个小句复合体为1(1 +2)+2(1 +2),延伸关系体现小句语义信息的流动趋向,并列关系体现信息间平等对应的地位。

  原诗三四句构成第二个小句复合体,从主语—儿童角度看(外在衔接;王: 2010)和从作者—我的角度看(内在衔接;王: 2010),有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从信息的外在衔接看,第一层(第三、四句)是并列增强(时间)关系1 ×2。从信息的内在衔接看,第一层 是并列延伸关系1 + 2。第二层次上(第三句)是并列延伸关系1(1 +2),第二层次上(第四句)都是投射(言辞—提议)+(×)2(1“2)。第二个小句复合体为 1(1+2)+(×)2(1 “2),延伸(增强)关系体现小句语义信息的流动趋向,并列关系体现信息间平等对应的地位(图表一)。

  译诗分析与对比

  1. 从小句复合体第一个层次看原诗一二句间的相互依赖和逻辑-语义关系:十位译者中有五位将其译为一个小句复合体。其中许、王-约在相互依赖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上和原诗完全一致。张-魏将原诗第二句译成2个非限定小句,使小句复合体逻辑语义关系变为从属关系,相互依赖关系一致。王大将原诗第二句两个过程小句译为一个过程小句,原诗一二句在信息结构上不再一一对应。万的译文是含有五个并列延伸关系的小句复合体,和原诗在相互依赖和逻辑-语义关系上一致。但其将环境成分译为小句,将信息顺序进行调整,并将信息并列延伸。万的译文在信息流动趋向和信息对应上和原诗不一致。有五位译者将原诗一二句,译为两个句子。没有了延伸关系,就没有了信息的流动趋向;信息的一一对应很难体现出来了。其中文将第一句中“少小离家”译为一个句子,“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译为另一个句子,改变原诗信息结构和信息地位。

  2. 从小句复合体第二层上看原诗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的相互依赖和逻辑-语义关系:

  许、王-约、张-魏、裘、张炳、唐、王大在第一句上,许、王-约、裘、张-魏、张炳、唐、文、吴在第二句上和原诗一致,都是并列延伸关系,信息的流动趋向和信息间对应关系一致。万将第一句译为三个过程小句,第二句译为两个过程小句,王大将第二句译为一个过程小句,信息组成关系调整,信息间一一对应关系消失。在语言形式上,裘用了四个非限定小句,其相互依赖和逻辑语义关系和原文一致。张-魏、文用了两个非限定小句,强调了句际从属关系,使第二句信息由主要信息降为次要信息,偏离原诗的形式。张炳将环境成分“少小”“老大”,唐、王大将 “老大”,万、吴将 “少小”译为增强关系小句。环境成分级阶转移为从属增强关系小句,变为次要信息,增加了原诗的信息层次和信息间关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