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语相关论文 > 正文

英语语言学论文范例采编精选(共5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28 09:24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英语也成为各国的交流工作之一。英语语言学学科理论性知识众多,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障碍。一些高校英语语言学学科教师因其自身技能水平不高、教师之间不团结、教学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英语也成为各国的交流工作之一。英语语言学学科理论性知识众多,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障碍。一些高校英语语言学学科教师因其自身技能水平不高、教师之间不团结、教学活动脱离实际等问题造成英语语言学教学质量低下。本文在分析高校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解决对策,即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和考核,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第1篇: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启示


  0引言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饱受诟病:有人认为,在大学阶段继续语法教学纯属浪费时间,应把精力用于培养学生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加强听说读写;也有人认为,大学生的语法知识在中学阶段已经得到系统的灌输和积累,继续语法教学不过是机械的重复而已,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语言使用能力毫无帮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也观察到教师教授语法也还停留在抽象的语法构式层面,如告诉学生这个句子是强调句还是定语从句,强调句和定语从句的语法结构是什么,而并没有分析说话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语言结构——说话者要突出什么?说话者所处的语境变量是什么?说话者认为事件的主次是什么?即教师没有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个表达式的丰富的内涵。总之,这样的教学把纯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语言应用能力的习得人为割离成两个几乎没有关系的系统,其后果是没有改善“哑巴英语”的痼疾。究其根源,关键在于教学主体双方对三个根本问题的认识不足:(1)语言知识是什么?(2)怎样习得语言?(3)怎样运用语言知识。这三个根本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及其基本特征的阐释来进一步捋清语言认识的不足,并据此提出几点大学语法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希望对改善当前尴尬的语法教学有所帮助。


  1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


  (1)语言是一个集合意义的符号系统,意义性先于符号性: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产生于使用,是一个表征使用者概念内容的符号系统,音系结构、语义结构以及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符号关系是语言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语义结构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说话者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即语义的本质特征是百科知识属性,与说话人的主观意识和自然及社会的多种规约因素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意义在认知语法中处于核心位置,意义性先于符号性。


  (2)语言能力是一个结构有序的由有意义的语言构式组成的清单库: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使用者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内在的身理心里运行机制相互作用。Langacker(1987:63-65)指出,语法不是对所有合格的句子给出形式运算描写与生成机制,语言并非自成一体的运算方程式,因此语言的创造性即由有限的语法构式生成无限的语言表达不可能来源于简单运用这些方程式组合语言符号即可;除了这些方程式,语言使用者还必须遵守符号之外的其它语言规约知识的内在机制如记忆能力、规划与组织能力、比较与判断能语言能力不仅限于习得语言符号系统,更在于习得制约语言使用的非语言因素。


  (3)语言知识必须基于语言使用:大量的语言习得事实证明,语法构式是语言实际运用的抽象化,是使用者说话意图的载体,语言习得是一个自下而上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一观点与生成语法观完全不同,前者认为语言知识在后天应用中产生的而且是动态的,随语言使用的增加而增长或减少而削弱,习得语言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后者认会影响语言知识的消长,习得语言是一个被动消极的过程,因为语言知识是固定不变的。可见,认知语言学主张习得语言知识必须基于语言应用,语言应用先于语言知识的产生。


  2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征


  (1)语义是核心:生成语法认为句法是语言的核心要素,而认知语法则将语义作为语义的核心部分,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这一认识更加符合实际,因为对于常人来说,语言使用就是借助于语言符号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思想,而不是要煞费苦心去寻找句法形式操作的乐趣(Langacker2008).意义的核心地位具有2个基本特征,一方面,认知语法假设词库与语法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体关系,它们都是符号结构,组成一个结合或清单库;另一方面,语义与认知主体的概念化过程相关,认知的方式、环境、活动等都以某种方式决定着意义,如识解得五个维度“详略度、背景化、视觉度、认知域和显性度”。另外,句法型式本身也具有意义,句法的基础是语义。语义决定句法型式,句法型式反映了认知主体所以表达的意义。


