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语言文化 > 正文

身体语言文化差异初论

来源:UC论文网2016-06-23 10:51

摘要:

身体语言是言辞之外非常重要的语言信号,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多元,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亦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既有民族的历史的原因,也有不同文化在发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语言之外的非语言的肢体信号对人类的交流也起着十分重要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拉宾认为: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一个人说话时给人留下印象和感觉,也就是交流的效果,语言占7%,声音占38%,肢体语言占55%。换言之,人际间的交流,一半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肢体动作传递的,在人际交流中占有如此重要作用的肢体动作,我们称为身体语言。
 
  随着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无论国家层面的对外交往还是个体求学出行探亲访友的各种需求,言辞之外的非语言的影响,日益显现。了解不同文化中身体语言的差异性,尊重并理解区别于自身习惯的身体语言信号,对于双方达成友好高效的沟通交流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渠道。
 
  一、身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身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手势、触摸、界域(空间距离)、服饰等。

        杨镇明先生1995年主编的《朗文当代英语辞典》对身体语言有过界定:身体语言是指人通过四肢运动或身体姿势的改变来展示人的所思所想。对于什么是文化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将文化表述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人类学家吉琳与吉琳(GillinandGillin)说:“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明显的或不明显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多多少少都是该群体的分子所共有的。这些模式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而且也常常会改变。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我们叫做文化。”上述关于文化的定义,说明文化是一个民族或集体特定的精神与物质符号,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集体全部的生活方式。身体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概莫能外。
 
  身体语言藏着人类遗传的密码,是人类潜意识的表现,人类绝大多数身体语言的表达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普适性。比如面部表情中,哀伤、喜悦、羞愧、愤怒、疑惑等情绪的表达在各个文化中基本一致。但是,正如自然的有声语言是有民族差异的一样,身体语言也有很强的民族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身体语言的差异的确存在。
 
  比如,表情,既是先天的又是习得的,受文化影响与制约。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和弗里森就此得出面部表情的文化差异之原因:“1.大部分通过学习而形成特定表情是因文化而异的。2.在特定社 会背景中,控制面部表情的规则也是因文化而异的。
 
  3.有些情绪激发的后续影响是因文化而异。”保罗?艾克曼说,“例如,用象征表示害怕的意思时,这一种文化可能出现在眉毛或前额这种普适性的情绪表达部位上,另一种文化则可能出现在嘴唇上”。由此可见,人们的表情以及肢体动作会因民族、阶层、社会地位等因素的不同而在表达上方式有差异。
 
  不同文化的身体语言,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有时会因误解造成不睦甚至矛盾,可能会发生在人际之间抑或国际之间。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有一张照片引发西方媒体的关注,并配以“中国傲慢”的评论。这其实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一种误读。
 
  二、身体语言的类别及其文化差异我们通常将身体语言分为表情语、手势语、触摸语―界域语等四类。不同文化中身体语言的表达有很大的差异。
 
  (一)表情语及其文化差异表情语主要包括脑袋的摆放姿势以及面部表情。仰头、转头、俯视、歪头、点头、摇头等都是表情语的一部分;人的面部是身体语言中表达最丰富的部位,有研宄认为,人脸能做出大约25万种表情,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把面部分为了三个编码区:眉毛和前额、眼睛眼皮鼻梁以及下半个脸,这样一套系统将脸部表情囊括进来,提供面部表情的情绪线索。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可以通过面部表达出来,二者联系在一起时,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最被全球认可的头部动作“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几乎全球通用,即使当初在澳大利亚与世隔绝的土著部落社会里,同样使用表示“是”的点头动作,甚至在先天失聪和失明的人中间,仍然可以观察到这个动作,表示肯定的点头动作很可能是人类的一种先天行为。然而,在锡兰,人们是以摇头代替点头的,当表示同意某个建议时,当地人就左右摇摆头,而不是点头。
 
  摇头也是全球性的,被认为是从婴儿拒绝乳头演变而来的动作,无论在哪里永远是一种否定的信号。有人认为,有些西方人的摇头动作代表“认同,肯定”。实际上他们所作的并不是摇头的动作,而是一种类似“摆头”的动作,即头部像钟摆一样有节奏地从一边摆到另一边,这个动作的意思是“也许是,也许不是”。据说在土耳其、伊朗、孟加拉等国,头的这种摇摆是用来代替平常的点头动作的,意思是“是”,而不是“也许”。
 
  达尔文试图证明人类表情的一致性,他利用世界各地的传教士和殖民者进行调研,涉及惊愕、沮丧、蔑视、愤怒、愉快、极度恐怖等16个问题,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在这些基本的表情动作与相应的心理状态联系一致的基础上,人们的表情会因民族、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西方人较东方人表情丰富夸张、变化偏多,例如,中国人用点头表示认可领会,美国人可能用眨眼表示同一意思。在西方的一些国家,眨眼睛是一种感兴趣的表示;而在中国或伊斯兰国家,冲陌生人眨眼睛则是一种挑衅行为,冲女人眨眼睛更是轻浮之举。
 
  (二)手势语及其文化差异
 
  手势语是最常见的身体语言,手部动作传达的信息仅次于人的面部表情。人的各种表情动作,除了先天动作即不学自会的动作表情,还有后天习得而来的,后者与文化有着一定的关联。
 
