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语相关论文 > 正文

分析隐喻性语篇连贯的建构机制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2 19:56

摘要:

隐喻性语篇连贯的建构机制 2013-11-23 10:42:59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 摘 要 :本文从隐喻如何促成语篇连贯这一角度出发,阐明了隐喻是语篇生成的重要机制。本文可以为认知语言学与

隐喻性语篇连贯的建构机制

2013-11-23 10:42:59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本文从隐喻如何促成语篇连贯这一角度出发,阐明了隐喻是语篇生成的重要机制。本文可以为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的互补性研究提供一个创新研究路径。
关键词:隐喻 语篇连贯 建构


一、引言
语篇语言学兴起于1960年代,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突破了语言研究的限制,将其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拓展到了语篇层面。在语篇研究方面,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同时“语域”的概念也被提及,但未涉及语篇连贯的认知解释。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想要取得语篇连贯, 不能单凭衔接手段和语篇结构,必须从认知角度才能进行较为合理的解释,而心智的连贯性是连贯语篇生成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知语言学有一重要观点,即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这说明,在语言使用中,真正起作用的是植根于我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本体的特点和结构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被认识。另外,束定芳认为,“隐喻涉及所在领域整个系统内部的关系转移,因而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的特点。由此,一个语篇在选择了某一隐喻主题后,整个语篇就具有了连贯性的基础。本论文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析语篇连贯的隐喻式建构机制,对隐喻在语篇连贯范畴内予以系统分析及研究。
二、语篇衔接、连贯及相互关系
韩立德与哈桑在《英语中的衔接》中创立了衔接理论,把衔接界定为存在于篇章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篇章的各种语义关系,并讨论了各种形式特征的衔接功能。按照韩立德与哈桑的划分,衔接方式分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在篇章研究领域,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具有开创意义,对于英语语篇连贯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通过话语内部词汇、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实现的。这种联系来自与推理和判断。连贯是篇章的无形网络,存在于篇章的深层。张德禄认为,从连贯与情景、意义和形式关系来看,连贯是意义领域的概念,是情景语境与语言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篇章本身来讲,篇章的语义连接完好,篇章的各个部分在整个篇章中发挥作用,形成一个语义整体。
衔接和连贯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同的概念。多数语言学家认为,衔接是语段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语法或词汇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存在于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中不同部分之间;连贯是话语语句意义或篇章句子意义的深层功能连接关系。衔接是手段,连贯是效果。
三、隐喻的工作机制与语篇连贯构建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是我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莱考夫和约翰逊给出了隐喻这样的定义: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因此,只要在一定的语境里,某一类事物用来谈另一类事物就构成了隐喻,那么隐喻就可在各个语言单位层次上出现,包括词、句子和语篇。
莱考夫和特纳运用映射对隐喻的工作机制进行了具体描述。他们认为,隐喻具有内部结构,其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类别的事物。在隐喻中, 映射发生在一个认知域结构即源域在另一个认知域即目标域的投射上。这种映射系统地发生在概念层面上,两个域的结构之间存在相对固定的搭配。这种映射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莱考夫提出的“恒定原则”制约的。该原则的内容是,以一种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相一致的方式,隐喻映射保留了源域的意向和图式。因此,隐喻的意义取决于源域的意义和结构特征。
例如: LOVE IS A JOURNEY.
在该隐喻里, 源域是journey,目标域是love。源域具有的显著结构特征有:旅行者;旅行有起点、过程和终点;旅行中可能出现各种状况。在这一隐喻的理解过程中,journey的各种显著结构特征被系统的映射到了love这一领域。另外一方面,隐喻是一种层级结构,在映射过程中,该概念的某些特征会被强化,而其他特征会被忽略。因此,在上面的隐喻中映射过程中, love的许多特征在journey域中并不能找到对应,同时love域的一些方面也并非完全包括在journey域的结构中。在整个映射过程中,由于源域中的实体投射到目标域中的实体上, 所以形成本体对应,同时由于源域的知识投射到目标域的知识上,所以也形成了认知对应。
因此,根据隐喻映射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看出,在语篇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在语篇结构的宏观层面上可以体现出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来。
例如下面这段文字即反映了隐喻性语篇连贯的第一种基本建构方式:一个核心隐喻与其派生的表达式相互呼应构成连贯。例如下面文字:
Knowledge began to increase as soon as the thoughts of one individual could be communicated by means of speech. The knowledge began to be accumulated according to a systematic plan. The trickle became a stream; the stream now becomes a torrent.
在该例中,“知识是水”是该语篇的核心隐喻,整个语篇由一个核心隐喻出发,引申出若干相关的次要隐喻。因此,在整个语篇中,trickle,stream,torrent,increase及accumulate等概念是完整一致的,隐喻产生的意境是和谐自然的。同样重要的是,语篇的结构严谨,其连贯性因隐喻的纽带作用而显著增强。
再以大学英语第四册一篇课文《WHY DO WE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ROUND?》为例。该文把打牌喻做辩论,这一比喻多次反复应用,贯穿全文,其结构形式代表了隐喻性语篇连贯的第二种基本建构方式:隐喻的喻体反复重现贯穿语篇始终。如“ I now play my queen of trumps, bring out my ace, cover the queen with his king, then bang goes my ace.”等等。这些表达都来自一个基本隐喻,即辩论就是打牌,对这一基本隐喻的掌握是理解其他派生的隐喻从而理解辩论过程的关键,可见隐喻在语篇连贯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本论文运用一个相对完整的隐喻理论框架来阐释语篇的连贯问题,其中包含了促成语篇连贯的隐喻性原则和机制,可以进一步丰富语篇分析理论及其研究路径。另外,本论文研究结果也有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中“隐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隐喻分析或隐喻思维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及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侯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 张玮.张德禄.隐喻性特征与语篇连贯研究[J].外语学刊.2008(1)
[4] 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9)
[5] 王蕾.论隐喻的本质及其工作机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2008(1)
[6] 何俊芳.隐喻的语篇连贯性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J].2005(5)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