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 中药学 > 正文

甘遂的中药学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概述

来源:UC论文网2016-05-20 17:48

摘要:

通过对历代医学文献中关于甘遂临床应用的记载整理分析,总结甘遂的历史沿革和配伍规律,以冀为甘遂的研究 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kansuiT.N.LiouexT.P.Wang)的干燥块根,是常用的毒性中药材之一,因其逐水之力强,被医家誉为“泄水之圣药”。现代研宄发现它有明显的泻下、抗生育和免疫抑制等作用[1],临床上多用于肝硬化腹水、胸腔积液、水肿、咳喘、肿瘤等病症。为了更好的发挥甘遂的临床疗效,现将历代医家对甘遂的文献与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1 中药学文献研宄
  
  1.1名称
  
  土味曰甘,径直曰遂。甘遂味苦,以其泄土气而行隧道,故名甘遂。根据产地、炮制不同,甘遂异名有主田《本经》,重泽、干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吴普本草》,陵泽《广雅》,肿手花根《药材资料汇编》,化骨丹、肿手花、萱根子《全国中草药汇编》,九头狮子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头痛花《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猫儿眼《中药材品种论述》。
 
    1.2来源
  
  陕西省历来为中药甘遂的地道产区,现今甘遂还是陕西的特产中药材,主产于渭南、三原、长安、凤翔等市县,与本草记载“出三辅”基本一致。此外,甘肃在河北、山西、河南、四川、甘肃等地也有分布。
  
  1.3性味归经
  
  甘遂的性味归经在诸多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而且大多相同。《本草新编》记载“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得配本草》记载:“入足少阴经气分”。《本草纲目》记载“(根)苦、寒、有毒”。《千金翼方》《本草经集注》《本草蒙筌》皆记载“味苦、甘,寒,大寒,有毒”。结合我国现行《中国药典》,可以认定:甘遂,味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1.4品质鉴定
  
  《唐本草》记载“真甘遂苗似泽漆。草甘遂苗一茎,茎六、七叶,如蓖麻、鬼白叶,生食一升,亦不能利,大疗痈疽蛇毒。且真甘遂皆以皮赤肉白作连珠实重者良,亦无白皮者”。以肥大饱满,表面白色或黄白色,细腻,断面粉性足,无纤维者为佳,根细长,黄棕色,粉性少,断面纤维性强者为次。
  
  1.5功用和主治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一名主田,生川谷。”《本草纲目》记载:“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千金翼方》皆记载“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2 临床应用及文献研宄
  
  2.1水肿,鼓胀,腹水
  
  甘遂苦寒性降,泻下逐饮力峻,治疗水肿腹满,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用如《圣济总录》二气汤;另可与大黄、阿胶配伍治疗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如《金匮要略》大黄甘遂汤。芫花以辛散饮,大戟以苦泄水,二者配伍甘遂以枣汤送服,如《伤寒论》十枣汤用于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2.2胸胁停饮
  
  甘遂苦寒,能泻肾经及隧道水湿,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配伍泻利肺胸之水结葶苈子、杏仁、芒硝,如《伤寒论》大陷胸丸,治水饮停聚胸协之证;甘遂泻热破结,或配大黄以泻热以涤水,主治水热互结之大结胸证,如《伤寒论》大陷胸汤;或《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中甘遂配伍半夏、甘草,主治胸中水结证。
 
    2.3痰饮积聚
  
  甘遂苦、寒,归肾经,泻肾经湿气,治痰之本也。《药性论》言“能去痰水”,为涤痰逐饮之要药。与牵牛子、芫花、大戟组成如《圣济总录》三圣散方,治久病饮癖停痰;或与青橘皮、大戟、芫花、巴豆等同用如《圣济总录》五饮丸方,治痰癖胁痛,水饮不消;或与大戟、真白芥子同用如《丹溪心法》控涎丹,治停痰积饮。
  
  2. 4风痰癫痫及小儿马脾风
  
  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可用于风痰癲痫及妇人心风血邪之症,如《济生方》遂心丹;或甘遂配辰砂,轻粉,用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之症如《田氏保婴集》无价散。
  
  2.5湿热蕴结
  
  《太平圣惠方》舟车丸中将甘遂与大黄、芫花、木香、槟榔等同用以治湿热蕴结,水湿壅聚而致腹大坚满,烦热口苦,二便秘涩;或如《太平圣惠方》中,甘遂末以生面糊调,敷脐中及丹田内,仍艾灸三壮,饮甘草汤,以通为度。
  
  2.6痞热宿食,二便不通
  
  甘遂,苦寒,可下湿,配大黄、芒硝、木香等分经下药,泻实补虚,除胀满,通利大小便如《医学纲目》大圣浚川散;或配伍生赭石,朴硝,干姜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赭遂攻结汤,通里攻下,治疗因寒火凝结所致宿食便秘症。
  
  2.7疮痈肿毒
  
  甘遂味苦而甘,性寒有毒,可降燥泻火、以毒攻毒。将其研末调敷外用,有消肿散结之功,可用于疮毒痛痈诸证和毒蛇咬伤。现代临床应用中,甘遂配伍青核桃枝、参三七、生甘草治疗乳腺肿瘤。
  
  3 讨论
  
  众多医家在广泛的临床实践中应用甘遂,以逐水为先,取得了非凡之疗效,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以上药方的分析发现,甘遂在发挥疗效时遵循了以下的配伍特点:配牵牛子逐水泄热通便,配大黄泻热逐水散结,配白芥子祛痰逐饮,配芫花、大戟攻逐水饮,配朱砂逐痰定癫,配芒硝逐水破结。在中医外科中,因甘遂具有较强的通里攻下、泄水逐饮的作用,可直接增强肠道平滑肌张,增强肠蠕动,刺激腹腔水分自肠道排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也因甘遂可行经隧之水湿,其性峻猛能掘土泻水,而重用以治疗肝硬化腹水、肠梗阻及积液等。可见,其泄水逐饮之功,在现代临床也要广泛的应用,且疗效可喜。因此通过整理历代医家著作中对甘遂的应用与论述,为甘遂进行现代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以期扩大甘遂的治疗范围。
  
  赵祥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