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关于几篇优秀的心理论文范例借鉴(共4篇)

来源:UC论文网2018-01-02 12:21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个体通过正面事件,正面引导,运用语音、表情、眼神、笑容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刺激影响他人,使他人的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积极的心理暗示是指个体通过正面事件,正面引导,运用语音、表情、眼神、笑容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刺激影响他人,使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得到正确的认知和产生正能量的过程。


  第1篇: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职教师职业幸福


  一、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是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用这一词汇描述了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随后马勒诗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当个体无法顺利适应工作压力,并长时间处于工作压力下而随之产生在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就是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第一,情绪衰竭。教师情绪失衡,导致工作投入感低下,教学准备不充分,教育教学质量低劣。第二,人格解体。教师逃避社会交往,在工作中对学生采取负性和冷淡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若即若离,同事和师生间关系恶化。第三,缺乏个人成就感。教师工作的长期反复性使教师难以确定自我价值,从而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产生过度的自卑感和强烈的工作“游离”。


  二、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个体幸福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概念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最早提出。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明确指出了研究的三个主题:一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偏爱积极的,重视积极情绪体验与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重视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强调人要善待过去,乐在当下,展望未来。二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倡导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从而使个体从中获得积极意义,这与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目标是一致的,可促使教师通过积极分析自己的行为视点和问题,针对自身做出积极的改变。三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体现的,因此应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三、提升職业幸福是解决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之道


  预防、减轻或者降低职业倦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可采用以下策略:


  (1)积极的情绪体验,养成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主动性。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在此推动之下,教师的工作效率会得到提高,师生互动会更加愉悦。陶行知先生说:“做大事业得大快乐。……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教育是关乎人生幸福的活动,是“大事业”;作为其从业者,教师的幸福源于干“大事业”的过程。但基于各种因素,有些教育行为和活动却是严重异化或者偏离教育本真的价值轨道,存在着诸多与幸福追寻背道而驰的现象。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所以,教师要悦纳自己、悦纳职业,适时调整心态,充分享受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2)积极的人格构建,形成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内驱力。积极心理学人格教育观认为,人格教育应致力人的积极人格力量的激发,挖掘人的积极潜能,充分发挥人在人格教育中的主体性,以获得积极人格力量和品质,并借助这些积极的力量或品质帮助有问题的人或普通人。换言之,它的核心思想是让教师的人格品质得到塑造和发展。如积极心理学研究中乐观是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发现,乐观者认为消极事件成因归于外界,不稳定且不抽象,相信自身努力可以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根据这一观点,中职教师一方面要以乐观之心看待现在和未来,获得积极的心理情感,从而促使自己以更大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去;另一方面要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发现问题,排除心理障碍,不断适应新时代要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3)积极的制度设计和环境设置,建成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助推器。一是积极的制度设计。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在组织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例如,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育从过去的管理举措变成了激励和引导。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努力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员工自身的积极品质和正面思考的综合制度,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机和目标,以应对不可预测的企业发展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当完善确实合理的激励机制,给教师带来职业成功,提升教师个人成就感。


  二是积极的环境设置。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同时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一个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实际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积极的环境表现出新的价值取向:关注人的生命向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科学人文性氛围;做到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共生。它体现出的温馨、和谐、积极的氛围,会让教师身处其中,能体会到快乐、成就和幸福,增强归属意识。


  第2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被强调的内容。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虽然近些年来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教育方式不够合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需要不断加以改善。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幼儿对相关知识内容或者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幼儿在知识或者技能的学习上表现得好,幼儿就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在此情况下,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通常容易被忽视,心理健康水平仍需提高。


  1.2教育的方式不科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由于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健康教育的实施容易受到限制,无法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走向误区,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1]。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策


  通过对上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造成影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所以,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2.1更新教育理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求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树立,使得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符合当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逐渐改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创新教学手段。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摆脱传统教育手段的束缚,实施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几乎都是直接进入式手段,通常是向幼儿进行直接式的教育,这样一般难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现代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学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学会用合理的情绪去宣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毕竟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幼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另外,还可以实施移情训练。移情训练和换位思考相类似,在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时,强调换位思考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2]。


