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 正文

阅读中国文学理解中国社会

来源:UC论文网2016-05-17 11:43

摘要:

本刊在2015年第10期突出报道了由文化部和中国作协共同主办的“2015中外文学翻译研修 班”的消息(《文学翻译:文化交流的使者》)。本期选发文章,是作者当年在英国工作时的一段经

  很浓的白雾笼罩着伦敦,一整天没有散去。下午5:30分,如约来到EveSheringham家,旁听她组织了25年的《中国文学》读书会。
  
  客厅里己经坐着几个人了,一位老者,精瘦;一位律师,律师的法国夫人;还有一位年纪较大的女士。Eve说,因为下大雾,所以有一对夫妇没有来。
  
  Eve组织这种活动己连续25年,她与丈夫合办东方书店,1970年开始组织中国文学爱好者举办读书会。开始是在图书馆,后来改在家中,这样气氛更加亲切。频率是每月的某星期日。参加活动的人参会前必须先读某一篇中国文学作品,聚会时大家一起讨论。讨论前要有一个人大体先介绍一下故事情节,因为——Eve说一总有人读得不仔细。
  
  今天选中的小说是《中国文学》1995年第四期吉米平阶的短篇小说《洛桑其人》。洛桑在北京读的大学,毕业后回到西藏结了婚。后来,他随另一位藏族同学回到北京组建了西藏文化村,在商业实践中学会了行贿、讨价还价。在竞争中求生存,身上原有的质朴品质发生了变化。其妻随之来京,受到黑心饭店的狠“宰”,由此怀念故乡。故事结束时,洛桑的朋友离他远去,他守在妻子病床边,看着点滴的药瓶出神……
  
  有了这样一个具体的故事和人物,大家讨论时就有了坐标。首先有人认为,小说表现了偏远地方与大都市的关系,认为大城市的人比较世故、冷漠,还是乡村的人朴实,英国这儿也--样。律师夫人更做出结论,认为岂止英国,世界都是如此,乡村的人就是比城里人更亲切,他们相互认识,所以无话不说:城里人终日只知挣钱,缺乏人情味。
  
  律师夫人的看法有些过激,受到了其他人的反驳。老年妇人说:“可不能这样说。村里越是每人都认识每人,所以相互之间才更不能畅所欲言哪。”大家议论一番后认为:其实,英国如今并没有一个农民阶级,所以不能用英国人对乡村的看法去套中国的农村。此外,拉萨也是一个城市,它与北京的关系是偏远城市与首都的关系,而不是乡村与城市的关系。
  
  Eve的儿子谢马克(MichaelSher¬ingham)注意到小说描写了大学中男女生的关系。他说,当年自己在北大教书,一次与学生交谈,随口说出有一位女生很漂亮,很吸引人。一位男生很吃惊地表示:“你当老师的怎么能够这样说话?我们都不这样说的。”谢马克不解,“那你们怎么说?”男生想了一会儿说:“我们不说。”谢马克感慨道,现在真是不一样了。律师说,我看这与英国大学的情况差不多了。
  
  话题谈到了少数民族政策。小说中,洛桑因系少数民族,在住院方面获得了优待,令大家很是羡慕。他们说,很难想象在英国,医院能因为你是亚裔人或犹太人而破格收入。也有人说,这首先也得先把自己的人照顾好,像英国现在这样,英国人本身都没搞好,单拣出少数民族照顾,肯定行不通。有人说这也不好,大家都应该平等。如果政府格外照顾少数民族,从西方人的观点看,就有收买的嫌疑。是不是因为有西藏人想独立,中央政府采取这种方法拉拢人心呢?
  
