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护理毕业培养应对指导策略论文(共4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30 09:13

摘要:

  医学护理教育主要是为了国家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学生的护理技术和素质培养等。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护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

  医学护理教育主要是为了国家培养专业的人才,提高学生的护理技术和素质培养等。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护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第1篇: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职业态度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


  随着人们医疗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护理人员的素养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在校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护理技术的过程,也是其护士职业心理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校园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职业心态变化,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提高学生护理工作质量。[1]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研方式,对学生护理职业态度进行分析,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在校生30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26名,女生274名。


  1.2研究方法:采用自制調查问卷,问题通过了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专家的评审,主要包括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对护理人员的认知、毕业后从事护理职业的态度等。调查中由笔者制作了300分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的形式对大一、大二和大三(临床实习半年)的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答时间为20min;问卷共回收300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文数据主要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问卷中主要对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对护理人员社会地位的认知、职业认知态度以及对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从调查问卷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在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上,大部分的学生是主动选择的,综合三个年级的学生,大约有78%的学生是主动选择的,说明在择业前大部分学生是看好护理专业的。其他由父母决定和迫不得已选择较少。其次是在学生对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与社会职能的认知统计中,大一的学生对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能比较认可,62%的学生认为护理人员社会地位较高,选择一般和不高的仅占38%,73%的大一学生认为护理人员在社会中非常重要;大二学生认为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一般,但是55%的学生认为社会中对于护理人员是非常需要的。大三学生由于在医院实习了半年,因此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和体会更加深刻,也更能够反应护理人员的真实情况。在调查中,仅有27名同学表示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较高,与之相对的是65名学生表示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一般。在社会职能中,大多数同学也表示社会对护理人员属于一般需要。但事实是社会上急需大量护理专业人才,而且存在明显的缺口。第三在职业认知与职业前景的调查中,大一学生对护理职业前景信心十足,但是认知态度中表示非常满意的仅有44名同学;大二学生虽然对职业前景不太看好,但是对护理职业却非常满意,人数为53人;与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大三学生对职业不太满意,对于护理职业前景也不太看好。


  3护理毕业生职业态度与培养策略分析


  3.1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态度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选择专业入学时,大多数学生是自主选择的,说明学生对于护理职业前景是看好的,也可以说是十分喜欢护理专业。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大三学生实习之后,认为护理人员社会地位较低,而且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对护理职业的前景发展不看好,难以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之外;更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人道主义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之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2]


  3.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培养策略:护理专业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过程。尤其是护理这样服务一线的专业,更是要着重突出职业态度的培养,但是职业态度的培养并非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应该在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护理专业的人文特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具体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护理专业的人文性与高尚之处。护理专业最终是服务与人民,与人的生命、社会文明等息息相关。但是在社会大潮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护理专业的认知也变的扭曲。导致社会上护患关系紧张,生命的尊严被肆意抹杀,原本关爱人的护理人员将工作建立在金钱至上,严重的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形象。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必要要从培养职业情感入手,建立具有护理道德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教授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渗透正确的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教育。[3]


  其次要根据社会需求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高职高专是为社会培养专门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培养人才的目的就在于就业,因此要求学生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统一,同时学生愿景也要与社会需求结合。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还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与职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来开展自我评价,在实践护理工作中更好的实现自我,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完善。


  最后针对大三学生实习后对专业前景不看好,丧失职业信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以改善实习环境为关键,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一般来说高职高专学生实习即意味着学习生活的结束,需要在社会中完成工作,实现一个护理人员的职责。实习对于她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也奠定了学生坚定职业态度的基础。如果实习过程中出现医患,或者其他影响学生实习的事件,那么肯定会让学生产生动摇,成为学生实践知识和技能的障碍。因此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要明确规定实习医院的医护责任,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实习中的紧张情绪。其次也要争取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实践环境,树立学生的职业信心。


  4小结


  护理职业人员的培养与其他技术人员培养存在本质上的差别,既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这也决定了高职高专护理人员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因此针对学生职业态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社会提供技术过硬、品德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赵江瑞等


  第2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应对策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很多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高职院校中护理专业也随之完成建设,招生数量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但近几年,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护理专业人力资源总数大,就业困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扩大。一方面,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护理水平落后,需要大量的护理人才改善当前的状况,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就业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就业思想较为单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及其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目标单一,就业面非常狭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都是以一些大型专业医院和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主要就业方向,从调查结果来看,近三年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都是去了综合性医疗机构,而选择医疗保健机构和社区医疗相关机构的学生少之又少,这说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选择并不少,但是就业思想非常单一。