  (2)语法是具有意义的符号单位:认知语法强调语义的中心地位并未否定语法的重要性,而是赋予语法另一个本质特征即意义的丰富性,语法可以还原为形式与意义的配对(Langacker2008)。任何层级的语法概念都具有语义内容,如名词凸显“物”、动词凸显“过程”、形容词和副词凸显“状态”;句子主语凸显发出动作或状态存续的“主体”、宾语凸显动作的“承受者”;强调句凸显说话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对事物主次的取舍,感叹句凸显说话者对待事物的态度或情绪情感。语法具有意义的另一个特征是语法不仅是组合各类层次的表达式型式,而且是组合各類层次语义的型式,将认知的概念内容与符号排列组合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任何短语结构或句型结构都可以抽象为构式图式,用意义来解释和分析。


  3认知语言学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启示


  当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走上两个极端——要么不教,只侧重于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的量化输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显然这是受八九十年代系统功能语法提出的交际法的影响;要么教了,但仅限于对语法形式的机械重复和强化,即沿袭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这两种极端实则是人为地把语法型式的教学和意义教学割离开来,造成学生既无法正确产出语言进而无法恰当表达意图的尴尬局面。事实上,无论是哪种理论框架下的语言习得研究,都主张在任何阶段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分歧只在于采用显性教学还是隐性教学、教学语言是目标语还是母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等等。认知语言学博采众长,为大学语法教学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语法教学侧重于意义,力求形式与意义的有机结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摈弃机械式的脱离于实际运用的句法灌输和操练,应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去讲解语法构式,激发学生调动其所有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来分析理解说话者选择某种语法构式的意图。这在帮助解释很多实际应用中看似违背了语法规则的语言材料尤其有效,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意义的丰富,而这些语言的“特殊性”在过去仅仅被当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例外”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其次,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的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指使用语言的各种主客观语境变量在现实中存在或有可能存在产生而不是有意忸怩的杜撰,这样能保证学生接触真实的语法构式来习得语言运用的环境,从而习得语言能力。再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丰富的语境,语境即所有变量的集合,既包含语言语境如句子和语篇,也包含非语言语境如活动参与者的认知世界和社会文化环境。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境知识的作用在于介入补缺;无语境便无明确的意义,无意义便无法驱动外语学习。从教语法规则到教语法意义对教师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语法知识和理论基础,更需要教师积极提高非语言能力或素质,拓宽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有效地开展语法意义的教学活动。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语言意义的习得应以学生为中心:过去的语法教学采取直语法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把语法知识作为抽象的规则知识来教,其结果是学习者很熟悉规则,考试能拿高分,但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很差,即高分低能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认知语法认为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其内涵就是要更加关注语言使用者在运用语言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识解能力决定了对语言表达式的选择,这是教师无法取代也无法强加的过程。另外,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也非常重要,因为互动产生特定的语境效应,使语言结构与语境相结合,是增加语言结构学了能用几率的粘合剂,而前面讨论过语境对帮助理解语言意义的重要性。因此,语言使用要突出语言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3)语法教学的内容应以规约性表达式和表达方式为主:如前所述,语言是一个由规约性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清单库(Langacker2000)。语言教学必须确保学习者掌握大量的程式化表达式(arichrepertoireofformulaicexpressions)(与规约性表达式同义)和语言规则能力(R.Ellis,2005),而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规则只占流利使用语言的知识的很小部分,我们更应该注意语言系统中庞大的规约性的语言表达式和表达方式,这些语言知识就是语言接触中交际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尤其是人的主观认知方式的载体和反应,往往只有某种初级的抽象,但却是准确并流利地使用语言的必备知识。因此,大学语法教学不是单纯静态的语言规则的传授,而是使语法具有特定意义的非语言知识的传播。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语言是集合意义的符号系统,语言能力是结构有序的由有意义的语言构式组成的清单库,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习得;语义是语法的核心,语法是具有意义的符号单位。这就指出,大学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脱离于意义的静态的抽象的语法规则的讲授上,相反,教师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非语言知识和能力去洞悉语法背后的意义,去习得大量的规约性表达式和表达方式,从而达到准确流利地使用语法知识表达思想的至高境界。


  作者:王化群


  第2篇:语言学在当代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在低年级英语教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拥有储存知识的方法,通过一定量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体验这种转化的全部程序。要完成上述任务,离不开现代英语语言学的理论指导。有了语言学的科学指导,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会自觉起来,方法会多样性,程序也会日趋合理,效果的科学检验也会成为可能。


