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计算机教育理论发展

来源:UC论文网2016-06-02 11:08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人类自从进入计算机教育时代以来计算机专业教育理论的发展,然后在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现代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自电子计算机出现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今,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世界的各行各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今社会,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收集、存储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甚至有人称,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人就是“文盲”。因此,开展计算机专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计算机教育理论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育成败的关键。
  
  ―、计算机专业教宵理论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末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时代至今,计算机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是计算机教育初期的理论基础。早期的CAI是从“程序教学”演变而来,它的创始人斯金纳就是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因此,计算机教育时代初期的理论基础就深深地打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烙印。多年来,基于小步骤的、框面的分支式的程序设计一直是CAI课件设计的主要模式,并沿用至今。
  
  第二个阶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这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阶段。认知主义重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对外界的信息剌激被动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成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兴趣、意志和需要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对外部信息剌激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第三阶段是90年代初至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能一味地靠教师灌输而使学生被动得到,而是要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建构意义”指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和其他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的方式而获得,即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协作活动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中的四大要素。它要求学生由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信息被动接受者变为加工信息的主体,以及教师由知识的传授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老师只是在其中做一些起到帮助作用的工作,主要有: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料;促使其“交流”、“合作”并得到信息反馈,从而在其原有知识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等。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灌输者,却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如果能根据授课内容设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能尽力搜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生动资料(比如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甚至实物等),同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那么我们的课堂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甚至超过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针对每次教学进程中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比如:提问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竞赛法等,让老师教授、学生自学、共同讨论、主动探索等方式结合起来,使教学方法多样灵活,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学习、建构知识的主动性。
  
  3. 要使学生可以在各种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知识加以运用,可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比如,我们在讲解编程知识时,除书本固定例子外,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其它学科(比如数学)的问题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使之对所学知识理解更透彻、认识更全面、应用更灵活、记忆更深刻。
  
  (二)要重视“情境”和“沟通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总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生动、丰富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促使其意义建构。“沟通协作”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同周围环境(包括其它学习者、老师和设备等)的信息交互,这种交互作用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起关键的作用,通过“沟通协作”,学习者群体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共享,从而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要重视学习环境(而不是教学环境)的设计
  
  学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其中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如文字资料、书籍、音像、课件、网上信息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学习目标的场所。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意味着更多的主动和自由,而不是控制和支配。显然,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以上三个方面(即如何以“学”为中心,如何设置“情境”,采取何种“沟通协作方式’0的设计。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凝聚智慧重点完成的工作,也是教师作为学生“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促进帮助者的具体体现。所以,对"学习环境”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的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对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和同行共同研究探讨。
  
  杨战旗,黎永碧(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