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范例精选(共3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19 12:17

摘要:

  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于手术感染的意义是很重大的,梳理优化手术室护理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的几率。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管理因素、制度因素、人员因素。可以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手术室护理...

  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于手术感染的意义是很重大的,梳理优化手术室护理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的几率。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管理因素、制度因素、人员因素。可以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手术室护理制度、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素养来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第1篇: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研究


  手術室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其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风险相对较高,对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且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而手术室护理安全不仅关系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还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及其预后[1],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细节护理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核心为做好细节方面的护理工作[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为此,针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的患者与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手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意识障碍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本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后开展。


  采取计算机单盲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85岁,平均(53.04±22.51)岁,包括21例腹部手术患者,13例胸部手术患者,12例四肢手术患者,4例颅部手术患者;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1~86岁,平均(53.96±23.42)岁,包括20例腹部手术患者,12例胸部手术患者,13例四肢手术患者,5例颅部手术患者。两组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即术前核对患者信息,术中配合手术医师操作,术后护送患者回病房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实施细节护理,具体措施为:(1)手术前细节护理。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的过敏史、既往病史进行了解,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同时,为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手术医师、手术前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2)手术中细节护理。手术当天,对相应手术器械和仪器进行核对、消毒,手术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宜状态,腹腔冲洗液、静脉液体常规加温后使用。对于老年人、手术时间过长、过度消瘦、肥胖的患者做好受压皮肤的护理,预防压疮的形成。同时帮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注意做好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工作,避免过度暴露,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转移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手术开始前,严格执行手术患者三方核查制度,检查各种电融仪器设备,保证正常运行,并注意身体皮肤情况,防止皮肤烧伤烫伤等护理不良安全事件出现。手术中,器械护士应及时、准确递送手术器械,巡回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相关生命体征;如手术相对复杂,还应对手术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与麻醉医师共同协作,做好患者的抢救预案;手术完成后,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核对,避免手术器械在患者体内遗留,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及时处理手术标本。(3)手术后细节护理。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巡回护士应与麻醉医师当面交接,采用加温生理盐水对患者皮肤残留血迹或消毒液进行清理;帮助患者尽快苏醒,恢复意识,待患者苏醒后,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已取得成功”,帮助患者穿好衣物,盖好被子,注意保暖,妥善固定好引流管,保持通畅,并注明引流管的位置及放置时间;通知病房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房温湿度进行调节,并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责任护士完成交接;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全身的皮肤情况,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其中,手术室护理质量从手术消毒麻醉、手术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护理人员配合等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等方面进行评估,采取百分制,由手术医师在手术后进行打分,得分越高,意味着该方面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越好[3];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同样采取百分制,由手术医师在手术后进行打分,得分越高,意味着手术室护理安全性越高[4];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在手术后访视时进行打分,评价项目主要为护理态度、护理责任、护理舒适度、护患关系,单项分值为0~2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意味着患者对该方面护理工作的评价越高[5]。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手术消毒麻醉、手术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護理人员配合等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为(90.97±6.85)分,对照组为(84.15±5.73)分,经比较,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责任、护理舒适度、护患关系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24.36±2.21)、(23.52±3.25)、(22.46±1.95)、(23.54±2.95)、(92.18±11.72)分,对照组分别为(21.42±1.74)、(19.63±2.41)、(20.92±1.43)、(19.68±2.09)、(80.75±9.16)分,经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位,主要用于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及抢救治疗,主要由无无菌手术区、污染手术区、非限制区等组成。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其护理人员配置按照3∶1比例,即一张手术床需至少配备1名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及外勤护士[6-7]。由于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需在患者身体上进行操作,诸如对病变予以切除、对组织予以修补等,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其护理质量直接或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的安全性、能否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效果[8],但由于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手术室护理质量受到干扰,故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是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关键点之一[9]。


  细节护理是一种相对新型的护理理念,是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0]。手术室护理工作相对繁琐,主要是由各护理环节重复组成的一个流程,手术室护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均不容忽视,一个微小的细节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而细节护理正是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问题进行干预,可有效规避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实现手术室护理流程的优化,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使患者接受更加细致、体贴的护理服务[11-12]。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消毒麻醉、手术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护理人员配合等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护理态度、护理责任、护理舒适度、护患关系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在手术室实施细节护理可实现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的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细节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还可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胡银军


  第2篇: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不少疾病的治療需要手术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但是外科手术等同于一把双刃剑,在为患者解除了疾病困扰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痛苦,所以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就变得极为重要[1-3]。本文主要就细节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身体素质良好可接受手术治疗;(2)所有患者均无重要器官病变损害或是严重并发症;(3)所有患者均无认知障碍,具备自主完成问卷填写的能力;(4)患者自愿参与。


  1.2一般资料


  本试验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50例,其中男301例,女249例;年龄25~65岁,平均(31.25±12.35)岁;按照随机分配表分为两组。对照组275例,男152例,女123例;观察组301例,男249例,女126例。两组患者接受的手术类型主要包括阑尾炎手术、人流手术、近视眼激光手术等;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所有患者分配给每一位护理人员,明确分工,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临床基本资料,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个体性的护理方案。


