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浅析《红字》中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观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6-01-30 19:43

摘要:

纳撒尼尔 ? 霍桑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受清教主义、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影响。《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

  纳撒尼尔 ? 霍桑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受清教主义、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影响。《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承载着人们一直无法分析透彻的内涵。《红字》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宗教和伦理道德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感悟。本文主要从作者在《红字》中展现的清教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人文主义清教观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清教思想的核心教义之一就是"人人都是有罪的",这种原罪意识在《红字》有明显的体现。主人公亚瑟 ? 丁梅斯德是一个牧师,他代表着当时的清教主义,代表着最高级别的社会道德。

  霍桑对他的描写表现出了同情之心,但是也丝毫没有掩饰丁梅斯德的罪行。霍桑用丁梅斯德的死和心理变化再次向人们提出了"人人都是有罪的"这一宗教思想。

  《圣经》是清教的权威,从海斯特 ? 白兰这个人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其两个原型,即夏娃和圣母。海斯特经历了与夏娃相似的生活,从天堂到堕落,经历磨难,最后被拯救。海斯特出生在清教家庭,后来嫁给了一个学者。当清教徒来到北美时,海斯特的丈夫决定带着妻子搬到那个所谓的新大陆。海斯特提前被丈夫送到了那里,可是她却在那里违背了清教徒的教义,被赶了出去。犯了通奸罪的海斯特并没有远走高飞,而是留下了默默地承受着被社会遗弃和被人们唾弃的侮辱。她想要在她犯罪的地方接受惩罚,以此净化自己的灵魂,最终成功地进行了自我救赎。

  而亚当的原型则是丁梅斯德,他是一个受人爱戴的牧师,但是他违背了上帝的教诲,违背了清教徒的教义,从此走向了堕落。丁梅斯德逃避自己的罪过,他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只能选择沉默、进行自我惩罚。最终,宗教思想战胜了他的软弱,他向众人揭露了自己的罪行,用死换取了灵魂的解放。

  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上种下了烙印,部分清教思想观念,至今还被美国人崇尚,在《红字》中也有所体现,女主人公海斯特在犯罪后,依旧辛勤劳作,以此作为救赎的一种方式。

  二、《红字》中的人文主义情怀

  根深蒂固的清教思想使得霍桑开始思考人性,并且开始对人性的欲望与社会的矛盾冲突产生了一种人道主义的理解。这种人文主义情怀在《红字》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首先,《红字》对新英格兰的清教政府的教规法令、对异端分子的迫害、政权的虚伪以及殖民地百姓的宗教观念进行了批判。其次,霍桑在故事中的人物描写中,对海斯特 ? 白兰和亚瑟 ? 丁梅斯德的悲惨遭遇,都显示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情怀。霍桑笔下还叙述了罗杰 ? 齐林沃斯这个人物形象,其中也乏人道主义的描写。

  概括来讲,霍桑的清教思想观念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关怀人,主要体现在作者揭露人性恶的同时,对人性诉求也给予了肯定。还体现在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作者对一些摧残人的尊严的惩罚措施进行了批判。以及对政权虚伪的披露和对极端宗教教徒的批判。

  在《红字》中,霍桑对戏说中人物形象的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是极力批判的清教政权人物,还是宗教极端分子的人物形象,或者是对主人公梅斯特、丁梅斯德及齐林沃斯都表现出了同情和肯定。以人和人性作为善恶的批判标准,正是人文主义的善恶评判标准。所以,在《红字》中,读者应该能够感受到作者表达出来的深深的人文主义情怀。

  三、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观

  清教主义思想宣扬禁欲,反对男女私情;谴责对追求乐趣;禁止在公众场合的喧哗、酗酒;不齿于华丽的服饰;监禁异端分子。清教政权严厉苛刻。而人文主义,与宗教思想对立,宣扬人的主体地位,一切以人为本 , 主张追求现实幸福。从表面上来说,清教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相互矛盾的。但是,霍桑的《红字》中所体现出来的宗教道德观念,给人一种人文主义和清教主义相结合的柔和的道德观。

  《红字》中海斯特的最终回归,看似矛盾,其实这正是霍桑独特地对宗教 , 对人性的深刻认识的人文主义清教思想的体现。丁梅斯德由于自身牧师的神职身份,以及他无法像海斯特那样在孤独中思考、体会英格兰之外的言行,所以他承受的痛苦和海斯特是不一样的。丁梅斯德不敢承认罪行,不敢接受惩罚,甚至要继续假装圣洁,引导他人进行救赎,这让他深感痛苦。这样的命运安排可以人们感受到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思想。霍桑对齐林沃斯的抱负过程进行了侧重描写,但是最终结局他还是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馈赠给了小珠儿,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霍桑内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清教主义的共存状态。小说中人物的最后结局,其实正是霍桑的清教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矛盾的融合的体现,即人文主义清教思想的体现。

  霍桑一直坚守清教主义道德观念,坚信原罪意识,但是也主张人可以通过赎罪和忏悔得到灵魂的净化。他在坚信人性恶的同时,对人性中存在的一些诉求也表示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支持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霍桑发对清教过于严苛的教规教条,批判清教对异端分子的迫害。他在追求道德规范的同时,充分尊重人的尊严,这是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思想的核心。

  结语

  《红字》中的亚瑟 ? 丁梅斯德和海斯特 ? 白兰都是孤独的沉思者的人物形象,这是霍桑的一种自我肖像,作为一个孤独的思考者,他发现了清教主义思想的缺陷和人性的真实。在揭示人性恶的同时,他又表达了对人追求世俗幸福的理解。在质疑清教思想的同时,他又坚守着清教主义观,并把它作为衡量善与恶的标尺。霍桑的清教主义思想饱含着他基于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的人文主义思想,他的人文主义清教思想是对社会真善美和理想的道德社会的追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亦萌 .《红字》中霍桑对清教主义的颠覆 [J]. 法制与社会 ,2010(05)。
  [2] 唐忠江 . 论《红字》中的清教观 [J]. 安徽文学 ( 下半月 ),2010(02)。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