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社会科学II > 职业教育 > 正文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展望

来源:UC论文网2016-05-15 14:33

摘要:

近来,“新型城镇化” 一词逐步迈入公众视野,人们在了解其深层意义的同时也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 了诸多疑问。本文力求用简洁扼要的语言在分类阐述“新型城镇化”和“农村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已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新型城镇化与农村职业教育
  
  1.1新型城镇化
  
  城镇作为文明发展的策源地,孕育了现代社会文明,是现代经济、文化成长与发展的温床。马克思在其经典巨著《资本论》中写道:“城市代表了人口、资本、生产、享乐、需求以及文明的集中营,而乡村处于相反的境地,如是孤立、破败、分散与疾苦。”可见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它涉及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向,不同学科的不同研究角度使得他们对城镇化的定义也不同。
  
  而就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数据,到2014年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这意味着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由此可谓中国城镇化的一个全新阶段。同时有研究指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有三个代表性阶段: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三角模式。总体而言三者都促进了乡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是农民失村而不失居的城镇化。综上,中国的城镇化具有中国特色,而新型城镇化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也必将根据自身特点,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1.2农村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并列为我国三大教育系列中的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但目前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把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职业教育相混淆,二是把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狭义地定义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如“农村职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对农村社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服务农村社会发展”。
  
  综上,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无定论,根据以往学者研究课题和内容来看,大体可归为三方面的内涵:首先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生地必须是农村。其次是服务对象是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的,但是绝不排斥城镇居民接受农村职业教育,充分体现其具有的开放性。最后是教育内容包含三大产业中各种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和培训。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开始聚集在城镇中来。
  
  2.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撑力量。但是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是进人了职业教育,被认为是无奈之举。人才价值观的错位,使得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技校、中专、职高去学一技之长。现在有很多家长宁愿交高额学费让孩子上普通高校也不上职校,这也反映出技能人才得不到社会地位和价值回报的应用,因为在人们心中只有干部是人才,工人只是普通劳动者。所以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认识不够使得职业教育陷人窘境。
  
  2.2生源质量较差
  
  近年来,普通高校的连续大规模扩招使普高日益升温,造成了普通学校招生的强势和职业学校招生的弱势。家长们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总想让自己的子女通过高考,进人大学,只有在落榜以后或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的万般无奈之下,才会选择职业学校。因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除了在数量上差别较大外,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也随之下降,中等以上成绩的学生被不同层次的普高录取了,中等偏下成绩的学生才就读职业学校,这部分学生不单单是学习成绩差,关键是厌学情绪浓,到职业学校也是为混个毕业证或等到了就业年龄而去就业,这样的生源增加了职业学校的管理难度,同时也让职业学校的生存面临严重的考验。
  
  2.3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职业教育的声誉不是很好的重要原因是因其教育质量不高,而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师资力量的薄弱,专业教师不配套。在农村,由于生活比较艰苦,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去,加之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农村学校有大量的民办教师,绝大部分来源于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和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生,他们的学业基础和整体素质都相对较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农村职业学校的有些教师知识老化而不勤于学习,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不能完美的运用最新科技知识。还有些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缺乏经验,教学效果不好等。所有这些因素,均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接受终身教育。
  
  2.4缺少法制保障
  
  首先,我国职业教育当前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巳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还没能够真正的采取法律保障措施,有的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从而形成了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的局面;其次,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最后,教学计划的制定权还在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存在很大差距,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培养的人才只能是大众化的需求,而且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也滞后于企业的发展。职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展望
  
  3.1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国家为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各地的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近年来对接受中职教育的涉农专业学生、农村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实行了免费政策制度,这些帮扶政策使这些农村学生逐日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随着中等职教规模不断扩大,经费的投人明显跟不上农村职教的发展进程。无法及时承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由于农村职业教育为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投人比普通高中更大的成本,因而经费投人不足成为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政府等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资重视,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
  
  3.2丰富教学内容
  
  因受历史因素与文化因素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够清晰、教学内容不够先进、实习实训设施条件不够完善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所以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方向,丰富先进的教学知识内容,完善实习实训相关设施条件建设,合理办学是农村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为应对城镇化的发展,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承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农民向市民转化的任务,需要农村职业教育部门重新审视其发展策略。
  
  3.3提高教育水平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设现代企业,缺乏有较强的体能素质、较高的受教育水平、过硬的技术业务能力的劳动者,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教育水平,知识能力,只有经过科学开发,具有健康身体和现代文化素质,掌握了熟练劳动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大资源。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技能型人才的不足使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更是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4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职业教育法》中企业与学校责、权、利不明确,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且这部法律内容不完善,可执行性不高,缺乏应有的确定性、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依法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意义显然不够。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接收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工作的质和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所以许多企业对支持职业教育不热心,不欢迎学生实习,使学生实习比较困难。有些学校由于联系不到实习企业,只好省掉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环节,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总体来说,在大力倡导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培养高技能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占据了社会需求量的一大部分,就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来看,更要通过有力渠道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搭建城乡互动平台,才能更有力地推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时代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促进中国农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进步。
  
  蔡永鸿,薄识宇 (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113122)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