  比如双臂交叉的动作,在不同文化中含义多种多样。首先要承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或有舒适放松、悠闲自得的情绪,或可关联到身体姿势的调整,但在特殊情况下,这是一个防御的动作,有抗议、否定、拒绝等含义。有时在英美国家,会认为这是一种随随便便、放松愜意的动作,而中国人往往视其有居高临下难以交往的派头。
 
  “0K”这一手势,几乎是被美国人普及的,这是他们表示“很好、真妙、了不起”等意思时常做的一个手势,美国人赋予这个手势特定的含义,并伴随美国文化的输出,这个手势有着众多的拥趸。然而,在有些国家,它的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本,这是一个表示“钱”的姿势;在法国,它的意思是“零”或“没有价值”;在希腊和撒丁岛,无论对于男子或女子而言,这都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污秽动作。这与这一手势做出的圈象征含义有关,美国人做出这个圈的时候,拇指与食指之间似乎拿着一个很小的东西,这是我们表示某事物很精密时会做出的动作,美国人由“精密”的无意识进而变成“完全正确”或者“很好”;日本人认为这个圈是一个硬币的形状,因此,这个手势象征着钱,而法国人的圈只是一个数字的模拟,一个“零”,因此代表一无所有,没有价值。而在希腊和撒丁岛则把这个圈当成对人体器官的模拟,当然会认为这个手势是一种侮辱。
 
  (三)触摸语及其文化差异
 
  行为语言学这样定义触摸:触摸是个人身体各部位之间或人与人之间通过触摸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一种行为语言。包括日常生活中,人有意或无意的自我触摸动作以及社交场合中人们的握手、拥抱和接吻。
 
  自我触摸中只有那些不自觉的触摸才有可能泄露一个人真实的内心。克林顿在莱温斯基案件中面对最高法院大陪审团作证时,频频摸鼻子,一共摸了24次,平均4分钟一次,正是这个动作出卖了他自己,大陪审团认为克林顿撒了谎。因为人在说谎掩饰的时候,会出现摸下巴、捂嘴、搔眉毛、挖耳孔和捋头发等动作,这是经典的强迫动作,通过自我触摸释放压力。但是中国人身体语言本来保守,肢体动作较少,因此自我掩饰行为无论是动作还是频率都远远少于西方人,可能更多的时候可见紧紧控制身体或身体僵硬。
 
  而相互触摸,比如握手、拥抱、接吻,是一种社会行为,必然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以握手这个最常见、在国际上最通行的礼仪为例,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社会的礼仪,有着一整套完善细致的礼仪规范,但是各国的使用情况仍然千差万别。例如,在美国,只有被第三者介绍以后两人才可以握手;在日本,见面的礼节通常是互相鞠躬致意,而握手仅限于特定场合;东欧一些国家,见面是互相拥抱,而不是握手。因此,千万不可按照自己国家的风俗和习惯在其他国家随意使用握手礼节。
 
  (四)界域语及其文化差异
 
  界域语也称空间语言,人际距离。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经常利用身体的相对位置作为信号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传递思想感情、态度情绪。人的界域意识是遗传的、不可根除的,人对自己的个人空间有着强烈的保护意识。“研究证明每个人都有一个把自己圈住的心理上的个体空间,它就像无形可变的‘气泡’,一旦有人靠的太近,突破‘气泡’,就会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全,甚至试图马上离开”。并且,它所传递的信息象征意义是十分丰富的,由于民族、文化、地域、性别等不同,人际空间距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透露的信息也不尽相同。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把人类使用界域的情况分成四个不同的区域:亲密区域、个人区域、社交区域、公共区域,他考察欧美白人中产阶级,得出以上四个区域分别是:私密区域0-45cm,表示亲密关系;个人区域45cm-l.2m,表示友好关系;社交区域1.2m-3.6m,代表公事公办的关系;公共区域3.6米以上,表不疏远关系。
 
  由于地域文化国情的不同,中国人的人际空间距离普遍要比与欧美人小:亲密区域0-30cm;个人区域30-70cm;社交区域70cm_2.5m;公共区域2.5m以上。这里还涉及一个近体度的概念,指交往双方空间位置的接近程度,它表示双方对个人和社会空间的理解。同样是在中国,农村人的个人区域比城市人要小,大概在40cm左右;在东方国家,日本人的近体度比较大,其次是中国,再次是韩国;而阿拉伯人的交往距离竟然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在公共场合碰撞别人竟然不奇怪;英国人的界域意识很强,即使亲密的人,也想保持着远于90厘米的距离。
 
  由此可见,文化背景不同,民俗习惯不同,人际距离就会有所不同。恰当的交往距离,容易建立和谐;对外交往时,要有近体度的意识,不能用我们习惯的距离同对方交流;同时尊重别人的领域权,避免噪音污染,在涉外公共区域尊重别国的风俗习惯的确是公民应有基本意识。
 
  三、结语
 
  总之,了解并重视身体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日益显现出重要意义。本文提及的身体语言的文化差异也许只是身体语言这座冰山上的小小的一角,这些差异的存在有着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深层根源;通过相互比较有助于开阔视野、尊重他人、避免误解;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提升自我,这对于建立友好的沟通形象,建设顺畅的沟通渠道无疑是有现实意乂的。
 
                                                                                                                                        王向阳
                                                                                                      (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32)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