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西方文化论文 > 正文

浅析西方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UC论文网2016-05-26 08:58

摘要:

英语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 英语学习的过程,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们之所以说英语教学与西方文化不可分割,首先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得以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学,我国外语课程标准已把文化素质培养列为课程的目标之一。一名外语学习者如果不了解所学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门语言并将其运用自如。语言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反映了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如果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脱节,学生便会文化素养缺失,从而缺乏“跨文化意识”,并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要想掌握英语这种国际交流工具,就要对英语的历史文化、文学作品以及相关风俗习惯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英语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借助西方文化中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来促进英语学习和运用其进行国际交流。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普遍得到重视,而其与之相关的英语文化素养却往往被忽略甚至被刻意放弃。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投入在语言形式如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上。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的办法”。Kramsch也曾指出:文化不是等同于听、说、读、写的第五项语言技能,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外语学习中,对文化的无视必将使学习受挫折,无形中也会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设定局限,并影响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许多学生平时只关注考试成绩,不大注重提升自我整体素质,因此而缺乏必要的外国文化知识,在英语实际应用和与外国人交往中很容易将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带入其过程,从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有时可能还会造成误会。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包含除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以外的文化素养和社会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英美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尽量避免从我们自己的单一文化意识出发,以自己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衡量一切文化的标准并以此去评价他国文化,应该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以客观、包容的态度看待异国文化。
  
  三、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密不可分,相依相承,培养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试以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程教材《新时代交互英语》的部分内容为例,就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能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单纯的语言学习有可能是机械和枯燥的,但是英语语言本身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历史文化知识却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些文化背景知识的适当讲解和巧妙运用,能够通过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来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或抵触情绪,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新时代交互英语1》第五单元AWorldofFastFood为例,当学生学习该单元内容涉及以饮食为题材的语篇时,老师可以围绕西方食品这一话题来引起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比如汉堡包起源于蒙古骑兵,热狗来自于漫画家一时拼写失误,三明治是为了打牌时候方便进食等等,甚至对早餐breakfast这个词本身都可以做出有趣的诠释:break是打破,fast是斋戒的意思。在古代,科技落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饭过后至第二天的早餐有很长的时间需要度过,因此breakfast这个词原意是打破斋戒,就是指打破了晚饭后与第二天早餐之间的漫长时间。
  
  (二)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学生在书本上必然能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由于我们教材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文化背景方面,介绍的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向学生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文化在习语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不列颠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其他民族占领过,英语因此而受到极大的影响。英语中存在着许多与罗马有关的习语,比如:这是因为在公元前一世纪开始,罗马就侵占了不列颠,到公元十五世纪,占领了不列颠400多年。英语中不仅是习语,一些词语也揭示出与罗马或罗马人曾经密切相关,比如“浪漫的”(romantic)“风流韵事”(romance)等等。
  
  英语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动物食材为例,英语中很多动物作为食材的肉类都与该动物的名称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比如猪(pig)和猪肉(pork),牛(ox)和牛肉(beef),羊(sheep)和羊肉(mutton)等等。
  
  这些食材的名称主要取决于它们是在田间地头未经屠宰的动物,还是在家已经被加工完毕以备人厨的成品和半成品肉类。其区别的原因在于历史上英格兰被诺曼人侵占后,法语曾一度成为英格兰上流社会的语言。这些人们一般只会在家看到准备就绪的半成品或是端到餐桌上的烹饪好的食物,鲜有机会去关注生活在地里的动物,所以他们依旧延用法语命名这些肉类,久而久之,这些词语就为大众所接受,成了英语的一部分。而当时负责耕作、渔牧的是撒克逊农民,他们仍然使用英语来称呼那些动物,因此许多动物和其肉类便有了看似毫不相关、截然不同的称呼。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和听力水平.
 
    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力水平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和听力理解一般说来要求学习者掌握两类知识: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句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在做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对阅读和听力材料的理解;如果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信息频繁,必定会加深对话语深层次的理解;反之,如果学生对语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乃至一无所知,就很可能无法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产生理解困难,甚至误解。因此,在平时日常教学及学习指导中,老师除了应当注重学生英语水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应给他们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或提供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引导其对语篇准确地理解。
  
  举例来说,《新时代交互英语2》中有一篇关于特蕾莎修女的文章,讲解该篇文章时,除了有关特蕾莎修女的基本信息之外,课堂中对学生引人一些有关于西方宗教,比如基督教、天主教等方面的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讲,西方宗教并不为他们所熟知。英语中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单词和习语都来源于宗教,其中有一部分目前仍然保留着他们最初的宗教含义,有很多却在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对于前一类词语,比如church,monastery,prayer’anoint,sacrament,mass,preach,sermon,cassock,purgatory,divine,salvation等等,非常易于理解,但对于后一类词语,却要注意他们所包含的宗教含义和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含义,否则就会对语篇理解产生负面干扰。该篇课文中此类的词语有Mather,habit,order,sister,mission,vow,congregation等等。
 
  即使“Rome”(罗马)这一众所周知的地名在本文中都不仅仅是指代意大利的首都罗马这座城市。Rome这里指的是罗马天主教会,被看作是公元一世纪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就职地。而文中所提到的位于意大利罗马境内的梵蒂冈城“TheVaticanCity”也不单纯是一个地名,而是指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领域以及罗马教皇的所在地。
  
  四、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促进学生的西方文化水平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英语教育离不开英语文学教育,因为语言与文学密不可分,紧密相联。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便无从谈起。英语教材中选材均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入的文章,其中多为母语为英语的作者所写。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秀选作,教学生梳理这些作品的写作脉络,注重文章的整体美感并把握其中的文艺气息,以此来启迪和培养学生的阋读兴趣,通过提升学生对英语作品的欣赏能力促进他们的文化素质修养。还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这种语言材料具有贴近生活、真实性强等特点,能够使学生从多元角度学习地道英语、品味异域风情,享受阅读的乐趣及所含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时悉心积累有关社会关系、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促使学生较快并较准确地把握英语民族文化的核心,从中了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简言之,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这种方法学习英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学习了文学,并进而增强了他们的文化意识素养。
  
  (二)营造跨文化人文气氛,给学生以人文熏陶
  
  具有跨文化特征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认同,改善在中国单一文化形势下所产生的一切的单一思维定势。跨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营造,一是创设英语语境和情景,只用英语来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活动。这能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使他们直接感受语言的交际用途,并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组织开展一些有关英语文化的活动,如英语竞赛、英语演讲、外国电影欣赏、英美历史与文化讲座等等来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为学生营造互动和开放性的外语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有关英美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参与到人文实践中,体验语言符号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三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在与外国人的直接交流和沟通中提升他们的西方文化素养并锻炼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西方文化素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强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是目的语言和以目的语言为本族语的社会文化;他们应熟知目的语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历史、艺术、文学作品等文化产物,这是他们作为目的语文化的接受者和诠释者所必需具备的素'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只对学生教授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等语言技能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必须肩负传递目的语民族文化知识的任务。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出国培训、文化讲座、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
  
  结论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英语必须与所学英语言文化相结合,否则学习者在使用该语言与外国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必将产生交际失误从而影响彼此交流。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同时也要传授文化知识。要使得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顺利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国际间交流。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强化文化知识的讲授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达到能以英语为交流工具而进行信息交流的目的。总而言之,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即适应国际交流需要,培养学生文化跨国交往能力。
 
云会(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