  一、教学实践中语言学理论的渗透


  目前英语教学教材都是以篇章为单位,篇章的载体是语言。英语教学是通过语言认知、语言传意和语言训练(书面语和口语)来提高人的思维、认识与表达能力和素养的。因此,英语教学势必在很大程度和很深的领域,接受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然而,目前英语教学对语言学的应用常常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使得语言学宝贵理论财富和迫切学要改革的教学难以相融合。所以,有必要对两者的关系进一步讨论。


  首先,语料与语理的关系。语言学是阐述语理的,语理是从纷繁复杂的语料中归纳出来的。但是,语理一般是对语言材料进行分解性的梳理,如把语言分解为音素或者音位来确定研究对象的语音学和音位学,研究句子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句法学,以及研究语言变迁的事实、机制和结果的历史语言学等等。然而,英语教材的编写并不是采用分解以后的语料,而是采用表达完整、复杂思想情感的言语作品来做语料。现代英语语言学中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如语音、词汇、句子等,在英语教材中,既没有有意汇集起来,也没有经过有序的排列。因此,在日常将语言学理论转化为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具备语言规律综合起来运用的能力,能够对无序出现的语料进行有序处理。


  其次,成熟的语言学以总结语言现象的规律为己任,而英语教学面对的是现象,并非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讲解模式化了的语言规律非常枯燥,而语言现象由于自身的无序性,富有無限的魅力。因此,如果教师不分析语言现象,直接将抽象的语言规律套用在言语作品中,简单地用构词法、语法规则去阐发英语篇章作品,不仅会破坏言语作品的有机整体,扼杀其深刻的人文思想内涵,而且还会背离语言学规律生成的方法论,结果将语言学退化成没有语言事实基础的、空洞、生涩的条文。只有通过适当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敏锐地观察并发现语言现象,进而归纳出规律,才能达到“授认以渔”的目的。


  再次,语言承载的是思想,但语言学研究的是抽象的语言形式。近年来,文化研究的不断深人,为发掘语言的文化内涵和经验性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践中,英语教学面对的是负载着具体思想和文化的语言,而非纯粹的语言形式。因此,语言形式的习得,语言规律的把握,离不开语言内容的领悟,即领悟言语作品的思想情感。


  二、英语语言的现象与规律


  言语作品体现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品中的语料的出现却是无序的、任意的。对于学习者,把握语料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语料是否常用;二是语料本身文化内涵的深度。尽管教材本身已经事先经过编者的加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任何一篇言语作品都不可能按照语料的使用频率和文化意蕴积淀的厚薄来选择所有的词语和义项,可能的只是按照表达思想的实际需要来选词择意。因此,语言的难易无法成为选择和排列篇章的现实标准。再者,言语作品内容的深浅与语言的难易并不具有对等关系。然而,语言学的研究说明,语义是系统的,语义关系是有理可循的。无序的语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完全有可能在语言学的指导下有理化。


  如何将语料和语理结合起来,把课文中别人的言语成果化成自己学生的能力?常见途径有两个。其一采用感性的方式:熟读和背诵。目的是形成语感,贮存语料备用,但速度较慢,方法难以举一反三;其二采用理性的方式:支解课文,单独讲解语料,分析语法规律。结果可能导致学生“食理不化”,了解的只是抽象语理,失去的可能是说话的能力,完全背离英语教学的综合目的。实际上,从饱含思想感情言语作品跨越到抽象的语言规律,需要借助于对语言现象的把握。英语教学中可以参验的语言现象,必须是带有规律的语言事实。鉴于学生对语境知识了解甚少,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程序将语言现象及其规律结合起来,达到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三、英语语言的语感


  语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有时形成更高语言能力的基础—良好的修养比能力更综合,也最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提高学生的语感程度和修养高度可以借助于以下几个参数来实施具体的步骤。一是语言材料把握的数量和质量。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本和其他教辅资源如影视片断、电台录音、报刊文章等相结合。既可以扩充学生阅读材料的数量,也可以将英语文化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认知。为了能够把握学生语言材料掌握的程度,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广泛使用自己研发的网上测试系统,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制定和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提高准确度和自如程度。二是语用能力。语用能力表现为两个层面,即内部能力和外部效果。前者指对语料选择的能力和与语用同步的思维强度;后者是指说话的流畅性、感染力、对不同语境的适应性和语言风度,以及通过语言吸收思想的数量和深度。三是学习能力。这包括语感形成的快慢及优劣,对语言现象的敏锐程度,解释语言想象和总结语言规律的能力,以及学习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现代学生已经经过一定的英语语言训练,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具有某种语言习惯。因此,英语课具体从什么程度开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起点不同,且原有的语言习惯对语言修养的更新提高会起到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语感是最基础的部分,关系到人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过去和现在依旧存在的把英语教学的目的仅仅理解为狭隘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培养的错误观点,必须得以纠正。


