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科技哲学论文 > 正文

21世纪初科技哲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来源:UC论文网2018-08-14 08:38

摘要: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有所扩大,由原来传统的科学观、自然观和方法论逐渐延伸到科学哲学、自然哲学,具体来讲,科技哲学越来越受到关注,被视为新一代生产力的高科技,高科技发展中的网络社会的...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有所扩大,由原来传统的科学观、自然观和方法论逐渐延伸到科学哲学、自然哲学,具体来讲,科技哲学越来越受到关注,被视为新一代生产力的高科技,高科技发展中的网络社会的创立、生命伦理进展、生态伦理以及数学和自然科学前沿等都是科技哲学所研究的范畴。本文将对21世纪以来科技哲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科技哲学;前沿;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袁静(1989—),女,山西霍州人,太原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


  21世纪的科技哲学把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分支。对科技哲学的研究能够回答一切自然未解之谜,譬如科技哲学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创新的规律和科技对人类未来的影响等。科技哲学的视角已经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哲学所涉及的问题也相当重要,一般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将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活动方式和伦理观念产生很大影响。而且科技哲学研究也必将展示它独具魅力的一面,在大量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以哲学思考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哲学,尤其是科技哲学对知识结构创新本质问题的追问,必然会加快促进与科技哲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并引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深刻变革,直接关涉人类未来发展的命运。


  一、背景


  早先,在正统的科学哲学研究中,包含着一些文化哲学的因素。例如国外一些学者在其论著中,把科学哲学定性为连接科学和哲学两者的绳索,也是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唇齿。他们认为关于科学的理解以及关于科学的战略、战术的系统方法是所有科技哲学的主要内容,这种论点有些偏科学化倾向,把科学主义当作科技哲学研究的立足点。当今社会,科技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关切愈来愈紧密,不可否认科学哲学论述发展的热点领域和重要趋势之一就是文化哲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学科间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也越来越强。科技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课题,本研究在综合国外有关科技哲学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文化哲学和科技哲学进步的大背景下,对科技哲学的前沿课题进行了较有系统的研究,尽管我国在该项领域研究比较晚。


  二、21世纪初科技哲学的前沿


  (一)科学文化哲学思想流派纷呈


  在现代西方文化与科技的研究热潮中,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处于重要地位。比较著名的哲学文化思潮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拿哲学中的女性主义来讲,近十年来,女性学者作为重要的学术批判力量在哲学科技的创新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已经逐渐由正从事政治运动转向整个科技文化界,这是值得肯定的。哲学学术界始终保持一种自由活泼的文化艺术氛围,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学术界是一个自由交流、百家争鸣的舞台,只要是自己经过实验证明得出的结论,都可以拿来进行学术交流与展示[1]。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已缓慢渗透到自然科学领域,女性主义进入科学界虽然只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由独特角度出发对主体科学的批判,并推出关于恢复所谓女性主义科学的一系列实践和设想,显示了女性主义思想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关联。这种情况已经愈来愈引发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可以想见女性主义学者以各种视角对主体科学展开批判,着力揭示哲学体系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并期望重构女性主义学科。因此,哲学领域当中许多我们以前不曾关注的新问题新面孔被提上议事日程,引发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哲学学术问题[2]。当然,在整个后现代哲学大潮流大趋势发展中这只是其中一个分支。同时这些学术思想反映的问题也会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历史学科体系的改革,也会对我国科技哲学产生深刻影响[3]。


