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金融论文 > 正文

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内涵、条件及过程

来源:UC论文网2018-09-22 09:17

摘要:

  摘要:现代农业的重点是转变生产方式,难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承担着确保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三重任务,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农业资源、减排温室...

  摘要:现代农业的重点是转变生产方式,难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承担着确保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三重任务,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农业资源、减排温室气体日益成为现代农业的多元目标,种种迹象表明:生态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农业;生态资本;资本运营;生态化生产;


  作者简介:陈光炬(1969~),男,土家族,经济学博士,丽水学院讲师。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生产力客观上制约着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生态资源贡献率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后危机时期,绿色转型与生态化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表明:生态化发展的核心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的支撑是生态产业,生态农业是第一生态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其双重基础地位决定了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生态化发展道路。当务之急是尽快确立现代农业的生态化生产方式,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就是一种可行的生态化生产方式。


  一、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内涵


  1.生态资本


  生态资本又称自然资本或环境资本,是一种具体的资本,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广义的生态资本泛指在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领域中,一切能够创造财富与增进福利的生态因素的总和,包括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技术、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等。狭义的生态资本是指直接进入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以生产要素形式投入经济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利用生态技术进行形态变换,通过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体现价值转化,依靠生态市场实现保值增值,与其他资本一道创造财富和价值的生态因素的总和。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资源存量和生态系统服务。


  根据生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及其作用,生态资本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要素。每种生态环境质量要素内部的品质、流量、变换速度与各种生态环境质量要素之间的结构与组合共同构成生态环境质量要素系统。这类生态资本综合地表现为“生态环境型资本”1,其价值主要体现为存在价值,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支撑生命系统方面。


  二是生态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每种生态资源都包括数量、质量、存量、增量及其组合变化,各种生态资源间又存在着结构、配比、丰度及其融合共生与耗用竞争的关系,在特定生态环境中形成网络状的生态资源系统。这类生态资本直观地表现为“生态资源型资本”1,其价值主要体现为使用价值,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支持生产系统方面。


  三是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所提供的服务。各种服务功能单独地或与其他功能一起形成服务流,这种服务流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态消费需求和在精神伦理层面享受的需求。这类生态资本被形象地称为“生态服务型资本”2,其价值主要体现为服务价值,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2.生态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又称为资本经营或资产经营,属于企业经营的范畴,一般认为,所谓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组织以其所拥有的一切资产存量为经营对象,通过资产的有效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以及对相应的组织载体进行分化与整合,提高资产运用效率,以实现企业资产增值最大化目标的经营活动。


  生态资本运营旨在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资本投入到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中,利用资本的保值增值属性来创造财富价值,这种现象在形式上表现为运营主体对生态资本进行管理和经营的措施与行为,在内容上体现为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的资本化演变过程。


  笔者认为,生态资本运营是指在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资本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将“生态资产”3作为一种具体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之中,利用生态技术实现生态资产的形态变换,通过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实现生态资产的价值转化,依靠生态市场实现生态资本保值增值的全部活动和过程4。


  3.农业生态资本运营


  农业依靠自然环境而产生,又在改变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农业生产过程的实质就是人们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物的形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过程,即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消费及其形态的变化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源泉和载体,生态环境质量要素是农业生产中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本。


  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存量不仅决定了农业地域分工和布局,而且直接影响农业产出效益。农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人们之所以把农业称之为“第一产业”,实际上就是指农业“第一次”把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农业生产过程的实质就是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和转化。


  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是指在农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生态资本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将农业生态资产作为一种具体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之中,利用现代生态技术实现农业生态资产的形态变换,通过农业生态产品与农业生态环境服务实现农业生态资产的价值转化,依靠农业生态市场实现农业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科学设计并全面实施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为最终实现农业生态资本长期收益整体最大化而进行的全部经营活动和管理过程。


  二、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条件


  1.生态效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认知条件


  效用是满足需求程度的一个度量标准,一种物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就取决于其使用价值和稀缺性,使用价值反映的是物品或服务满足人们需求的有用性程度,稀缺性反映的是物品或服务供给的充裕程度。用生态效用理论来分析生态资本运营问题,可以准确地解释生态资本的形成过程,即一种生态环境资源要素能否成为生态资本,首先取决于人们对这种生态环境资源要素使用价值的认识,其次取决于人们对这种生态环境资源要素稀缺性的认识,生态效用的判断是农业生态资本得以形成的认识前提,包括对农业生态资本使用价值和稀缺性的认知。