  要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只有突破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惟一教学目标的狭隘层面,运用现代英语语言学理论指导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包含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跨文化交际与社交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层次的综合素质。


  作者:张为为


  第3篇:英语语言学语音和词汇的变化


  一、前言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英语也不例外,从最初的古英语到中古英语,后结合时代发展需求,转变成为现代英语,历经了1500多年的发展时间。对该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内涵。


  二、英语语言演变历程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就开创了“莎士比亚语风”,他还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反复研究和雕琢语言文学,從而丰富了英语语言的结构、词汇和语音,并将该语言学科推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17世纪中期,伟大诗人约翰弥尔顿,他所创作的《力士参孙》《失乐园》《复乐园》等经典著作中,语言优美,内容广博,对英语语言的发展和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到了19世纪,全世界各国的语言学者都纷纷开始重视语言研究,英语也不例外,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成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英语语言学的语音变化


  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们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均有差异化的发音习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语音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在学习过程中,该变化十分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一)语音中元音的变化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英语语言的应用环境便出现了扩张趋势,中世纪的英语语言已逐渐发展成现代英语语言学。其中,元音的变化最为显著,人们在发音过程中,为了更加清楚的传达出语言信息,常在某些英语词汇中增加辅助音或元音因素。在此过程中,舌位明显有抬高,且开口度也缩小很多,尤其是单元音和后元音改变突出。但相比之下,双元音的发音方式仍较为稳定,尚无明显变化。例如,元音[e]在发音时,舌位要向前移动,开口度逐渐减小,与[i]较为类似;而元音[a]在发音过程中,舌位前移且抬高明显;[i]发音时通常需在前面补充相应音素,类似于[ei]、[ai]等。


  (二)现代英语语音中的发音变化


  出现该变化的原因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音缺失,主要包括双元音读成了单元音、因素脱落这两个主要方面。在大多数的英语词汇中,元音后常跟随另一个元音,但后者极易被人们忽视掉。两个辅助音处于多音节时,其中的元音在发音时也比较容易被忽视。双元音发音过程中,通常是采取“前重后轻”的读法,但在实际发音时,人们常习惯性地省略第二个元音。因此,三元音或双元音常被当作单元音来读,长此以往,逐渐导致了语音的缺失;第二,增音问题,也就是将辅助音或元音加入到单词中;第三,换位现象,即将两个连续发音的位置进行调换;第四,单元音语音发生变化,如[i:]现代人们发音时常习惯性将舌位后移,开口程度相比之前较大;[u]的读音现已逐渐被[v]取代。


  四、英语语言学的词汇变化


  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非词汇莫属,随着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也会呈现出一定的改变或者衍生出更多新的词汇,具体变化分析如下。


  (一)合成词语


  在英语语言学中,将概念具有关联性的词汇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词语就是“合成词语”。该词语不会改变原有单词的拼写方式,但词汇的意义和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还与构成词汇存在很大的差别,如blackboard、bookshop、without、output等。


  (二)紧缩词语


  即将某些词语的一部分进行提取,进而重新组合成新的单词,便是“紧缩词语”。例如,“breakfast”就是由“break”和“fast”组合而成,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该类词汇相对容易辨认。


  (三)委婉语


  各个国家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在习俗方面也有不同的规定。因此,很多国家或个人,难免会在语言上有一定的禁忌。但在实际的社交生活中,很多话语又不得不说,所以一般都会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或使用一些常用词汇来代替禁忌词汇。在英语语言学中,委婉语常见方式一般包括暗喻手段和词汇手段两种。例如,在提及“死亡”这一词汇时,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会直接使用“death”,而是委婉的用“sleepforever”这类的词汇来代替。另外,对于很多丑闻事件,人们通常也不会直接进行表达,一般会使用具有笼统意义的词汇进行代替。


  (四)词汇创新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们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和理念,近年来也出现了大量的新兴词汇,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而这也是英语语言学中出现创新词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EarthDay(地球日)、facebook(脸书)等。


