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节能环保类 > 生态环境论文 > 正文

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UC论文网2016-06-24 10:44

摘要:

着重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产生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就如何确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能够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便供相关人

  西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能源资源储量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西北地区煤炭和石油储量均占到了全国储量煤炭石油的40%,特别是很多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都占有重要比重,仅甘肃一省所拥有的镍矿资源就占到全国镍矿储量的70%,部分化工原料(例如钠盐、钾盐等)甚至超过了全国的80%,每年均向全国各地输出和供应大量的能源原料。而且无论是在商品棉和粮食畜产品方面,还是糖油作料方面,均是我国重要的产品基地。另外,西北地区高等院校众多,对我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我国乃至整个欧亚地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生态意义。但是近年来,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要求,只有不断加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维护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简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特点
 
  (一)地理分布方面
 
  众所周知,西北地区拥有十分宽广辽阔的地域面积,处在欧亚大陆的核心地段,不仅地势相当复杂,而且离海洋很远,盆地居多且十分封闭,例如身居内地的塔里木盆地以及准葛尔盆地等。高原山脉众多,紧邻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发源地的青藏高原,面临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与祁连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以及秦岭山脉相连接。同时多条湖泊和合理灌溉养育了整个西北地区,青海湖以及艾丁湖都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所以我国最主要的沙漠地区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西北地区沙尘暴现象频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和恶化。
 
  (二)气候环境方面
 
  在气候环境方面,西北地区通常具有十分严峻复杂的气候条件,不仅降水量十分稀少,常年水分很容易受到高温挥发,而且早晚温度非常大,甚至有着“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强烈刺骨的大风再加上稀少的植被极大的加剧了沙尘暴现象。水资源有的地方储量丰富,而有的地方则严重不足,甚至造成大片干旱,分布十分不平衡,在纬度分带性和垂直分带性的双重作用下,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无论是降水量,还是蒸发量,甚至是地表水流方向和多少,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水资源分布的数量多少不一,极为不均衡。青藏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峰,印度洋附近的暖流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拦难以顺利一直继续北上,明显影响了降水的分布情况,不仅导致这些地区降水量的不断降低,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大气 环流的运转。青藏高原地区,具有十分独特的降水特点,在海拔的影响下,东南以及西北方向的降水量明显丰富,而相对来说,中部盆地的降水量却明显不足,导致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水资源的过度匮乏,导致土地进一步干旱龟裂,庄稼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荒漠化现象逐渐呈现扩大趋势。为了生存和必要的工业生产,当地人们都居住在绿洲,也就是所谓的积扇区,靠高山冰雪融水进行补给,维持正常的生活。
 
  二、简析我国西北地区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一)水资源分布不均,极为匮乏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整个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供给,是整个社会世界得以持续发展和前进的重要源泉和必要资源,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的整体面貌和分布情况。由于干旱的气候环境,降水量太小,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极为匮乏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目前所面临的十分重大而棘手的问题,甚至严重威胁着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能否继续发展。在西北地区,除了十分稀少的降水量之外,由于高温的作用,水分很容易蒸发,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一直处于贫乏状态,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干旱或者半干旱状态,灾难重重,地表土地退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西北地区物广人稀,土地所占面积是全国的三分之一,但是水资源总量却仅仅只有十分之一,可见水资源匮乏到何种地步。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东南部方向降水量最为丰富,能够超出400mm,然后逐渐朝着西北方面来看,降水量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降水量也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甚至到了新疆沙漠地带降水量还不到50mm,水量不断减少,地下水位也逐渐下降,甚至部分河流已经常年出现断流状态。为了进一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对河流中游附近的荒地进行大量开垦,导致下游水量迅速降低,最终湖泊水面持续下降,湖泊逐渐消失。以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沿海的海水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海水丰富,面积广阔,但是在近年来的自然和人为的干预和影响下,西部和东部沿海相继干涸甚至消失殆尽。90年代,养育了无穷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开始出现断流现象,甚至频率逐渐增加,再加上人们过多的超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降低了很多,进一步的恶化了生态环境,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反过来气候也更加干旱,干旱面积进-一步扩大,缺水问题巳经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屏障和水资源来源,通过大规模的对其进行利用和灌溉,地下水回补的力度一直难以赶上开采速度,使得地下水一直难以恢复,水位下降。以民勤绿洲为例,这些年来打井数量上万,超采地下水超过36亿地下水位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了26m,令人咋舌。过度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匮乏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加大了水体自净的难度,水质变坏,威胁着物种的生存,甚至部门物种难以适应这种现象而巳经惨遭灭绝,自然灾害现象大大加剧。
 