  (3)毕业生学历较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教育程度的深化,各行各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结果显示,一些本科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于高职院校。一些三甲医院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只能降低标准,到一些级别较低的医院去发展。近几年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但是知名度较低,这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策、制度发展落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理服务不仅要满足患者的各种要求,同时还应该参与到保健、预防等工作中去,可以说护理工作在人类健康服务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从我国的政策以及制度的发展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护理人员的人力配置标准上与国外存在明显的差别,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别更大。


  (2)毕业生自身认识不足,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而言,其对自身的认识有一定的问题,就业定位也不准确,没有意识到当前的就业压力,过于强调自我价值,在择业上期望值过高,严重影响了就业。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在学生的择业、就业过程中起到的是一个导向的作用。只有拥有健康的求职心理,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很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忽视了这一因素。他们认为成绩是就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是埋头苦学,忽视了在社会中推销自己,在就业之前没有收集相关的信息。更有一些学生认为就业就是通过关系、走后门的结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对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3)弱势群体就业困难。在护理行业中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尤其是一些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相貌平平,这些因素导致在一些大型的医院或医疗机构的招聘中屡次被拒,从而成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的就业困难户,影响了整体就业情况。


  (4)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沿用医学教育人才的模式,其培养的护理人才与医院和医疗结构中实际应用的人才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临床护理知识中,都是按照临床分科来进行划分的,在内容和特色上不突出,尤其是老年护理、精神护理以及社区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护理知识存在不足。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护理人才的过程中,都是优先选择能够从事某项专业护理工作的人才,这就让很多护理专业毕业生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在新时期,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三、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开阔视野,将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比如现在社区护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应该从这方面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而卫生服务体系也是改革的重点,会在未来社区护理中成为新的增长点。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社区护理工作将承担更多的卫生保健、传染病监控、流行病研究、卫生宣传等工作,将会成为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社区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加。针对这一社会现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应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目标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护理人才,满足各个领域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此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选择面还是很宽泛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项目的选择。


  (2)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在护理行业中,过硬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就业率有着极大的影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增加用人单位的选择几率。现阶段护理医疗与国际开始接轨,因此对于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看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其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的提高,综合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就业的竞争力,可以在教学中普及一些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这样可以提高就业者的综合素质。


  (3)正确认识自我。当前社会经济的成分呈现多元化发展,在医疗机构中也不例外,一些民营医疗机構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那里同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另外,从近几年的就业市场情况来看,基层、社区等医疗机构急需大量的护理人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应该调整自己的择业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敢于到一些私营医院中就业,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工作岗位不分贵贱,应该正确对待每一个岗位。


  (4)掌握就业信息,把握就业机会。对就业信息的掌握也是提高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及时掌握相关单位的招聘信息。学校应该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可以建立一个信息网站,在当前手机APP如此流行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可通过开设手机APP或者是微信公众号,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完善就业信息网络,深入各单位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学校应举办现场招聘会,积极为社会输送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就业、择业问题,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来正确地评价自己,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荆璞


  第3篇:浅谈护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


  当下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情况不理想,护理专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也是如此,关注这部分同学的就业状况不仅与就业困难群体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学校和社会的发展稳定,为了更好地促进护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文章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影响就业困难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策,帮助护理就业困难群体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就业。


  一、影响护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方面


  学校对护理专业的专业设置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而进行更新。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选聘要求不匹配,势必影响毕业生就业,对于就业困难群体来说更难。同时,学校对就业困难群体指导不够全面,学校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于就业困难群体也是通过各种渠道催收就业材料,而忽视了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深入分析,没有进一步地掌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具体原因;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停留在简单发布就业信息,缺乏对就业信息的归类整理;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心理关注较少,情感投入欠缺;没有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全面的就业指导,这是影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方面


  家庭是毕业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父母对毕业生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对历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调查发现就业困难群体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就业区域来看,父母希望毕业生遵循就近就业原则,这样方便照顾他们以后的生活,毕业生就业选择区域受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选择空间及机会;从父母对孩子就业目标来看,看重毕业生能够到大医院、综合性医院工作的机会,工作体面,环境好,收入高,相对来说,一些门诊、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其他行业则被排斥。父母对毕业生就业目标期望值过高致使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范围狭窄,就业机率降低;从父母对毕业生就业帮扶来看,父母托关系帮毕业生联系工作,家长的这种做法造成了毕业生就业等、靠的心理,毕业生认为父母会帮忙安排好工作的,就业处于被动状态。从以上具体表现可以看出父母就业观的认识偏差和帮扶行为误导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三)学生因素方面