  (五)情感色彩的变化


  该变化也是引起英语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原因。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人们对于某些事物常带有情感色彩,即便是同样的词汇,但在不同情境或场合中,其意义也可能截然不同。例如,常见的词语“shrewd”,在古英语中其含义是“奸诈,不怀好意”,但在现代应用中的含义则是“机灵、聪明”,由原本的贬义词汇逐渐演变成了中性词汇;“awfully”一词以前的含义是“可怕的”,但在今天却更多的被用于褒义。还有很多英语词汇本身就具有两面性含义,但如果人们侧重应用其中一方面的含义,另一方面的含义便会逐渐被弱化,甚至消失。例如“gay”这个词汇,其本身表示“高兴、欢快”的意思,但现代人们却经常用它来表示同性恋。


  五、结语


  现代社会中,英语语言已逐渐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与其他的语言一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们生活、语言习惯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和调整。正是因为这种变化的存在,才促使英语语言文化体系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作者:刘冶琼


  第4篇:探析英语语言学的形成史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完成,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被我们广泛地使用着。然而,这并不是目前才存在的现象。根据相关的数据与资料记载,英语语言学在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英语语言的全球化使用,各国人民的交流才能够越来越密切、货物的流动才能够越来越频繁、经济的发展才能够越来越繁荣;相反地,也正是因为贸易往来越来越顺利,英语语言才能够越来越改善,越来越适合日常的交流。[1]本文作者希望通过探析英语语言学的形成过程,重点阐释英语语言对于人类交流的重要性。


  一、英语语言学的初期发展


  在1564年,多雨的伦敦诞生了一位伟人,我们尊称他为“莎翁”。而这位“时代的灵魂”,在之后的五十二年光辉岁月之中,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与大量诗歌。[2]这些戏剧深受各阶层人民的喜爱,甚至在17世纪初,莎士比亚的戏剧传入北欧各国,不仅对他国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还推动了英语语言学在他国的传播,促使各国知识分子对英语语言的学习。而这便是英语语言学的最初世界扩张。


  除此之外,在17世纪末,英国凭借着较为完善的航海技术与工业革命,国力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此时,由于发展过快,资金供应不足,英国采取了殖民扩张政策。通过侵略其他国家与地区,以达到自身的财富资金补给。与此同時,英国还对殖民地进行相应的同化政策,迫使被殖民者学习英语,并逐渐废除被殖民地的语言,将英语作为当地的官方语言。这一行为,更是极大程度上推动了英语语言的传播与使用。


  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两位巨星,他们分别是拜伦与雪莱。这两位文学家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从此,英语语言不再是一种分离于体系之外的语言体系,而学者们也不再在只是研究英语语言的语法现象与语言规律,他们更多地是注重英语语言的社会表达与人文联系。


  二、现代英语语言学发展进程


  英语语言学的现代发展是从世界大战开始算起的。英国凭借着一战的战胜国与二战的反法西斯身份,在国际中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英语语言从此成为国际首席交流语言。为了保障经济的发展,各国将英语语言逐步规划为有必要学习的对象,并逐步扩大学习的人群与学习的范围。英语语言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期。1957年,随着《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现更是在世界中掀起了巨大的学习浪潮。[3]每一位绅士淑女以学习英语为自豪,以掌握标准的英语语法与伦敦口音为骄傲。一时间,每一位异国者都会因为这本书的指示,将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入于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英语语言。从此,英语语言在传播的进程中,也不断改善其本质与内涵。英语语言学不仅仅只是注重传播与交流,更多的则是提升了英语语言学本身的价值,将英语语言融入于人们日常的交流交往中,推动英语语言的改善与发展。可以说,在现代英语语言学发展中,人们已经不局限于原先的强制性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与发展,并将英语作为一种世界交流工具,而主动去学习英语。


  三、其它语言对英语语言学的影响


  在国际事务中,英语形成较为有影响力的语言学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的崛起,华人经济圈在世界经济作用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因此很多人比较乐观的认为汉语能够取代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对于此观点,笔者并不认同。其一,英语语言学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化成果,单纯靠经济因素来改变已经不具备主观条件;其二,无论是汉语还是其它语言,对于英语在经济交往中的作用可以取代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英语语言学的社会影响而言,不具备在人文学和社会学的角度上替代的环境;其三,多语言并存的局面才能更为有效的提炼和总结民族文化,英语语言学对于文化的产出作用要大于对于经济的产出作用,二者不能用等量数值来直接转换。基于此,任何一个语种的发展和进步,都能够对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如果要想全面否定英语语言学的社会作用显然目前主客观因素都并不完全具备。