  2.3创建良好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幼儿时期,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努力创设出一种积极向上、轻松和谐的环境,这样可以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3]。例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特意设置一块"情绪宣泄"区域,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宣泄,思想得到交流。又比如,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树立榜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对影响幼儿,使得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


  2.4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够让幼儿正确的认识自己。在自我评价中,幼儿通过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整,逐渐向积极的心理情绪方向转化。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并尽量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勇敢的表达自己,这样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我接受意识。如果在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做好,将会为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5借助游戏载体。研究表明,不同的游戏活动会对幼儿的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当以不同的游戏活动进行,这样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比如,团队类游戏活动,如小球传递就是一项比较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活动,应当积极的引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应当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邓晶铭


  第3篇: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1.中学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发展特点进行开展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采用更为科学和符合心理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从而更好的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推进和发展。在中学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集体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是学校领导展开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和学生之间保持最密切联系的工作者,所以教师不仅还要承担比其他教师繁杂的工作,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关注和重视,从而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展开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所以,学校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关注和重视,从而更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中学班主任工作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在工作过程中,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班主任工作中适当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并且逐渐认识到只有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指导,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针对当前学生思维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当前我国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将遇到一定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班主任更应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和提升,以便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2.中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学生的研究,确定当前我国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在少数,所以要想将这种情况进行有效解决,笔者建议广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便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式。


  2.1加强对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了解。中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解和了解。首先,班主任要保证对学生集体进行了解。在对学生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不仅包括对学生年龄、性格、性别、思想发展等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研究,从而保证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掌握。其次,教师还要对每个学生的个体进行关注和重视。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展开研究。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育的过程中,个性特征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也是教师展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突破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情况了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有效开展,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才能对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更稳定的基础。


  2.2针对班级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作为当前学校开展工作的一项基本单位,是学生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段路程,因此班级的发展情况和风貌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校园整体建设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2.2.1加强多元化、智能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心理健康表现形式产生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变得更为轻松、活跃,对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产生重要的帮助。


  2.2.2展开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展开一些班会活动,从而对整个班级进行直接性的心理辅导工作。心理班会课的开展是当前班级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这对于全体参与到活动中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也将更加全面和准确。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对同学变化的掌握,让学生用更真实的状态参与到活动中,以便为教育赢得更有效的机会。


  3.结束语


  由于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中学班主任更应该对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关注和重视,掌握学生基本的发展方向,以便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和帮助。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还要承担比其他教师繁杂的工作,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关注和重视,从而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展开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因此,学校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关注和重视,从而更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這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乔琦


  第4篇:浅谈体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从学科角度讲,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学校体育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见体育教学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学体育课程的价值。


  另外,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他们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运动将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生活、创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2.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1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情绪是人的某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体验,而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志是情绪状态。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小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比如说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焦虑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不愉快的情绪和行为,使学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也可使学生的焦虑降低。


  2.2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消极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学生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克服各种困难的积极情绪,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时间久了,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就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目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集体生活,很多孩子表现出束手无策,不善于与人交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比如竟、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角色转换等,学生在常期的体育活动中适应了相互之间的竞争,理解了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力。中学阶段的体育活动与人生其他阶段的体育活动相比,更多地表现在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方面,现行的中学体育课程中设立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体育教师们也更加注意改进教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探索、创新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有不少中学生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抑郁症、焦虑症,通过体育锻炼大多得以缓解或消除。


  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1体育教师要营造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不是不爱练习,而且不喜欢枯燥、压抑的练习环境。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决定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体育教师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呢?


  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以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营造出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练习中去,这就使学习活动充满兴趣。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技术练习要给予充分肯定,尤其对体质差、弱或动作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应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最后,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2體育老师要创设以形激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最初是通过打开视觉这扇"窗户"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暗示,这样在他们心中也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


  3.3体育教师要营造平等的环境。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老师的管束。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怎样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其次,教学过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体积极性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从你赞美的目光,赏识的注视,肯定的点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任。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在体育课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团结合作、互助互学的心理环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组建合作小组"兴趣小组",采取"集体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步。


  作者:曹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