  大家交换了一下信息,发现不仅西藏人享受特殊待遇,中国其他少数民族同样享受特殊待遇.例如独生子女政策等。问题是:为什么要给少数民族这些优惠呢?我们介绍说,这类优惠是有其实际考虑的: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少,又有自己的传统和文化,在经济和实际生活方面的确需有不同的政策。计划生育主要限制汉族;因为,汉族人口太多,一放松不得了。少数民族人少,加之保护其发展,人数本来就少,再限制就与我们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政策相违背了。再说,有些政策与经济水平有关,例如70年代如果没有少数民族的身份证明,买平价的牛羊肉就不行(买溢价的牛羊肉食品可以),那是因为汉族有猪肉吃,而回族、维吾尔族等不吃猪肉。如果允许汉族买牛羊肉,那么有限的平价食品估计很快就会被人口众多的汉民“消灭”。
  
  大家认为,这种政策是有其合理性的。话题随后不吋避免地转向敏感问题。律师夫人说,西藏嚷着独立,愿意过他们那种生活,那就让他们独立,过那种生活呗。中闺政府何苦花那么多钱,到r也没有贏得藏人的心。律师对夫人说,别那么幼稚。宗教界从来不是纯精神的,在领导权利这一点上,他们比世俗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藏人治藏,Eve说西藏目前就是自治区。至于说到应不应当让其独立,中国能让台湾独立吗?哪位领导人敢做这个主?律师同意这个观点。他说,西藏应不应茧独立,那是中国人民的事,我们外国人不应当表态。
  
  Eve接着说,至于有藏人想独立,那又是什么样的藏人呢?1959年叛乱跑出来、目前活动在海外的那些人,对西藏有几多记忆?大名数fl前在西藏的人想独立吗?Eve问,他们怎么独立,他们每年接受中央政府那么多钱,独a后怎么办?如果经济上不能独立,名义上的独立又怎样才能不成为一句空谈?普通姓独立后又怎么办?生活水平能提高吗?
  
  话题又转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主题,这也是从《洛桑其人》读出的一个信息。Eve说,自己是亲眼看过农奴制展览的,那真是恐怖啊!过去藏人捐了钱,喇嘛既不建医院,也不建学校,穷人穷得要死,喇嘛坐享其成。无论如何这不符合现代标准,也是不人道的。中[SI让西藏农奴翻身,是符合人道的,符合人权的。再如灵童问题,去年来过一个班禅的画师,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他大致介绍过寻找灵童的过程:先由喇嘛们在禅湖边念经,念到一定的时候,大家就共同肯定灵童的名字、灵童父母的名字、村庄的大致方向。最后3个小队出发去寻找。如果找回3个灵童来,他们必须抽签,必须面对一桌东西选择,选择丫班禅过去用过的东西的灵童就是真的。结果再向中央政府报告,中央政府批准后就完成了。然后,灵童接受贵族教育,灵童的父母当然也就富有了。
  
  律师夫人问:“灵魂怎么可能乂转进另一个人的身上?”大家说连我们都不信,你说共产党会相信吗?但是中国政府对这个传统,W然采取了尊重的态度。农奴制足西藏传统的东西,似因足反人道的,所以应该终止。灵童也是传统的,目前保护得好好的,说明中国政府在西藏传统方jfii,是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进行保护的。“文革”时期破“四旧”,那不是西藏-个地方的事,全中国都一样。西藏之所以目前出问题,原因很多,与海外藏独的鼓噪有重大关系。Eve说,英国这!H藏独力量不小。她告诉我们,不要小看这股势力。
  
  读书会结束,Eve送我们出来时说,我们读《中国文学》,并不仅仅是因为文学爱好,而是想从阅读文学中了解和体会中前的发展。文学作品有人物、有故事,可读性强。
  
  屋外仍旧是大雾弥漫,我钻进汽车,打开防雾灯。人类是多么聪明,在浓浓的雾里,找到穿透力强的黄色光指引方向》西方人对于西藏的看法,就好比这种大雾,他们因看不清晰,也许会走错方向。但是--盏黄色的路灯会帮助他们,这盏黄灯是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从Eve这种通过具体的人物、具体的故事来了解中国社会的做法,获得某些启发。
 
文/于芃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