  结语


  沟通,这一行为方式对于人类来说,异常重要。正是因为存在沟通,人类才能够维系正常的日常活动与社交关系,才能够不断进步与发展自己。而人类的发展又是由于语言的统一才得以维持。因为各地的人民可以通过一种语言进行沟通,才能够推动贸易的往来与经济的发展,甚至有效地使用语言,能够推动各国的文化交融,提升各国人民的知识储备与信息往来。由此可见,英语语言对于目前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根据相关的数据与资料记载,英语语言主要经历了两种阶段,一种是英语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在这一阶段内,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英国的急速发展与扩张,从而英语语言也作为附属之物传播到各国之中,被强制学习或文化扩张。而在第二阶段内,我们可以看到英语语言学已经成为一种有价值、有内涵的语言体系。由于英国丰厚的经济体系与世界地位的确立,英语语言被各国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而投入学习之中,从而成为世界语言。综上所述,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后,英语语言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完善效果,目前成为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体系。作为一名学生,个人认为我国应该积极响应现如今的国际大趋势,将英语语言学习范围进行扩大,并且,加强对外汉语水平,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到中国汉语的魅力与特色。


  作者:刘畅


  第5篇: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一、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技能水平不高。英语语言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晦涩的学科,要想熟练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就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如今的高校教师大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十分到位,但在开展英语语言学教学方面还存在技能性的缺陷。教师虽然掌握了雄厚的专业知识,但无法将专业知识熟练地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障碍,这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众所周知,英语语言学这一学科包含了许多内容模块,这就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考验。一些高校教师虽有着英语语言学方面的学历,但因为专业方向的问题导致其存在理论知识“偏科”的现象,即对整体英语语言学学科方面的知识不能够充分掌握,自然也无法进行良好的教学状态。


  2.师资队伍不够团结。师资队伍是一所高校的软实力所在,优秀团结的师资队伍能够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反之,不仅会阻碍高校的整体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优秀的师资队伍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养,但团结的师资队伍则是取决于教师之间的信任和共同的归属感,团结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协作,自然也能够提高整体的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但一些高校的教师因为评职称、看业绩等硬性要求的影响,教师彼此之间缺少来往,不能够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导致了教师之间各自为战,没有共同的目标,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缺少彼此的信任,最终也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状态,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学活动脱离实际。英语语言学之所以晦涩难懂,在于其主要都是理论性的知识,需要大量的识记和背诵,并在反复的理解上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语言学学科的真正要义所在。这就给英语语言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障碍和难度。除此之外,一些高校教师在英語语言学学科教学时,纯粹讲述理论性知识,不能够巧妙地结合实际,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正因为理论性知识偏多,一些高校为节省精力就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盲目讲述灌输理论知识,而缺少将课堂活动联系客观实际的意识,使得理论知识脱离实际应用,加大了学生在记忆知、和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方面的难度。


  二、解决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1.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教师是开展教学的关键人物,只有不断增强教师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快速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是一所高校长期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也是避免出现教学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师的培训,可以从教师教学技巧、专业知识、教学素质等方面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一次或是几次的培训活动可能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要坚持定期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在增强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加深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为避免出现教师在培训期间的糊弄行为,不单是要有定期的培训活动,培训结束还应该有目的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进行明确的奖惩评价,以此增强此次培训的意义和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关乎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气,在整个学校发展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就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的师资队伍管理问题来看,师资队伍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问题,个人问题上升到大环境下就是整个集体的问题,因此必须严肃对待,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建设。例如,可以通过阶段性的集体活动来增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和信任,在集体活动中敞开心扉的交流沟通,抒发内心的想法和见解,促进教师之间对彼此的理解和关心,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共同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了建设更好的校园而共同努力。除此之外,英语语言学学科的教师,因为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在教学和学习方面也可以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英语语言学是由许多个内容板块组合起来的,每一个内容板块又包含诸多知识点,这就决定了其属于理论性知识偏多的学科。理论知识众多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纵观如今的社会现状,不仅仅是需要人才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最需要的还是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地应用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英语语言学学科的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英语语言学教学课堂不能再走上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老路了,需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将以往的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课堂教学时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师应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潘婷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