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学前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幼儿在家中和园中性格表现差异的对策及原因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7 19:52

摘要:

幼儿的性格最初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与影响,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为幼儿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 其最关键的几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在进入幼儿园

  幼儿的性格最初是在家庭中发展起来的,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与影响,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为幼儿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 其最关键的几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在进入幼儿园前,大多数幼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家庭生活的中心. 进入幼儿园后,这些幼儿就成了普通集体中的一员,与别的幼儿享受一样的待遇,接受相同教育. 而这种待遇与教育, 不可避免地会与幼儿在家庭中的状况存在差异. 当这两种环境的反差过大,而又得不到改善时,幼儿就难以适应,甚至出现性格表现上的差异, 这对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极不利的. 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在幼儿性格初步奠定的时期, 努力做好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 为此,我们进行了幼儿在家中和园中性格表现不一致问题研究,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幼儿性格表现差异的原因

  从整个调查情况看,幼儿家园性格表现存在差异已是个较普遍的问题,尤其在劳动观念、独立性、意志品质三方面最为突出,从整个现状的分析得出,造成幼儿性格表现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中教育观点和教育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的不一致性1.家 长由于教育观点的不正确性所导致与幼儿园教育相矛盾的情况.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是每个人都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1)家 长教育子女无固定的模式 . 由于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幼儿随意性较大,使得幼儿在家中接受的教育不能很好地与幼儿园教育接轨.

  (2)家 长对幼儿园教育了解不够 . 有的家长误认为孩子进园就如小鸟进入了笼子里,便以家庭的宽容、放纵来补偿集体的常规教育.

  (3)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持怀疑态度 ,认为集体教育的导向与现实有强烈的反差;还有的家长抱有一种自私心理,怕教师顾及不到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除了在智力开发上听教师的,其他方面全按自己的路子行事.

  在这些不正常的心态下,双方要达成教育的一致是很困难的. 幼儿接受不一致的教育,自然也就难以形成一致的表现.

  2.家长正确教育观点不能转化为持之以恒的行动,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园的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教育目标. 然而幼儿还有相当长的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所以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进行教育. 但当幼儿园要求家长配合教育时, 许多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能一直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家长仅占 40%,有时能的占 60%.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一些行为在家庭中得不到强化.

  (二)幼儿在家与在园地位的差异幼儿在家中大多是生活的核心,众人照顾的对象, 在家中没有人会跟他分享玩具,没有别的幼儿可以与他相比较,它可以独享大人的关心和爱护. 而一旦跨入幼儿园,他首先要适应的就是周围几十个与他一样大小的幼儿,这些幼儿要与他分享玩具,分享教师的爱,彼此间都是平等的. 幼儿之间还有比较,有模仿,这对于幼儿来说是生活的一大改变. 这种改变对于幼儿的影响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但当这两种差异反差过大时,就有可能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即性格表现上出现差异.

  (三) 幼儿在园与在家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幼儿在园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相对来说比家庭少. 幼儿在与家庭成员长久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情感能得以最为自然的、毫无保留的表露. 在幼儿园就不同,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不如亲子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情感的表达. 再加上,幼儿园生活紧凑,幼儿能够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情感表达的压抑就可能引起行为的异常,出现性格表现的差异.

  (四)幼儿本身心理特点的影响幼儿作为一个嫩稚的个体,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需要外界对他施加适当的影响. 一旦影响消失,幼儿就有可能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行为. 因此,当幼儿园中教师提出的要求在家中得不到延续时,幼儿就很难形成习惯.

  二、我们应该努力做的工作

  这种差异的形成因素有客观的, 也有主观的. 我们不能强求幼儿能够表现得完全一致,这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幼儿园和家里是两个有很大差异的环境. 因此,我们要求幼儿的表现和家里能够大体一致,但从调查结果看,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设和谐环境

  新《纲要》中明确地把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更强调了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因此,幼儿园更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要建立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对幼儿充满爱,耐心、民主、公正,使幼儿对教师充满信任感.

  这些情感会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和意志活动,调节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形成. 注意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安排,要掌握适宜的紧张度,给幼儿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有更多的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 当幼儿不再感到压力时,他会自然地表现自己的真实的一面. 在这一点,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小的环节就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谈心,如:说一说昨天家中发生的事情、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等, 这样幼儿会放松心情,喜欢和教师、小朋友谈心.

  (二)家园同步教育

  家园同步是很重要的,在家中和园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实施同步教育,具体的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如在幼儿园进行主题活动"分享和合作 ",教育的方法可以通过游戏情境进行,那么,在家也可以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如:可以通过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

  (三)家 园优势互补

  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相互沟通,通过面谈、电话联系及每周的家园本反馈幼儿在园中的情况,彼此坦诚地提出自己看法,探讨教育幼儿的方法. 只有这样,在幼儿出现问题时才能及早地发现、及早地教育. 有的家长一味地向教师告状,或帮助幼儿隐瞒错误, 这些都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绝大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能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措施的还是很少. 如:幼儿园集体教学在分享、合作等品质上的培养,而在情感上稍欠缺. 家庭则正好相反. 这样家园已达到互补.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良好性格与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性格表现的差异,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才能对症下药,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唯有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儿才会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成为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