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科技哲学论文 > 正文

当前科技哲学研究需要深入反思的若干问题

来源:UC论文网2016-06-24 09:51

摘要:

本文围绕科学技术哲学总论、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和技术以及社会技术哲学等问题,提出了共四类约30个理论问题,以期科学技术哲学界的关注和研究,并进一步推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向纵

  四年前,我国当代著名的技术哲学专家陈昌曙教授,提出了关于“技术哲学基础研究的35个问题”,为技术哲学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陈昌曙教授这种独巨匠心的思路和深邃开阔的视野,使我们深受启发。当然,作为一个学科,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起步较晚,因其年轻,不够成熟,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我们结合学习体会,提出若干问题,供学界讨论
 
  一、关于科学技术哲学总论
 
  1.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在我国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来源于自然辩证法,但它是否等同于自然辩证法呢?有人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二者有所区别,前者包含后者,并把后者视为“自然哲学”。有人认为二者同一,理由是,在以“自然辩证法”命名的刊物《自然辩证法研究》和《自然辩证法通讯》中,所研究的内容均囊括了科技哲学所要探讨的内容。还有人则认为,二者既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是同一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这个刊物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几种观点谁“是”谁“非”?
 
  2.如何界定“科技哲学”?它是否可以表述为“用哲学的方法来研究科学和技术”或“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和技术”?科技哲学应包括那些具体内容?
 
  3.哲学中有“难题”,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等。科技哲学中是否也有“难题”?是否可以把“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归纳问题”看作科学哲学中的难题;把“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抑或既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复杂的)问题”看作自然哲学中的难题;把“李约瑟问题”看作科技(思想)史中的难题;把“可持续发展问题”看作是科技与社会中的难题;把“意会技术形成的机制问题”看作技术哲学中的难题?
 
  4.科技哲学的研究如何既能面向我国现实又能与国际接轨?对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是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包括方法论)重要,还是科学技术的价值论重要,或者两者都重要?
 
  二、关于哲学视野中的科学
 
  5.如何界定广义的科学概念?广义的科学是否就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有人认为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如果此种说法成立,那么“科学活动”又作何解释?是“认识活动的活动”吗?科学若不是“活动”,是否可以看成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活动的结果?
 
  6.学术界曾流行这样的看法:科学无禁区,技术有限制。科学无禁区的观念是建立在科学是中性的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科学是否为中性的?科学果真没有禁区吗?科学家在进行科研选题时就可以为所欲为?他们要不要对自己的研究负社会责任?科学是不是双刃剑?
 
  7.什么是非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什么是反科学?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科学精神是什么?它仅仅指“求真”的精神吗?它是否还应包括“求善”和“求美”的精神?什么是科学主义?它是否可以理解为科学万能论和科学方法的万能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何以可能?如可能,其划界的标准是什么?逻辑实证主义以证实作为划界的标准,批判理性主义(又称否证主义)以证伪作为划界的标准,二者关系如何?有一种观点认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质是,主张在特定的时空中,一个理论的证实性是衡量其成为科学理论的标准;证伪主义的本质是对“绝对真理”的证伪,即不存在绝对的普遍的无条件的真理,真理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相对于特定的时空而言的;证实与证伪并不矛盾,证实着眼于微观,证伪着眼于宏观,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们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8.科学的发展是渐进的积累式的,还是突进的革命式的,亦或是二者皆有?能否认为科学的发展在总体上是渐进的积累式的,在个别的理论或部分领域上是突进的革命式的?
 
  9.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如果是真问题,其真在何处?归纳原理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有,其合理性的基础是什么?休谟认为是习惯性的联想,有人认为是信念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能够被人所认识和利用。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归纳原理是否具有有效性?如果有,它的有效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如果没有,科学何以发展,人类何以生存。归纳方法,归纳推理,归纳原理和归纳逻辑这四个概念之间有何关系?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归纳原理之中蕴涵着归纳逻辑,归纳推理是运用归纳原理的活动过程,而使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就是归纳方法?
 
  10.自然的本质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还是既简单又复杂?抑或既不是简单的也不是复杂的,而是混沌的?自然真的是冰冷的死寂的没有灵性的吗?是否存在普遍而又统一的自然规律?
 
  11.学术界通常认为,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在非平面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中,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或小于180度或大于180度。是这样吗?这样说有何根据?什么是三角形?在非平面几何中存在三角形吗?
 
  三、关于哲学视野中的技术
 
  12.广义的技术概念应如何界定?它是否可以表述为人类为了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经过学习或训练才能获得的手段或方法?它是否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人文技术和思维技术?什么是社会技术?什么是人文技术?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有人认为,广义的技术其实就是思维技术,因为无论是自然技术,社会技术还是人文技术都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都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技术究竟是以理论的形态存在的还是以实践的形态存在的?还是既有理论的形态又有实践的形态?或者是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一种过程?如果说技术是理论的,那么它与同样是理论的科学有何不同?如果说技术是实践的,“技术的运用”或“运用技术”这样的说法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
 
  13.技术与工程有何区别和联系?是技术包含工程,还是工程包含技术?还是二者互不包含?二者有无交叉的地方?若有,表现在何处?是否可以认为工程就是通过对技术的系统地有机地组合而形成的技术系统?如果有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和思维的科学之分,也有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和思维的技术之别,是否也存在着自然工程、社会工程、人文工程和思维工程的划分?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如何划分,划分的界限是什么?
 
  14.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来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定义有没有矛盾?
 
  些要素?社会技术的创造者、使用者、接受者分别是谁?社会技术在阶级社会和非阶级社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社会技术的社会性和阶级性问题是什么?社会技术是中性的,还是有别的什么特点?
 
  28.社会技术与社会需要是什么关系?社会技术有没有继承性和选择性?社会技术创新的目标选择和实现机制是什么?社会技术发展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异化问题?
 
  29.有人认为,自然技术能够很精确地把握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怎么做的问题,而社会技术很难精确地告诉人们怎么做的问题;由于社会这个有机体的特殊复杂性,人们没有办法像用自然技术的办法对付自然那样,去用社会技术的办法对付社会。如果这些想法是有道理的,那么这是两者固有的特点,还是社会技术会渐进地走向精确?
 
  30.社会技术的未来如何?人类利用自然技术一味地占有、控制自然,出现了生态问题,那么,人类利用社会技术控制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社会技术有没有高新技术?
 
                                                                                                      赵大宇、邢广桥
                                                                       (1.沈阳师范大学机关;2.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