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转型背景下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

来源:UC论文网2018-02-07 11:14

摘要:

  摘要:转型背景下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本文从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调整、结构的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立等环节入手,阐述了药用植物学课程结构调...

  摘要:转型背景下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是必然趋势。本文从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调整、结构的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立等环节入手,阐述了药用植物学课程结构调整情况、教学内容整合及优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建立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等教学改革方式,并结合本地及长白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坚持教学与科研、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从而构建药用植物学教学新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新时期中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转型;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7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xjZD6


  中圖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8.01.058


  《药用植物学》在中药学院本科各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药用植物的形态、显微特征、分类方法、实验方法、药用价值等知识。长白山地区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了更进一步地认识、开发长白山地区的药用植物为人类健康服务,并保持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发展,必须抓住机遇,深化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有计划地培养国内亟需的中医药专门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转型背景下《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转型背景下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课程结构的调整


  该学院将药用植物学课时由原来的104学时(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50)调整为88(理论72学时,实验16学时)学时。为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1~2周的教学实习。


  首先进行植物的形态学习,其次进行显微结构的学习,最后讲授分类方法。实验技术方法安排在实验和实习来学习。将药用植物学中植物器官的形态放到实验教学中完成。


  2教学内容的调整


  药用植物学是专业基础课程,为其他的专业课打下基础[2],如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


  中药化学对药用植物的要求是了解药用植物野外采集的基本过程,能够准确辨认采集到的植物。此外,植物的拉丁文学名是药用植物真伪的识别形式,药用植物学应加强药用植物学名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常用药用植物学名的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对药用植物真伪的识别,而且可加强学生对外交流的能力和对化学成分英文名称的掌握。在讲授的内容中,应加强化学成分及特征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并懂得化学成分在植物分类群中的分布规律。


  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学习中药资源调查,中药资源种类调查的基础知识就是药用植物学的分类鉴定的内容。药用植物的保护也是中药资源学的重要内容,保护的前提是植物种类的识别。中药资源学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植物的科、属、种特征和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药用植物品种的识别、评价是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内容。


  中药鉴定学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要求,植物内部构造、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在熟悉植物科属特征基础上,把药用植物的识别作为药用植物学的主要学习内容[3]。药用植物显微构造是中药鉴定学的基础,在《中国药典》中体现为横切面鉴定和粉末鉴定,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药用植物学中的“植物的显微构造”的学习内容不能减弱,增加淀粉、晶体等的形成机制,加深学生对显微特征的认识[4]。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调整


  良好的教学方法,既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学校提出的办学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运用启发式、讨论式、CBE、实践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交流。同时应不断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多媒体、挂图、工具、标本、现场等教学手段,发挥现代化条件的优势,增加信息量,发挥具体直观、形象的效果。


  改革考试方式。为使考生适应新的教育模式质量要求,进一步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改变原来一份试卷、瞬间记忆、应试制度的弊端,先后采用闭卷、口试、技能测试灵活多样的形式。注重消化理解,适度记忆,又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素质普遍提高,增加了适应社会、迎接挑战的能力。


  将《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传到网上,同时将本课程的图片动画以及《药用植物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在本教研室的网页上公布,使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进行自学,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点和扩展知识面的目的。


  建立网上实验教学系统,将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案、实验讲稿、实验录像以及实验教学安排均在本院的网页上公布,以便学生在进实验室前可以提前做好准备,以达到提高实验效果的目标。


  建立健全以教学为中心地位的各种教学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反馈系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网络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注重多种形式的讲课方式,例如直观教学方式、整体联系教学方法和多媒体、实物、标本和药植园现场教学相结合。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结合学科特点,并将教改和科研成果运用教学中。


  利用药用植物分类野外实习、科研项目调研以及学校的药植园中拍摄的药用植物照片,这些照片都可以在学校药植园中随时随地拍照,还可以连续拍摄药用植物整个的生长时期。例如人参种植园,拍摄其花期、果期、果实成熟期等各个生育时期的特征形态的照片,使学生对形态特征掌握的同时也对其生物学特性有深入的了解,更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植物就在身边,学好它并不难,提高了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学习信心更足。


  可以采用整体联系教学法[5],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药用植物学本学科知识的前后联系、药用植物学与中药的联系、药用植物学与全息生物学及生态知识的联系等方面阐述,运用整体联系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体会。


  4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合理安排实验实习教学内容,重视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学生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赴实习基地野外实习1~2周。教师制定出科学的实习内容,制定出合理的野外实习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实习内容主要涉及野生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多样性观察[6];野外药用植物识别、识别能力培养;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植物资源分布、生境情况等。坚持实践性教学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对大三学生开放教师科研实验室,积极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早期科研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立校内外实习教学基地


  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药用植物园,其拥有药用植物500种,分属30多科。建立药用植物实验室和标本室。并且在长白、通化、吉林等地建立了校外人参、五味子等种植基地;在长白、抚松等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广泛熟悉不同的生态环境出现植物的多样性。


  近几年学校加大了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行集中建设,分区管理。在资金上予以保证,设计了发展规划,制定了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培训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校外实习基地发展很快,现有2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增加,既保证了学生学习及锻炼的需要,又能积极促进学生就业。实行互利互惠的双赢策略,保证基地的稳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本课题组将以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对照“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的具体要求[7],找出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进行重点整改,力争跨入精品课程行列。


  参考文献 

  [1]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刘春生,石晋丽,闫永红.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2010,29(03):42-44. 

  [3]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郭巧生.最新常用中药材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王德群.整体联系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2,28(01):28-30. 

  [6]周宜君,石莎,冯金朝.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与药用植物多样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01):44-48. 

  [7]张浩.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马尧,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生理生化教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