  (二)植被覆盖率过低
 
  就森林面积来说,西北地区拥有23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然后植被覆盖率过低,仅仅占森面面积的4.87%,和我国植被覆盖率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尽管西北地区具有十分宽广的草原面积,但是大部分草原地区都十分干旱或者半干旱,草场分布相对很分散和稀疏,也达不到国家的基本要求。并且优质草场数量较少,很多草场已经逐步开始退化,甚至占到草场总面积的75%。当地牧民缺乏环保意识和生态维护意识,过于开垦草场,不合理的放牧和管理使得草场损伤严重,无论是从面积来看,还是从草场质量来看,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不断下降,部分草场已经严重退化为沙漠,并且沙漠面积也呈现出扩大趋势,绿色走廊的实际宽度也逐渐缩小,人工种植以及造林已经难以明显起到效果,成活率不高。森林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日益严重也对当地气候环境造成严重的冲击,基本上加剧和改变了当地的气候,蒸发量进一步加大,温度越来越低,风力变得更加狂野和凛冽,风速特快。西北地区几乎长时间处在大风的笼罩下,草场难以持续对大风和沙尘进行抵御,而且生态环境也不断遭到破坏,沙漠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进程加速,很多森林和草场甚至寸草不生,难以进行再次种植和绿化,形成沙海和荒坡。同时森林的不断破坏,也使得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水体难以自净,除了干旱灾难之外,对水资源的不合理控制导致洪涝灾害也反复出现,生态环境严重失调,给环境带来很大负担。
 
  (三)耕地质量低,人地冲突多
 
  西北地区省份众多,所拥有的土地面积达到我国35%以上,但是人均耕地所占比重却十分少,可耕地面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人地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土壤质量较低,产能不高,再加上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土地难以承载更多的耕地作物。另一方面,人口数量大大增加,但是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生产能力和土地开垦和利用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科技作为支撑,进一步增加了西北地区的土地承载压力。并且由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这些地区寸草不生,又没有水资源补给,所以人们只能选择在绿洲地区进行生存,导致人口密度过高,较小的耕地面积难以满足众多人们的需求,很多土地都面临着超载局面。
 
  (四)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几乎占到了我国整体荒漠面积的一半以上,并且荒漠化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和改善,仍然处于快速扩大中。同时,水土流失面积也占到很大比重,快到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近年来,荒漠化治理效果不明显,风沙天气日益增多,不仅在社会经济方面产生巨大损失,而且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情况一直难以得到及时缓和和改善,尽管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不断对其进行治理,但是远远赶不上恶化的速度,在这个地方进行治理的同时,在其他多个地方却在进行着破坏行为,或者治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难以从实质上进行治理和改善,导致生态环境治理陷人恶性循环的怪圈,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更加严重,难以控制。
 
  (五)农村过于依赖生物资源
 
  相对工业相比,西北地区以农业为主,燃料也主要使用生物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原来的生物资源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加依赖生物资源。很多生物资源被大量的作为燃料利用,难以及时对土壤进行补给和施肥,导致土壤缺乏充足的有机物质,土壤质量严重下降,作物的培育效率较低,农作物产量大不如前。同时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物质难以持续良性循环下去,很多动物没有足够的饲草食物,也在很大程度上给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限制和消极作用。为了满足对燃料的需求,更加过分的破坏土壤,甚至将植被所需的草皮以及树根都拿来作为燃料利用,使得草场难以为继,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物植被更加脆弱。
 
  三、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
 
  (一)资源过度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十分粗放,主要以农业和资源为主,过度的开垦土地和过度开采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当地土地退化严重,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并且有扩大化趋势,生态环境难以很快恢复,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反过来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陷人恶性循环之中。很久以前,西北地区农业的大力发展,导致屯田现象严重。再加上西北可耕地面积过少,当时并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导致人们一味的盲目开垦荒地,导致生态环境恢复的速度赶不上开垦的速度,压力过大,进一步恶化。由于土地长时间没有植被覆盖,在强风的作用下,便会导致土地逐渐沙化,有机物质流失严重,土地更加贫瘠,更加不适合种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
 
