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UC论文网2018-02-09 11:33

摘要: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也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而美术这门学科作为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重要内容,在新型课程的改革中,人们给予了它更多的关注。在高中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也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而美术这门学科作为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重要内容,在新型课程的改革中,人们给予了它更多的关注。在高中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实行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能加深他们对美术的理解。本文中所提到的研究性学习就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由于新课改的实施,各个学科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高中美术这一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较以前相比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美术教学所具有的人文性。但是,研究性教学探究到当前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为了实现更加长久的教学目标,本文就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注重引导,落实研究性教学


  首先在高中美术的新课标中明确指明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美术这一学科作为高中生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所应当的要尽可能地展现其特点,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使得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这一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尽量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验证问题的假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师作为高中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者,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要求美术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成教学工作的重心,自己应该以辅导者的身份融入进他们的研究学习活动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所了解,并且能帮助学生确定他们的美术研究课题,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指导,保证课程顺利进行。在学生选择课题时,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建议。例如,针对某些喜欢山水画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山水画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尽心的指导,学生才能较快地投入到美术研究学习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一些山水画的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技法和构图,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题材绘画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演绎,巩固新知识学习


  人为创设的情境能够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这种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改善的环境,能够与学生的需求和心理产生共鸣。因为它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对学生全面发展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牢牢记住新课标中对于美术学习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且积极地采用各种形式的艺术方法,创设与教材相适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产生对美术的探究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


  学生的创作根源是受到自然地启发,通过绘画的方式巩固新知、发展思维是一种常见的训练过程,更是体现教学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对学生诱导启发,达到教学目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过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巩固,并进行及时复习,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学生绘画装饰“鸟”这一事物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在课外寻找有关鸟的传统民间故事(精卫填海等)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特殊意义,而后在课上将收集的资料共同分享。并让学生着重观察各类不同的鸟嘴,不一样颜色的羽毛,不同形态的翅膀以及鸟在地上状态和活动时有什么不一样?进而鼓励学生表演出鸟的不同姿态(如准备起飞、即将落地等等)。通过上述的演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研究学习中来,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并且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学生大都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创造的情境教育为学生构建了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拓展了美术教学的空间。入情入境,才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三、完善评价体系,落实研究性教学


  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内容是无穷无尽的,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可以成为美术艺术的构成要素。美术研究活动的表现手法也十分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写实验报告、制作手工品或者拍摄视频,制作小电影的形式来完成美术研究学习,当然也可以通过评析美术作品来完成研究。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研究过程的重要性,不要只从结果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摆脱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更有利于学生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一般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这就决定了研究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投入与付出是不可能相等的,一个研究成果也就不能完全科学地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以评价。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之前,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地了解与全面地观察、分析。可以组织学生先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小组内互評,使得组内成员对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贡献与研究表现有较客观的了解认同。而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互评结果与自己的个人意见作整合,得出比较综合的评价结果。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教师认识到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对每一位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也能够让学生通过研究对自身进行较科学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进步,使教学评价的作用得以发挥,使研究性学习更顺利地进行。


  四、小结


  总而言之,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中,不仅是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学生个性化美术学习的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响应国家教育方针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完善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都是一件好事。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活动,促进学生成为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必将使高中美术教学跨出更大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开升,戎永祥.把握美术学科”三性“构建有效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谢能斌.物理教学中的“引导——探究”模式——对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10(02). 

  作者简介:陶帅,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兴洪中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