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就数学论文要点解析

来源:UC论文网2017-11-16 22:50

摘要: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  数学是一种具有较强逻辑思维、需要积极进行思考的学科,必须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思维去有效的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当中,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培养...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研究


  数学是一种具有较强逻辑思维、需要积极进行思考的学科,必须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思维去有效的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当中,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在解决数学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来寻找到适合初中生学习特点以及让知与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应也即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重点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怎么样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当前的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1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放性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是以教师来作为授课的中心来进行教授,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却难以有效的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想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动性,教师就应在教学实践当中积极主动的研究,怎么样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学习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来进行良好的互动式交流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式学习、互动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的知识点当中有一道下述题目:在己知:直线AB//CD,直线L分别截直线AB、CD于点E、点F两点。并且∠1=130°,请求出∠2的度数。在解答这道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来进行分析:①在已知角∠1与所要求角∠2着两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联性?②如何来有效的运用几何语言来充分表达出求角∠2的解题的过程?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深入的开展合作学习,最大化的从不同的角度来求取。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表达能力。解法1:借助于∠2的内错角与∠1来进行联系求解;解法2:借助于∠2的同位角与∠1来进行联系求解;借助于一题多解的方法,不仅能够深入的学习了平行线所具有的特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构建起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拓展解题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2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教师可将数学的概念、运算法则、学习方法等完全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具有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较好的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充分发掘新教材当中的内容,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从被动学习有效的轉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对正方体的立体展开图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可依据下述几个步骤来进行:第一,在课前教学充分准备:给予所有学生配发工具剪刀、双面胶、大小一致的绘图纸共计6片。第二,课堂教学方式: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探究式学习。第三,学习环节:①首先将6片大小一致绘图纸围成一个正方形,②剪刀来剪开正方体,并认真细致的进行对比,使获得的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是不是一个单独的展开图?③用由学习小组讨论此图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采用此种教学方式之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借助于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活动,以学习小组的学生来开展探究式学习,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的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来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正方体的立体展开图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较好的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去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与研究,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即为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所体现出的解题时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来有效的提升运算的效率,减少运算时间,并获得正确的运算答案。在学生进行运算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运算的准确性与运算的效率。数学运算的准确性是起决于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水平,只有当学生牢固的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才能从题目的不同角度来进行思考,充分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而这也较好的体现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水平。其次,学生对于问题的运算速度也是跟数学思维相关的,而不仅仅只要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运算的效率,减少运算时间。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有针对性的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来拓展思考的领域,充分利用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让学生教育发散性思维,在解答问题之前以全方位、多视角的来进行深入的思考,拓展自我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来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来进行解答。并寻找出最为简便高效的方法,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结语

  总之,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当中的重点。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来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超荣.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4):92-93.

  [2]赵梅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28):112.

  [3]戴玉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消费导刊,2010,(07):199.


  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7年9期

  作者:贾俊峰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知识传授轻学习策略、重教师讲解轻自主探索,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的思维,自主学习的意识受到抑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初中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的东西,奇异的刺激对它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新”和“奇”的教学活动。数学这门学科,学起来枯燥无味,但是要有机地把它变为演讲课或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自主地去思考、去学习、去探索,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求知,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知识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情景,激发解题欲望,借助媒体、丰富体验、贴近生活、增添兴趣活动,这样丰富学习活动,并品味成功的喜悦,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更高的学习需求,成为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据导学案自学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教师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出让课堂主体位置的时候,学生应该通过导学案设置的学习重点和目标,通过了解教师设计的新教学内容,来初步了解所设置的预习内容,这样教师就可通过预设的问题做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教学重点上。在导学案的设置上做好功课,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自学。在预习完成之后,鼓励学生对答案进行陈述,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陈述中倘若学生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师可以予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提前的学习,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平台,将导学案预习内容信息化,教师负责及时发布信息,学生通过下载、查找和学习,将问题反馈给教师。学生预习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就不要再重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预习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师生配合,探索新知

  等小组讨论完后,由学生提出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帮助其解决疑问。如果其他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教师就不必进行讲解。当然,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可能不够精练,不够准确,这个时候我们教师不能急于对学生的讲解进行否定,而是應该引导他们如何用更加精炼、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和解答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了,教师就要进行点拨指导。对于学生对课本中定理、例题的推理和解答提出的不同解法,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哪怕不是很准确,也是这个学生对此进行了深刻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如果一棒子打死,会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回答巧妙的要重点表扬,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四、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做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前提出一些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对数学的预习.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能够分析问题,并通过预习解决问题,就会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增加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学生的预习中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前,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数学教材,进而在课堂学习中充分理解教师所教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制定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还要在学生预习的范围内进行一次预习的小测试,让学生对于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促进学生自身对数学预习的方法的改进,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预习的交流,相互检查,互相帮助,促进学生之间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创新.利用预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应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刚刚起步,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在这条路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袁彩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J].读与写,2015,(05).

  [2]吴春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07).

  [3]杨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5,(09).


