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正文

形式与政策教育课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思考

来源:UC论文网2018-02-04 09:03

摘要:

  摘要:中国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在近30年的发展中,其学科地位、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得到了较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其课程为树立现代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思想立场坚定、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才起...

  摘要:中国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在近30年的发展中,其学科地位、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得到了较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其课程为树立现代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思想立场坚定、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教学内容、方法的单一;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变成了边缘课程,处境尴尬。本文就笔者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工作出发,以学院开设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为背景,结合自身经验,就其课程在高校的发展和前景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讲三心”明德教育课;翻转课程;


  高校形式与政策教育课自1987年被教育部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式与政策教育的学科地位、教学规律、课程设置、授课形式、教学方法和后期考评等问题在全国的各大高校得到了较深入的探讨和落实,在全世界的思想教育中独具特色、举足轻重。形式与政策教育课是高等学校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使命。加强形式与政策的教育学习,有助于大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客观科学的看待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规律发展的社会人才。


  形式与政策课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成果已初具成效。然而,多年来的教学效果显示,大学生对于形式与政策教育课的认知度不高,仅当作一门必修的学分任务来完成。形式与政策教育处境较尴尬,属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学科类。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仅来自于学生的认知,也来源于形式与政策教育任课的老师对于课程目标的限定:仅限于传达告知学生最新的世界局势和中共思想,力求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或者说是把形式与政策教育课视为知识传授性课程,忽略了这门课程的本质——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德育功能,这很容易让现代的学生失去了课堂中重要的参与实践感,对于课程的认知局限于“老师教,学生记”的机械单一的教学循环中。从而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只有接受感,没有太多的认同感。


  面临以上提到的学生对于课程认可度不高、教师专业授课素养不高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边缘化等诸多问题,笔者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人员,通过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现场实践与观察,总结了以下几点规律和建议。但因资历尚浅,教育研究源远流长,这篇文章只能粗略的概述一二。希望能借助这篇文章和其他优秀的高校工作者做积极的学习和探讨。


  一、全面结合学生特点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就笔者所在的高校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结合本校的讲礼仪、讲诚信、讲感恩,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和对同学同事尽爱心的“三讲三心”学校理念,号召时代精神,结合中华文化倡导的精神,将“三讲三心”明德教育融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体系中。


  从大一到大三,总共6个学期,结合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结构,开设不同的主题课程。锦城学院在11年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发展中,“明德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第一学期的“礼仪”教育,目的是让初入大学生明礼仪,知德行,形成良好的着装、礼数等习惯,为今后大学生涯奠定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的“成才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响应社会发展的号召,为尽早培养专业的人才做准备;第三学期以“忠孝”为主题教育,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教育学生孝顺父母,培养责任心。对今后的单位忠诚,大到对国家忠诚,这也与习近平主席在近期提出“四个坚持”主题思想相吻合;第四学期开设“诚信”的教育专题,意在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第五学期开设“感恩”课程专题,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生存技能,也要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家人和报效社会;第六个学期开设“实习与就业指导”专题,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最后一个专题,为即将进入大四的同学,传输必要的职场意识和求职能力。


  这六个专题贯穿学生的大一到大三的学习生涯,融合中华传统精神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现代知识、掌握政策理论同时,可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诸如“诚信”、“忠诚”、“感恩”等礼仪德行,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方向。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行翻转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只有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到后期不断的建构过程中,才能构建出比较完善的知识,从而发展出符合自身规律的认知结构。所以,学生要更好的掌握知识,不是单纯的从“老师教,学生记”的方式中得到的,而是要主动通过自己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主动建构方式获得。而近几年的翻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的能力。


  在锦城学院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中,每一学期的每个主题课程为8个课时,一般利用6个课时来讲授,1-2个课时留给学生做翻转课堂。任课老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关注;在课程中通过现场的讲授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深入问题,了解课程脉络;在期中或期末实行翻转课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做课程相关的ppt、视频汇报。大学生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时间教学的最关键要素,他们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三、结语


  时代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这让教育工作者对于形式与政策教育课教学的整体把握难度上升了新的台阶。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结合时代规律,熟练掌握课程大纲;同时了解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模式,配以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相长,让学生对课程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和真用。


  参考文献: 

  [1]苏浩,邓春梅.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模式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6. 

  [2]艾四林.高校德育创新与发展成果选编清华大学卷[M].人民出版社,2012,9. 

  张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传系)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