  近年来,西北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于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原有的资源和农作物产量有限,在人口激增的压力下,不得不寻求更多的资源和产物来满足人们生存的需求。因此,为了追求粮食产量,大量砍伐森林植被,增加可耕地面积,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且很多自然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导致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在大力的开发下几近枯竭。因此,必须合理控制当地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改善经济窘境,加强环境宣传价值,提高人口素质。
 
  (三)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生存环境过于恶劣,也会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不仅贫困,而且素质低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脆弱,严重冲击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变得更加贫困,摆脱贫困的压力和难度更大。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人来开发先进生产技术,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继续不断对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使得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甚至难以持续恢复,造成更大的生态危机和灾难。并且当地人们并没有环境保护意识,思想观念十分落后,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资源更加枯竭,面临的生存危机更多,日复一日,更加贫困落后。据相关数据和资料显示,以县为单位,西北地区的贫困县占到全国县级数量的一半以上,这些贫困县普遍粮食产量低,自然灾害严重,人们生存的环境极为恶劣,生态环境一直难以得到缓解和改善。
 
  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法制,规范生态农业发展
 
  西北地区由于复杂的气候和地形特点,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再对其开发利用之后,要想对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重建或者恢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西北地区来说,生态环境的彻底修复和改善,需要构建完善的法制和政策系统,以便能够使治理工作长期稳定的持续下去,确保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投人重建恢复工作中。生态农业是西北地区农业种植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农业的良性循环生产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时间的过度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使得土地退化严重,有机物质大量流失,荒漠化和水土问题成为阻碍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农业能否进一步变革并寻求解决途径是西北地区农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压力很大,需要完善的法制规范加以支撑。
 
  (二)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生态农业
 
  众所周知,酋北地区面积十分辽阔,具有十分丰富且种类繁多的资源,但是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这是目前西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所在。首先,需要针对水污染问题,加大治理力度,工业废水需要经过科学处理才能进行排放,以便逐渐改善水资源状况,提高水资源治理,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必备的水资源。其次,可以使用化肥对农田进行施肥,补充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质,减少农药的使用数量,缓解土地有机物质流失给农作物生长带来的压力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农药之后,农田废水的排放应该加以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同时,在畜禽养殖业方面,对于废水的治理也需要逐步提上日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另外,西北地区面积广阔,每个区域所拥有的资源种类不同,地势条件也不同,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发展的优势特点针对性的发展区域生态农业,因地制宜,使当地的优势特点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的辅助当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治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水土流失逐年呈现扩大化趋势,导致植物所需的有机物质大量流失,农作物产量骤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西北地区必须把水土流失作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预防,针对小流域流失情况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根据生态农业发展规律,对于年降水量的多少针对性选择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年降水量400mm为分界线,如果年降水量不到400mm,主要发展灌溉以及草场。而对于年降水量超过400mm时,则可以发展林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快建设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步伐,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资源,适当的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构建完善健全的发展规划,针对性的合理布局,促进生态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进一步加重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水资源更加匮乏,巳经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给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所以生态环境的治理必须将水资源的治理放在首位,统一管理和调控目前十分有限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的严峻形势,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水资源。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水资源,都同时治理,开源节流,针对性的治理和节约,减轻当地水资源缺乏的巨大压力。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西北地区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水资源,应该尽快规划和设计调水方案,开展西线调水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水资源对沙尘进行防护和治理,避免荒漠化现象的进一步扩张,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能够尽快的恢复,能够承载和容纳更多的环境因素,使人们能够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另外,西北地区在矿产资源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当地可以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加快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脱贫致富。
 
  (五)大力研究和开发新型能源西北地区光照充分,大风天气很多,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可以充分开发和推广太阳能和风能。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日照时间很长,在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十足的优势。同时,西北地区的年风力有效时长最高能达到6300个小时,日风力有效时间平均为16个小时左右,风能开发价值很高。另外,冷能也是西北地区的一大特色,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经济,替代部分矿产资源的利用,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值得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科学的措施综合治理,开展区域性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才能逐渐改善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张红岩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