  来源: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作者:李玉松



  第三篇:初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具有社会性、群体性以及自然性等一般社会属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其他学生个体的帮助和支持,是一种群体性的学习活动。可是,传统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的,导致学生集合作意识得不到锻炼。


  一、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情感是学生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此时,我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移动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战胜为难情绪,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二、重视方法,培养兴趣

  我们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互助合作学习“要诀”,互助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借助外界力量和智慧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要领,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方法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的的突破口。遗憾的是我们教师只注重数学问题的解答训练,致使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互助合作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初中我们教师要将方法传授作为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补充,搭建学生锻炼和解答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过程的“回头看”,反思解题过程和方法,总结解题经验和要领,逐步形成问题解答的一般要领,从而使学生带着方法要领进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提升互助合作学习效能。如一个重要问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E、F分别是ABCD的边AD、BC的中点。求证:AF与CE相等。上述问题是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数学问题案例,教师在该问题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该问题探究解答的“任务”。学生在解答问题活动中,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在探究问题条件的过程中发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在学习小组探究活动中,有学生提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根据问题条件,判定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ABF≌△CDE,从而得出AF=CE的结论。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答,同时为有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三、强化指导,打好基础

  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作为学生个体之间开展学习方式之一,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水平和解题素养作为支撑。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引导,使学生能够解决合作解题中的困难,更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实际是群体力量下的团队活动。总之,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来源:成功 2017年15期

  作者:罗中成



  第四篇:践行轻负高质理念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初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围绕着“轻负高質”的主题,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当下,轻负高质的方案各式各样,讨论轰轰烈烈,但是真正践行的少,效果也不够理想。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轻负高质”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从何做起?下面我就初中数学的教学结合自身的经验从三方面谈谈如何落实轻负高质,打造高效课堂。


  一、轻负高质,有效课前备课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然而,当前教师备课的现状又如何呢?据有关调查,80%的教师表示,教案是抄袭的,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还有大部分的老师在课前只是看看课件,三五分钟时间就可以备好课。从这种带有普通性的现象,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备课是低效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备课呢?


  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备课理念,改进备课方式。真正意义上的、扎实有效的备课,不一定要教案写的多完整,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不一定要课件做的多美观,但一定要扎实内容,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其次,教师要意识到备课是“备学习”,而不是“备上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而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教师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教师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来学习,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二、轻负高质,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做到“轻负高质”的关键所在。因而,数学教学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最佳方法、以高效的操作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一堂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教师应当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采用创设情境法,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建立数学模型,探求新知识;采用图形法用于几何教学,让一个个定理用图形来生动地展示,并把基本图形作各种变式,数形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二)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能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勤于动脑。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借鉴和学习,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中得到了发展,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灵活性。灵活性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动力之源,是实现轻负高质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方法灵活;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灵活多变;例题的选取鲜活不过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氛围积极、活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实现这一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实现轻负高质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是实现轻负高质教学的必要手段。通过“一题多思”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实现轻负高质教学的教学升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法,是实现轻负高质教学的根本。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要求老师研究教材教法,掌握学生的心理,通晓学生的难处,要在“解惑”上下功夫,使学生轻松而又敏捷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轻负高质,有效布置作业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适度的练习是必须的。它是培养学生“熟悉数学问题情景、学会提取问题信息、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而设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筛选,严格控制作业的量,过多的枯燥的题目不但不能巩固知识,反而会降低学习效果。作业量适度,但是要达到有效,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来灵活把握。教师要尽量做到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量。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下,不少教师在做好、用好传统的数学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外,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些个性化的作业方式,这些经过实践也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例如:①分层作业的布置:②动手作业的布置:③实验作业的布置:④实践作业的布置:⑤研究性作业的布置。通过这些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作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与认识,更全面、更本质,进而也更有兴趣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


  总而言之,“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是当今教学形势所需,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的体现。只有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并真正落实教学中,才能保证“减负”工作不是流于形式,打造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2]李长吉,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8.2.


  来源:成功 2017年9期

  作者:林英姿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一定量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发展自身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探索能力、思维概括能力等各方面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数学能够非常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新课标也指出,在义务教学阶段,应该使学生通过对数学的学习而得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推理能力、抽象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能够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其中,教师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获得学生的喜爱,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部分,教师就可以采用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此部分讲历史故事、说名人趣事、利用小道具、设置悬念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到积极思维的状态中。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对学生讲授新课程的过程中,严格地遵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对与整体具有差异的学生也进行适当的照顾,正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学生才愿意主动学习数学,才能够在大脑中产生关于数学学习的兴奋灶,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对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进行了预防。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2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可以说是数学的灵魂,因为问题是数学创造思维的起点。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问题设置于整个课堂的最初部分,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生认真听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将问题设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间部分,这个问题能够起到拓宽、引申、纵横、联系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如果教师选择将问题设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结尾部分,则会给学生一种对数学课堂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无形中提高了数学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2.2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与是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将数学教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出觉得数学是个很真实的学科,便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学习数学的动机。所以,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目前数学学科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做出改变,不再将课堂上的话题全部局限于教材,而是采用学生更加熟悉、更加感兴趣的生活之中的话题为学生进行教学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是“从生活里”来的,也是能够“回到生活里”去的,数学知识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


  3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代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质疑的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一般来说,新的思维都是通过质疑得到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既定的书本进行怀疑,引导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4设计变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变式”,就是以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道理进行提问,组织学生对各个同样类型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的共同点进行概括,再对其进行推理和练习。在学生进行变式的练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分层次进行练习,使学生的练习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使学生获得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5结语

  思维的多维性,指的是人的思维活动能够具有较高的灵活程度,并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上、沿着不同的方向、使用不同的方法對同一个问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从而探究多种解题思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多维性的思维,锻炼学生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鸿飞.培养思维,鼓励创新——论初中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6,(7):182.

  [2]虞华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析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6,(6):152-152.DOI:10.3969/j.issn.1673-2162(d).2016.06.354.

  [3]杨振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管窥[J].考试周刊,2011,(77):81-81.

  [4]袁付标.让学生在思辨中“前行”--初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素养培养刍议[J].考试周刊,2014,(86):57-57.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4.86.054.

  [5]王佳未.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0期

   作者:胡霞芳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