  (1)农业生态资本的使用价值。对农业生态资本使用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在农业社会时期,人们依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存,对农业生态环境是一种原始型的依附性利用,因而其认识到的生态环境的价值就仅仅是一种存在价值。在工业化初期,随着种植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农业生态资源进行改造性利用,因而其认识到的农业生态资源的价值就表现为使用价值。在工业化中期,随着农业商品生产的大幅度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逐步开始了对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掠夺性利用,因而其认识到的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就表现为生产要素价值;随着生态危机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农业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对于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就开始了对农业环境与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因而其认识到的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就表现为交换价值(如图1所示)。


  图1农业生态资本的形态变换与价值转化


  图1农业生态资本的形态变换与价值转化下载原图


  (2)农业生态资本的稀缺性。关于农业生态资本稀缺性的认识直观地反映出其效用的变化,在传统农业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农业生态环境资源是自然界固有的,并且一直会源源不断地免费供给,这些生态环境资源要素并不具有稀缺性,因而其效用很小甚至为零。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种生态环境资源要素逐渐表现出稀缺性,如耕地数量日益减少、土壤质量明显下降、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农地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资源不仅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不可多得的生产要素,更是一种日益稀缺的“奢侈品”。在此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是一种资本,而且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核心资本。


  2.生态产权: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约束条件


  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所制定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完整意义上的产权是一个权利束而不是单项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及由此派生出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农业生态资本的投入是资本权益主体的投资行为,明晰农业生态资本的产权则是确定资本权益主体的关键,生态产权明晰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态资本能否投入运营,所以,生态产权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约束条件。


  (1)农业生态资本的产权属性。农业生态资本的产权既具有一般产权的特征,又具有本身独特的属性[1](P103),因为农业生态资本除具有一般资本的属性以外,还具有系统性、基础性、多元性和阈值性等特有属性,所以,农业生态资本的产权必然具有整体性、公共性、广泛性和相对性等特征。农业生态资本的公共物品性和相对所有性决定了其产权归属的多元性,在生态资本运营过程中,产权主体多元化并存经营和利益共同体融合经营是在所难免、客观存在的。


  (2)农业生态资本的产权界定。生态资本的产权界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生态资本的复杂性带来的产权界定成本问题,而且涉及到生态资本的产权维护成本问题,这是因为,产权的核心是排他性,即一种财产的所有者有权不让他人拥有和使用该财产,并有权独占该财产所产生的收益,同时,财产所有者要承担该财产在运营过程中的所有成本。财产所有者要防止他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其财产,就必须付出相应的排他成本,而高额的排他成本则会降低财产的价值,这在界定生态资本产权时要给予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要界定农业生态资本的产权,比较可行的思路是从市场入手进行“倒逼”式界定。因为农业生态资本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其存在方式极其复杂并处在不断的流动变化过程中,其表现形式极其多样,并因各自运营方式不同而缺乏稳定性和可测度性,多种因素决定了从源头上“顺向”界定农业生态资本产权过于复杂,或者是产权界定成本太高,使得这种界定不可能进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农业生态资本经过运营后,最终都会以农业生态产品或农业生态服务的形式进入生态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在生态市场这一“终端”,通过考察农业生态资本进入生态市场的载体,可以逆向推导和界定农业生态资本的产权。


  3.生态技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支持条件


  农业生态资本运营要求利用生态技术产出生态农产品或农业生态环境服务,在农业生态资本的形态变换和价值转化过程中。生态技术的使用决定着农业生态资本形态变换的方式,进而决定农业生态资本价值转化的程度,所以,生态技术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支持条件。


  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核心环节是通过农业生态资本的形态变换实现价值转化,其中,农业生态资本的形态变换是关键,而农业生态资本的形态变换必须通过生态技术的运用才能顺利进行,一方面,一种生态环境资源能否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关键取决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技术的应用程度和范围,因为即便一种生态环境资源具有明显的使用价值,但如果没有生态资源利用技术就无法将其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这种生态环境资源是不可能成其为生态资本的;另一方面,生态资本运营要求通过技术加工变换生态资本的形态,将生态价值转化到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中去,一种生态资本如何完成其形态变换及其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形态变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技术控制能力。


  4.生态市场: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保障条件


  农业生态资本运营要求通过生态市场交换生态农产品或农业生态环境服务,生态市场是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的交易平台,其发育成熟程度决定着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的供给与消费,所以,生态市场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保障条件。


