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信息科技类 > 应用电子技术论文 > 正文

分析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瓶颈与研究方向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9 20:58

摘要: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它利用各类感知设备,采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动植物本体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格、移动通信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它利用各类感知设备,采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动植物本体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格、移动通信无线网和互联网传输,最后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决策和实时服务[ 1].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已经涉及水产养殖与畜牧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运输与流通等农业领域。 由于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助力设施农业实现精准高效,因此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最为显着,前景十分广阔。

  1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的历史及现状
  
  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较快,20 世纪后期就已经有基于网络化、分布式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研发的报道,这与他们先进的生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英国研发出用于储藏室或花园温室的入侵警报系统和霜冻系统、通风加热控制系统、远程无线洒水系统等系列无线设备;日本研究开发的“ Open Plannet,OP”双向远程监控系统,利用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网络技术实现了温室环境和视频的实时动态监控[ 2]. 荷兰向开卉培育者提供植物生长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下温室植物的个性化追踪管理。 在美国,20%的精细农业都应用感知技术,在农业生产信息获取、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智能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加州研发出的“ 草莓培育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根据土壤和环境空气的动态变化,自动启动施肥浇水或温度调节等智能设施。 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精细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并针对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生长环境、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使得物联网技术可以无缝接入,应用环境较为完善[ 3]. 着名的系统有英国开发的农业管理与决策选择系统、美国的作物决策管理系统等[ 1]. 有此作保证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决策与控制。 这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农业知识处理与应用系统开发方面,他们通过集成大量知识和农业生产流通第一线数据,来为品种选择、土壤营养诊断、水肥管理、病虫害诊断、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信息化服务。

  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几乎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进行,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领域也较为广泛。 2011 年,农业部发布了《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 十二五”规划》,包括北京市设施农业在内的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启动,2013 年,上海、天津、安徽 3 个省市被农业部列为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 4],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 迄今全国已有 8 个省( 区、市)( 另外还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承担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先后启动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带动了各地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成绩较为突出的如:北京市重点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用水管理、环境调控、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开发了与农业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为政府决策、农户技术指导、公众消费和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提供了便利, 实现了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用水精细管理[ 5].

  江苏省则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平台,侧重对设施农业、猪舍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业设施的自动化管理,并逐渐开始进行规模推广[ 6].天津市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实施了农业生产经营物联网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工程。 应用种植业设施环境信息监督、智能化控制与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建设了总面积逾 667hm2的核心试验基地,开展了约 1000 栋节能温室的示范应用。 此外,国内许多企业也加入到农业物联网研发行列, 如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顺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还提出了设施农业物联网体系解决方案来构建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生产需要[ 7].

  2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的发展瓶颈
  
  虽然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成效较为显着,但农业物联网是项复杂的工程,在我国总体上尚处于试验阶段,目前主要在示范型农业、科研温室等系统中有所应用,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 促进农业物联网蓬勃持续发展,必须面对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 3 个方面。

  一是优质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 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 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 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4]. ”而且,国内产农用传感器良莠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又没有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农业生产者很难依赖物联网设备。

  二是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 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一次性资金投入大, 需要长期更新维护,而且回报周期长。 目前,我国仍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下,对于普通农民来讲,物联网设施价格偏高[ 4],过于“ 高大上”,很难大面积推广。 只有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才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应用研究缺乏,急需“ 接地气”的生产应用参数及软件产品研发。 目前国内农业物联网的市场需求仍然是以设备采购、网络接入为主,在设施农业生产上还主要停留在监测与初步分析环节,没有真正意义实现科学决策和智能控制,根本原因在于对数据分析及其生产应用的研究不够重视。

  综合分析三方面问题,首先对于设备问题,我国的企业、科研机构普遍较为重视,相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批低成本、低功耗、性能好的各类农业传感器很快会在市场上涌现。 其次对于资金问题,当前还是政府投入引导为主,随着设备成本的降低,政府补贴的实施( 据报道,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4]) ,将会引入电信运营商、企业、科研单位、高效等社会力量的加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的格局。 因此,制约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无疑是采集数据如何应用,物联网如何为农业生产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即如何打破“ 拿上来一大堆数据,却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窘况。 重视“ 应用层”这个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来做研发,是农业物联网发展到今天必须引起重视的核心原则和目标。

  3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方向
  
  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确立研究方向要结合生产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可以重点从5 个方面研究入手。 一是注重数据的积累与分析,通过分析各类型数据发现农业生产规律,建立设施作物水肥管理模式、病虫害发生预警模式等,用于指导生产;二是研究成本低、效果佳、面向不同作物栽培的各种类型设施的应用模式,包括研究设施内网络节点的布控、设备系统的集成等; 三是开发适用于当地设施生产实际、扩展性好、操作简便的物联网管理软件,结合专家模型的嵌入,成为农民身边的技术管家;四是以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为基础,制订操作性强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如针对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制定物联网栽培管理应用标准、蔬菜环境监督系统集成规范等,便于推广应用;五是加强作物生理生态信息的监测与研究, 从长远来看,研究作物生理生长模式是提高设施作物生产潜力的根本和核心技术,有必要及早开始规划并实施[ 8-9].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将会日臻成熟,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得到市场的认可,还必须与各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不能操之过急。 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产值高的行业入手,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加强应用层面的把控与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的优势。

  参考文献
  
  [ 1] 余欣荣。物联网改变农业、农民、农村的新力量 农业物联网知识读本[ 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3-64.
  [ 2] 张唯,刘婧。设施农业种植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J] .科技广场,2012(1):238-241.
  [ 3] 唐珂。国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J] .中 国 科学院院刊,2013,28( 6):700-707.
  [ 4] 乔金亮。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 N] .经济日报。2013-11-5(13)。
  [ 5] 许世卫。 我国农业物联网我发展现状及对策 [ J] .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686-692.
  [ 6] 刘家玉,周林杰,荀广连,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例 [ 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77-38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