  (1)手术前,需访视患者,填写术前访视单,了解患者病情、身体、心理状况及静脉充盈情况、手术部位标识和手术区备皮情况;查阅病历及各种化验单。(2)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传,向患者简要介绍术前准备、手术流程及体位、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给予心理支持;并指导患者进行麻醉体位、手术体位的适应性训练。(3)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心态变化,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措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多与患者交流沟通,讲述过往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愈的自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过程,让患者感受来自家人的支持和鼓励。(4)熟悉所实施的手术,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手术体位垫、手术仪器,并检查其性能,使其处于功能完好状态,并调整手术间适合的温湿度。(5)手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需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协助医生快速安全完成手术。(6)手术后加强随访,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时间、剂量及禁忌证等安全用药,并检查药物的颜色、日期等确定药物质量。(7)术后定期为卧床患者进行体位调整,鼓励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舒适,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休息质量。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重点就护理的效果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考察对比,将考察项目分为消毒隔离、器械准备、设备监测、医护配合度四方面,共100分;依据医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一般三个级别,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利用生理健康子量表和心理健康子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分越高说明越健康[2]。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包括消毒隔离、器械准备、设备监测、医护配合度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9.82%(247/2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6%(210/2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健康状况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评分比护理前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渐渐认识到护理工作在手术前后的重要性,要求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大众的普遍需求。大量研究证明,外科手术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上的痛苦,患者在手术前担心手术是否能够进行顺利,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手术后担心能不能恢复好,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等,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情绪,不利于病情的恢复[4-5]。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正常的活动,并且常伴有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利[6-7]。


  细节护理管理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室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加强对手术操作各个环节的护理,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手术后更是加强对患者的全方位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感受,增加患者的护理方案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8-9]。该种模式的实施是患者需求和医疗改革的产物,近些年来我国积极推行医疗政策改革,医院管理层之间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致力于探索更为成熟的护理方案,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思想观念发生巨大转变,人们对于疾病治疗和护理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细节护理因其显著的成效应运而生[10-11]。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所有医院同样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护理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提供适合发泄心理压力的渠道,制定良好的福利制度和晋升制度,这样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用更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12]。


  综上所述,手术室细节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在我国大范围内实施该护理模式的工作仍然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只有彻底解决好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才能实现医疗护理的改革,从长远效果看有利于医院形象的改善和口碑的提升。


  作者:李正华


  第3篇: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可能发生或者导致损伤、伤残、死亡等所有危险因素统称为手术室风险[1]。而风险管理是对医务人员、患者、家属等造成的伤害进行防御,且采取对应的措施[2]。据国家医疗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分为四级,分别是: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知识也逐渐了解,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随之增大。那么,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找到风险并一一解决,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风险管理实行前的25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男性120例,女性130例,年龄10~45岁,平均年龄(28±7.4)岁;2011年风险管理实行后的25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组,男性124例,女性126例,年龄8~50岁,平均年龄(24±8.5)岁。两组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和麻醉方法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250例对照组的手术患者实行常规的基础护理管理,另250例研究组手术患者从2011年开始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要点:①增强风险防范、处理风险水平、法律意识和责任感;②根据手术量来实行人性化管理,调整医务人员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③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熟悉仪器使用和手术医生操作习惯;④术前检查仪器、填记录单,术中全程监控,术后防坠床、存标本、评护理;⑤合理安排手术和人员,避免人力缺乏耽误手术;⑥保证医疗用品的质量问题,并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在手术护理管理中,观察两组切口感染、意外伤害、操作失误、记录错误、准备不当等方面的发生率;观察两组在护理管理中,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护工的满意程度,滿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使用?字2和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对比


  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研究组在风险事件中的总发生率为2.00%,而对照组在风险事件中的总发生率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两组在护理管理中,研究组的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


  根据我院对两组手术患者的统计,研究组患者对护工的满意率为94.40%,对照组对护工的满意率为73.20%,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也可进行统计(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手术室护理中出现危险的几率越来越高,纠纷投诉事件也在增加,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医务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5]。人员因素主要因医务人员的经验不足、无责任心、无法律意识、遇事应变能力不强和忽略患者知情权等导致事故发生。医院人员流动大,护士年龄小,若管理不当,会导致护士专业度不够、器械管理不当、制度无法实行、缺乏相互监督和检查等后果,导致危险事件发生。若环境因素恶劣(如:层流手术时间短缺、不及时消毒、不保持手术室器械洁净等),设备存在隐患,会交叉感染,也可能导致危险事件发生[6]。风险管理应在操作、抢救、处置等环节贯穿,简单的护理也有风险,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伤害。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减少了纠纷事件,降低了风险,为患者家庭带来更安全的服务[7]。通过在手术室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使我院患者的切口感染、意外伤害、操作失误、记录错误、准备不当等意外发生率降低(P<0.05);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也降低(P<0.05);对护工的满意程度提高(P<0.05)。


  我院在2011年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后,患者风险的发生率降低、纠纷事件减少、对护工满意程度上升。因此,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箐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