  生态市场是生态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包括生态投资市场、生态技术市场和生态产品市场,分别对应于生态资本积累、生态资本投放和生态资本扩张,与一般商品市场一样,生态市场同样按竞争规律运行,受价值规律支配,生态产品的提供和消费是生态市场形成的基础,生态管理是生态市场良性运行的保障,但与一般商品市场不同的是,由于生态产品是奢侈性消费品,生态市场的运行除受经济规律支配外,还要遵循生态规律。


  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农业生态资本的价值通过生态市场实现货币化以后,再将已获得的经济效益中的一部分以实物、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形式再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不断增加农业生态资本存量从而实现生态资本运营的循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生态市场是生态资本运营的关键节点,既是前一轮生态资本运营的归宿点,又是新一轮生态资本运营的出发点;既是生态环境资源价值体现的场所,又是生态环境资源整体增值的平台。


  三、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过程


  1.准入过程:农业生态资源的资产化


  农业生态资源资产化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第一步,也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准入过程,只有人们认识到农业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农业生态资源。随着人们对农业生态资源开采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态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农业生态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供给的有限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客观上要求对农业生态资源进行产权界定,产权界定的结果便形成了农业生态资产,农业生态资产的形成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资源泛指能为人们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承载能力的各类自然资源的总称。生态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起点。生态资产是具有明确的所有权,且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给所有者带来效益的稀缺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变成生态资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是有稀缺性和明晰的所有权,以及能产生效益,其中,稀缺性是生态资源成为生态资产的关键,一种生态资源即使有使用价值,但并不稀缺,那么也不会有人产生独占的欲望,只有当某种生态资源既有使用价值又使人感觉到稀缺时,人们才会产生将其独占的欲望,进而进行产权界定,产权界定的结果就是一种生态资源转化为产权明晰的生态资产。


  2.启动过程:农业生态资产的资本化


  农业生态资产的资本化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第二步,也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启动过程,只有当一种农业生态资产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之中,并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产出生态农产品,农业生态资产的投入是农业生态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而农业生态资本的形成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初始阶段,其与生产其他要素的结合标志着农业生态资本运营过程的正式启动。


  生态资产投入运营的目的是实现资产的增值,可转让性是实现生态资产增殖的根本手段,如果不能自由转让,任何生态资产都不可能为其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剩余价值,也就不可能成为生态资本。一旦生态资产的自用权利可以有偿放弃和让渡,生态资产所有者就拥有一个未来收入来源,此时,生态资产就转变成了生态资本。


  生态资产转变为生态资本,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即生态资产必须以生产要素形式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如果生态资产闲置或仅仅用于消费,就不能成为生产要素,不可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收入和剩余价值,当然也就不能成为生态资本。只有在生态资产以具体生产要素形式进入生产过程并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产出生态产品时,生态资产才转变为生态资本。


  3.转化过程:农业生态资本的产品化


  农业生态资本的产品化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第三步,也是农业生态资本实现价值转化的关键阶段。农业生态资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技术形成农业生态产品,形式上表现为农业生态产品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农业生态资本通过形态变换实现其价值转化,故可称之为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转化过程。


  农业生态资本产品化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地采用新的生态技术。一方面,通过发明新的生态技术,不断地发现新的生态资源型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出能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的新型生态产品,提供优质安全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技术的生态化发展,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生态品位、维持较高收益率的目的。


  农业生态技术创新既是农业技术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一种生态资本要素无论怎样通过形态的变换演化成生态产品,不管是物理形态还是理化形态的转变,起决定作用的都是生态技术,如高生态质量附加值产品开发、高生态品位生态功能开发都是运用生态技术开发生态环境资源中的共生或整体功能,生态技术是生态资本产品化的关键,生态技术的应用过程就是生态产品的价值凝聚过程。


  4.增值过程:农业生态产品的市场化


  农业生态产品的市场化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第四步,也是农业生态资本价值的具体实现阶段。当一种生态农产品或农业生态服务以商品的形式进入生态市场,通过交易获得交换价值即实现了农业生态资本的价值增值,故也可以称之为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实现过程。


  农业生态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必然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即在资本逐利性的支配下必然投入到一定的社会生产活动中去,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出特定的产品,然后通过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以交换价值即价格的形式实现其货币价值,市场是资本价值最终得以实现的载体。同理,农业生态产品的市场化是农业生态资本价值最终得以实现的载体[2]。


  必须说明的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动态循环系统,准入过程、启动过程、转化过程、实现过程依次递进,循环耦合,前一过程是后一个过程的基础,后一过程是前一个过程的延伸,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又是一条完整的价值延伸路线,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价值链的中断,存在价值→使用价值→要素价值→交换价值是生态资本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正是通过这一价值传递规律,才能实现农业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