  对护理专业来说,学生的身高、形象是影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客观原因,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毕业生身高、形象提出一定的要求,对于身高达不到要求,形象欠妥的毕业生就业时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就业期望过高,护理专业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就业时没有正确分析自已的优势和劣势,不能准确定位,大部分学生钟情于综合性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认为只有到这些单位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排斥鄉镇医院、诊所、社区服务中心等这些医疗单位;依赖因素,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过程中缺少主见,偏向依赖国家政策和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及其他亲属,积极就业的主动性不足;等待因素,在就业过程中处于等待状态,犹豫不定,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短视因素,重视目前的待遇与工作环境,而忽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待遇差,环境相对差的单位不予理睬;考试因素,部分学生不能平衡护士资格考试与就业,而选择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护考的复习中,放弃了很多选聘就业面试机会;对口就业,强调就业的对口,不对口的单位敬而远之;自身素质、专业知识薄弱,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如组织与沟通的能力、实践能力,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能力,造成就业困难。


  二、护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对策


  (一)从学校角度,学校应提供多方面的就业指导


  1.对学生的培养应符合市场的需求


  学校应充分了解分析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对于医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临床实践,学校需加强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增加实践课的编排,在校内外开展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模拟面试大赛、“三下乡”义诊医疗服务等活动,利用暑假和寒假推荐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对于学校的实习安排尽量延长实习的时间,从而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实践锻炼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的历练使学生掌握的临床护理知识得以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医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培养学生诚信、尊重、敬业、乐业、勤业等职业道德,同时也要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语言表达、为人处世、心理调试等方面的能力。


  2.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综合分析


  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集中培训,可以了解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原因及就业意向,根据所掌握的学生就业难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为这一部分群体分析当下的就业形势使其就业观念得以调整端正,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招聘信息,有针对性的组织招聘会等形式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个别化指导,一对一培训,掌握学生档案信息,可以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资料,如成绩、身高、特长,生源及就业意向等进行认真细致研究,细化指导。对于成绩理想的学生,通过提高其综合能力,应对就业;对于身高欠佳相貌一般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自身优势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就业意向的把握,可以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培养学生,及时指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足之处,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符合用人单位招聘要求。要注重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包装,包括简历、自我介绍和形象包装。对这部分学生的简历制作、设计等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自我介绍内容进行主题提炼,在面试的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通过对学生的服饰、妆容、语言等进行认真客观评价并给出具体指导建议以及礼仪仪态的训练,使学生以良好的职业形象应对面试。对照学习,反思自己。让就业困难群体了解学习“职来职往”“绝对挑战”等这类节目,通过学习总结别人成功的经验,反思别人失败的原因,做到客观评价自己,取长补短,增强信心,全面提升自身应变力,思考自己在就业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


  3.对就业困难群体给予情感關怀


  就业困难群体由于心理不成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可能会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上受到严重的打击,部分同学甚至丧失了找工作的勇气与信心,不敢面对失败,自暴自弃,处于非常消极悲观的状态。对此学校和老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同学,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讲解心理调适的方法和应对技巧,使其不再茫然,调整心态,帮助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战胜自己,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就业,增强就业自信,勇敢尝试每一次就业面试机会,提升就业可能性。


  (二)从家庭角度,家长应转变就业观念,支持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


  家长就业观念的更新,就业指导行为和情感的支持对就业困难群体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观念上,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家长应摈弃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依据当前的就业形势指导孩子就业,鼓励孩子积极就业,对于孩子在就业过程中的受挫现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帮助孩子分析就业失败的因素,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就业中的困难以及再次面试时怎样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在孩子就业困惑时给孩子指明方向,做孩子坚强的后盾,走出阴影,再次尝试。


  (三)从学生角度,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就业


  对于护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面对就业的选择,最主要的是转变自身就业观念,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拓宽就业面,了解护理就业的发展趋势,做好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就业的准备,注意培养自我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加强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同时强化自身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实践中主动积累经验,借助实践平台锻炼自己,面对就业机会积极投简历,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积极就业。


  护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任重道远,切实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方方面面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护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才会有出路,就业之路才能更顺畅。


