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服务业经济 > 正文

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来源:UC论文网2016-06-06 09:00

摘要:

浙江服务业发展已处于全面提升信息化、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重要时期,将关注 点从总量规模的扩大转移到规模、效益并重发展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主要理论研究成 果的

  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13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为46.1%,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或将进人服务经济时代。同年,浙江服务业增加值为17337亿元,比上年增长8.7%,高于GDP增速0.5个百分点,连续九年快于GDP增速和工业增速,三次产业比例为4.8:49.1:46.1,“三、二、一”产业格局也将基本形成。但服务业这驾马车在快马加鞭的行进过程中,过多地关注规模的扩大而忽视经济效益的提升,一些方面仍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生产率水平低下、竞争能力弱等问题。为适应宏观经济从高速发展时期转人中速发展时期、从扩容提速转入提质增效的经济新常态需要,建立一套能反映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1. 导向性。指标体系的评价必须具有促使地区、行业或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多地从关注服务业规模发展转向重视服务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功能。
  
  2.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内容,必须与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相衔接,其计算依据在现有服务业报表、核算资料中应该较容易取得。
  
  3. 科学合理性。各指标之间,在涵盖的经济内容上要相互支持但又不重复,在解释功能上要互相配合并体现服务业特征。
  
  4. 简便易行性。指标计算要力求简单,指标的个数不能太多,指标的含义要准确、明确,依据上述原则,立足现行浙江省的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从五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来建立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
  
  (二)综合指数合成
  
  1.设定标准值。为了达到各地区和各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和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根据每个指标的特点分别设定评价标准值。
  
  (1) 一些有国际、全国通行标准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等),均以国际、全国行标准为基础,再考虑浙江财会制度及经济形势变化因素制定,使评价标准值既接近国际、全国标准,又符合浙江实际。
  
  (2)一些缺乏国际、全国通行标准的指标,若其中一些指标(如净资产增长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全社会各行业差别不是很大,则把全社会各行业已达到的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值。
  
  (3) 个别指标(如营业利润率、薪酬增加值率等)因地区、行业间差别较大,依据各地区、行业已达到的平均水平,综合加权后作为评价标准数值。
  
  将第i'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值记为x1。
  
  2. 确定指标的上、下限阈值。所有指标的上、下限阈值主要是参考服务业2012-2014年各季全省各行业、各市中相应指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极端情况。将第;个指标的实际值记为Xt,权重为%,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分别为Xiin和。
  
  3. 指标无量纲化。第Z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值记为岑,第〖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值无量纲化后记为
  
  (1)正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JZ:J-Ln(X:m)
  
  (2)逆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ZJ-Ln(X:m)
  
  (3)具有最优值的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假设第i个指标有最优值,如资产负债率(根据国际通行标准资产负债率保持30%-60%相对合理,则设定资产负债率最优值是45%),无量纲化计算公式:(公式3)Ln(X:J-Ln(X:J
  
  4.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5.分类指数和总指数的合成
  
  (1)分类指数的合成方法。管理能力、获利能力、效率水平、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中某一类的分类指数按公式计算得到。
  
  (2)服务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合成方法。将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2个指标按公式计算得到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
 
  6.指数评价标准与含义。根据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原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值设定及指数的综合合成方法,将服务业经济效益的优劣情况划为四个等次:优(指数大于100)、良好(指数在90~100)、一般(指数在80~90)、差(小于80)。
  
  二、实证分析
  
  依据上述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和2012-2014年各季度浙江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包括金融、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数据,对全省、各市及重点服务业行业的经济效益指数进行r测算。总体上看,2012年以来,浙江省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均运行在良好水平之上,并有上升的2014年1-5月、2014年1-8月这五个时期达到优以上,分别为100.1、100.2、100.2、100.5和100.5。从近三年的效益指数测算结果来看,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情况呈现以下特征:
  
  (一)季节变动规律明显从2012、2013、2014年全省各季的服务业效益指数来看,每年第一季度较低,到全年度时达到最高点(图1)。因为一季度时候,刚好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1月份左右大部分企业开始停工、从业人员开始返乡,春节以后才开始进入正常生产状态,因此,相比其他季度效益指数明显偏低。而二、三季度较平稳,年底时达到最高点,因大部分企业均有年终人账和年终奖的传统,所以年底呈现出来的经济效益状况最好。
 
  (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或富裕程度的一个主要指标,但与服务业效益指标的对比情况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地方并不见得服务业发展的质量情况好。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服务业经济效益指数与按人均GDP排序的差异较大。以2013年数据为例(表3),人均GDP位于前列的市,服务业效益状况不一定较优,如宁波、舟山人均GDP分别排1、3位,但服务业效益指数却排在9、11位;而一些人均GDP排名靠后的市,其服务业效益发展却相对较好,如金华、衢州人均GDP分别排7、10位,但服务业效益指数分别排在2、3位。
  
   (三)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初见成效从各行业的服务业效益指数对比看(阁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济效益指数居各门类之首,2012、2013年分别达到148.5和164.1。居第二、三位的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个行业2012年分别112.1,2013年分别为121.1和11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效益指数在所有行业位列最后,两个行业2012年分别为90.8和88.9,2013年分别为90.9和90.4。这说明了我省“调结构、转升级”的经济发展战略初见成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是科技驱动发展的焦点所在,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科研力量不断被重视的现在,这两个行业比其他行业在经济效益发展上确实存在着巨大优势;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个较为传统的服务行业,在人力、能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效益情况有所下滑,转型升级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四)效率水平偏低、获利能力较强从各类指标来看,管理能力、获利能力、效率水平、发展能力和贡献能力这五大类分项指数变化势趋与综合的效益指数并不完全一致。
 
  其中,受税收政策直接影响的贡献能力,由于政策的稳定性所以波动不大;效率水平相对其他方面明显偏弱,也进一步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浙江省服务业企业在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表现突出,这与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经济结构有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营经济在服务业发展中如鱼得水,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以及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服务业效益指数,更为直观、清晰地反映了浙江服务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地利用服务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效益指数,可以为今后浙江省完善服务业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参考和发展建议,这将有助于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和服务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宏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陈志林(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浙江杭州310006)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