  (二)科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批判


  正是由于各种学科之间的区别,我们才会遇到关于科学划界方面的问题,但就主题和所发布的学术论文而言,科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的批判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不妨做一个关于统计科技哲学意识形态批判文章的数量调查,我们可以通过从所有学者发表的任何期刊上的各种各样的文章分析来说明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所有学术论文中关于哲学科技的文章占了很大数目,而批判类文章所占的数目更多,这就足以说明当今社会对科学文化的哲学意识批判是多么的流行[4]。自1997至2008这11年以来,在有关科学文化哲学的5341篇学术文章中涉及意识形态批判的就有4013篇,所以,可以认定现在科学文化哲学的现状是意识形态占据主流地位。而哲学文化批判讨论的前沿问题之一就在于科学与人文,因而,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关系阐述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主要议题。应该说关于哲学文化批判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索卡尔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对此类问题的反思显著增多。在这方面相关的议题还有后现代视角中的人文和科学的摩擦。我们看到在对此类问题的批判过程中不少欧洲学术界知名人士对索卡尔事件的反应:有的反应强烈;有的表现平静;也还有其他的情况。他们对科技哲学问题的批判都是在经过认真反思人文和科学的分裂以及融合过程中做出的,并提出科学主义视角和人文主义视角都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释人文与科学的关联,只有达成科技哲学和人文的联姻才能让哲学科技研究真正走出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三)新世纪科技哲学的热点问题


  对自然界本质性认知和谜题的探索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兴趣。对于未知世界的重要科技哲学问题的思索,往往带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在实时事实材料缺乏的情况下,哲学思维所应用的方法原理具有很大的普适性、指导性以及高层次的战略性。恩格斯曾经说:“在历史发展过程的各个不同时代所出现的熟悉的经验与具有外在联系的普遍见解都对自然科学有所助益。这就为自然科学理论本身的构建提供了可以依据的准则。”举个例子来说,通常多年前就在哲学中早已提出了的和早已被人熟知了的命题,多数情况下会在研究哲学科技理论的自然科学家那里以新颖的智慧出现,并且在某个时间段甚至有可能成为时髦的东西。虽然有些科学家对自然之谜的思索尚在起步阶段,但有些角度可以说是非常陈旧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实验结果不对称与科学理论对称之间的矛盾,也注意到演化方向不对称和正反物质不对称方面的因素。此外科技哲学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也是哲学学术界相对比较热门的话题,例如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广泛关注的年里约会议上发表的关于保护全球环境的国家元首宣言,所有国家都把这个问题称之为“二十一世纪议程”。这成为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共识[5]。


  三、21世纪初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


  (一)科技哲学与社会、人文等融合的多元化


  科技哲学与社会人文问题交织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知道人文问题是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实际上就是需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答案完全不同。但我们无法否认物质决定精神说,所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因此,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其自身的传统的价值观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否定。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拿出资产设立众多慈善基金并创办名牌大学的行为。创建一所名牌大学,在某种程度上,这当然也是对资本私有制的否定。我们知道该家族愿意动用自身资产用于创办学校支持学术研究,此种做法正是科技哲学与社会、人文等融合的多元化表现。在此融合的趋势下,科技哲学的科学基础可能会有非常重大的突破,这是毋庸置疑的。新世纪科学的专攻方向一方面继承着20世纪后期高新科技革命中的主旋律,如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等[6]。另一方面,新的带头学科有可能收缩为几个关键性的领域,如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纳米科学等。这些领域的新突破不但可以使社会生活大大改善,而且可能产生新的理论运算工具和观测实验手段,促使上个世纪留下来的难题获得解决。


  (二)科技哲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对于科技哲学的内容与学科体系,我们已经有了大体一致的看法。即认为它确实包含自然科学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统一。从科技哲学这门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它不但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创立科学自然观,而且能够使研究人员对自然界的认识登上新台阶。这样有助于形成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为研究认识自然界与改造自然界提供一般方法论[7]。这让我们得到有益启示:研究自然观,要不断归纳和应用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更新人们对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模式,其中包括自然界的运动观、物质观、时空观、信息观、规律观、系统观和自然界种种运动状态的联系、划分、交错和转化以及自然发展历史等。科技哲学方面研究的取得的最新进展是逐步确立了自然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合理性,比较注重从自然哲学史的角度分析自然哲学问题,并找出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区别,为研究纯自然问题与社会问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给出相应的理论基础。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为我们以后的哲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先进方法,使我们学会用点面相结合的眼光观察社会、观察人生,把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考虑问题,运用首尾一贯的方式将它们彼此发生联系,致力于这一领域和其他领域知识的综合与深化,使得哲学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助推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科技哲学的效能。把科技哲学的实用范围扩展到本领域和其他领域,使之融会贯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