  作者:王晗


  第4篇: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在学校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中,我校存在部分高职护理毕业生“有业不就”现象,甚至放弃已经找到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高职毕业生年龄偏小,在与父母商量就业时缺乏主见,而他们家长往往具有传统就业观念,一般对子女就业期望值偏高,千方百计留子女在本地的市区医院上班,不希望他们到乡镇、外省医院就业,反对他们跨专业、跨行业就业。因此,我们认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必须更新家长的就业观念。


  一、家长择业观的现状


  高职毕业生家长的择业观因本人文化修养、生活环境等不同而呈良莠不齐现象,存在合理与不妥共存的局面。我校对2014届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家长对子女就业行业、就业地域和就业薪酬的选择情况。


  1、就业行业选择


  91.9%家长期望子女在医院工作,尤其是在公办医院上班,8.1%家长接受子女从事相关行业。由此可见,稳定的工作和较好的待遇是家长所期盼的,他们当然希望子女留在既稳定又体面的医院工作,尽量来降低就业风险和潜在的失业可能。


  2、就业地域选择


  76.8%家长期望子女留在本地就业,最好是在市区医院上班,23.2%家长允许子女到外地去工作。究其原因,高职护理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年龄又偏小,他们的父母认为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又较弱,对子女远离家门到外地就业有所顾虑。来自农村的家长希望子女跳出农门,到生活便利的市区工作,来自城市的家长更不希望子女到边缘的乡镇工作。


  3、就业薪酬选择


  选择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家长比例占2.3%,选择月薪在1001-1500元的占15.7%,选择月薪在1501-2000元占40.6%,选择月薪在2000元以上占41.4%。由此可见,多数家长选择就业薪酬比较客观,部分家长对子女就业薪酬期望值偏高,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市场定位有所偏差。


  二、家长择业观的影响方式


  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或多或少会受其家长的影响。于是,家长的就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层次。据调查发现,家长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方式主要有积极引导、强制干预和迁就纵容。


  1、积极引导


  积极引导是理想的参与方式,一般发生于素质较高的家庭。家长与子女相处融洽,善于与子女交流,会积极引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顺利找到工作。


  2、强制干预


  强制干预是指家长强制学生听从自己的安排,忽略学生的意见。强制干预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长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占据主导,往往不与学生交流,不尊重学生想法,更不了解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采用高压政策,被迫学生服从自己安排。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幼稚思想进行干预,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


  3、迁就纵容


  迁就纵容好发生于家境殷实、溺爱子女的家庭。家长对子女的自身条件估计过高,不会帮助学生冷静客观分析当今就业形势,只会听之任之,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来尽量满足子女的就业期望,根本不管学生是否与职业相匹配。


  三、对策与建议


  在指导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学校首先要意识到家长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引导者,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建立学校—家长—毕业生就业指导新模式,发挥家长协同作用。其次,学校要认识到家长的择业观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具有正反两面性。学校可以通过毕业生问卷调查、电话联系等途径了解家长的择业观。具有良好择业观的家长能清楚认识就业形势和子女自身条件,经常与子女保持联系,积极引导毕业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计划。这类家长常常是通过积极引导的方式影响毕业生就业观的形成,可以与学校相互配合,发挥他们的协同力,共同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效。当少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好高骛远的想法,这类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沟通,适当采用强制干预方式纠正学生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正确就业观。具有负面择业观的家长一般对子女就业期望值偏高,希望毕业生留在本地的市区公办医院工作,反对他们到偏远乡镇、农村等医疗卫生单位就业,更不能接受他们跨专业、跨行业、跨地区就业。这类家长往往采用强制干预和迁就纵容等方式影响毕业生,造成毕业生不能树立正确就业观,导致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社区等基层工作,甚至不允许毕业生到外地工作,出现部分毕业生毁约现象。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这类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将就业政策、行业形势、招聘信息告诉他们,还可以通过QQ群与他们互动交流,让他们明白目前高职护理就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努力纠正他们的择业观,希望他们与学校一起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学校重点关注毕业生乐于到外地就业而其家长不同意的情况,可建立毕业生及家长档案,采用“一”对“一”追踪帮扶,尽力说服家长同意子女到外地工作,从而降低毁约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事关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家长应该全面认识和了解就业现状、就业政策及就业途径,经常要对自身择业观进行反思与修正,经常与子女沟通就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共同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从而实现高职护理毕业生充分就业。


  作者:范伯曾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