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社会文化论文 > 正文

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

来源:UC论文网2018-11-21 08:29

摘要:

  摘要:自然遗产资源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多功能、多属性和多价值特征。目前人们对遗产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研究较多,而对其社会文化价值关注较少。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

  摘要:自然遗产资源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多功能、多属性和多价值特征。目前人们对遗产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研究较多,而对其社会文化价值关注较少。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旨在将目前广泛流行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引向一个由公众争论、博弈,定量、定性评价相组合的研究领域,这将会丰富我们对遗产资源重要性的理解。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遗产资源的价值构成及其评估问题,并对遗产资源的功能和使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遗产资源;价值构成;价值评估;社会文化价值;


  1引言


  我国的遗产资源包括依法确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相当于国外的国家公园。国外遗产资源的范围要宽泛的多,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博物馆、艺术画廊、历史建筑、艺术品、风景地、名人出生地等,这些资源大多是人们继承下来的,故称之为遗产资源。本文探讨的遗产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不涉及无形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资源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多功能、多属性和多价值特征。目前人们对遗产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研究较多,而对其社会文化价值关注较少。凭借一处世界遗产而带动整个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案例有:兵马俑之于西安、泰山之于泰安、金字塔之于埃及甚至长城之于中国。这些遗产资源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民族身份认同等象征意义是根本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遗产资源的价值构成及其评估问题,并对遗产资源的功能和使命进行了分析,以期拓展人们进行相关研究的思路,为我国遗产资源价值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遗产资源的价值构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尤其是近年来遗产旅游业的发展,促使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显化。于是各大旅游企业纷纷投资世界遗产资源,出现了“遗产地开发经营权的变相出让和转让”等现象,已经引起了旅游学术界、遗产管理机构的关注。旅游企业与遗产资源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涉及到遗产资源旅游经营权出让、转让的价值评估问题。遗产资源价值能不能评估?如何评估?有哪些价值类型?需要从分析遗产资源的价值构成开始。


  2.1自然遗产资源的价值与功能维度


  人们常说世界遗产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那么这种“不可替代性”到底是对谁而言的?它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到目前为止还一知半解。自然遗产资源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如图1),其中生态过程、遗赠价值、精神健康价值,对人类社会来说是最重要的三大功能。自然遗产资源的功能划分如下:(1)调节功能,即自然生态过程与生命支持系统(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气候调节、水净化等);(2)生产功能,即自然生态系统的产出功能(如食物、原材料、遗传资源等);(3)栖息功能,即自然生态系统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庇护与繁殖地,这有助于维持生物、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过程等;(4)信息功能,即自然遗产资源可以向人类提供游憩、美学欣赏,历史、文化信息,艺术、精神灵感,教育、科学研究等功效。


  如图1所示,自然遗产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功能有机系统。自然遗产经过历史的积淀,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仅仅是其总价值的一部分,目前人们对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关注甚少,如精神健康、自然体验、科研、伦理、文化意义等。事实上,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外,人们还需要从自然界获得其它更深层的物质:(1)个人层面,如自由、自我发展、游憩、身心放松、与自然亲密接触等(InnatureIcanfindthetrueessenceoflife);(2)集体层面,如社会交往、道德伦理、价值观、文化认同等。


  2.2文化遗产资源的功能维度、属性特征与价值分类


  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艺术、科学和美学价值,携带着大量的历史、科学信息,这些信息在艺术史和科学史的框架里得到体现。文化遗产的信息功能随时代的变迁会变得越来越强,有些价值受认识的局限性可能目前还并不为人们所理解,因此,世界各国对待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都是非常严格的。


  文化遗产资源的功能维度、属性特征与价值分类(如图2),可作如下解释:(1)功能维度。文化遗产对于个人、公共部门以及价值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维度。对个人来说文化遗产的功能,主要是指直接利用,如观赏、享用、获得收益等。对公共部门来说,文化遗产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提高地方知名度等。在价值层面上,文化遗产意味着地方(国家)身份的象征、民族自信心的提高、文化认同等“政治”意义。(2)属性特征是指文化遗产为个人、公共部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直接的和潜在的),包括服务属性和功能属性。其中,服务属性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享用,而功能属性是针对公共部门所特指的非使用价值。(3)价值类型分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选择价值和遗赠价值,外在价值是指直接使用价值,它是显性的价值类型。


  3遗产资源的社会文化价值分析


  3.1遗产资源的社会文化价值表现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均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并且主要以信息功能的形式表现出来。遗产资源的信息功能主要依附于其所在的环境,尽管将资本理论扩展到生态、环境领域,令许多研究人员感到很不舒服[2,3],但“环境”也具有价值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遗产资源的信息功能包括休闲、游憩,教育、科学,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它对人类的社会福利(Well-being)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见表1)。关于遗产资源信息功能的研究始于1960年代,近年来吸引了环境心理学、景观生态学的注意,它们更强调人与自然的社会心理关系以及自然体验的功效。其中,关于自然风景对人类精神健康具有积极效果的经典案例是由R.Ulrich[4]所作的实验性研究,结果显示:将病人安排在一个窗户直面自然风景的病房,比病人在窗户面对砖块墙壁的病房里所需的康复时间及止疼剂要少的多。还有关于城市公园、森林绿地对于缩减人们的精神压力、逃离日常焦虑的研究[5]。当今社会城市生活压力变得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森林、植被、水体、美景所具有的“自然净化”功能,已成为保护自然的重要意义之一。在大城市周边已出现了各类度假村、风景区、温泉疗养院等,而且还形成了“环城游憩带”。C.Palmer[6]认为遗产旅游是一种构建与维持国家身份的强有力的工具,对于国家、民族、个人身份的文化认同更有意义。游客在“遗产”和“旅游”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与过去进行信息交流,重构历史场所感(SenseofhistoricPlaces),并且发现新的生活意义和找回自我[7]。种种现象表明,自然、文化遗产对人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而其社会文化价值尤其突出。


  3.2遗产资源的功能与使命


  遗产资源具有科学、美学、历史、文化和游憩价值,无论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由于历史的演进、文化的积淀,它们均被赋予文化涵义,自然、文化遗产相互融合在一起,构成独特的遗产景观。Garrod,B.和Fyall,A.[8]对遗产吸引物的使命作了详细分析(见表2),当然这一分析是基于发达国家遗产产业的现状而提出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如发展中国家的遗产旅游开发,不仅要重现过去、保护遗产,而且还要发展经济、解决居民的收入和就业问题。有些遗产地本身就处在社区之中,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种情况下还要处理好社区关系等。


  4遗产资源社会文化价值评估


  4.1遗产资源的社会文化价值构成


  从形式上看,遗产资源的社会文化价值可以划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方面。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兴起的全球性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给遗产产业注入了新的内涵。人们对遗产资源社会文化价值的利用属于“文化消费”范畴,这构成了遗产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遗产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可以用市场价格来衡量,包括向参观风景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场所的游客出售门票。遗产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是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的,它包括:(1)存在价值,指人们为确保某种资源的永续存在而自愿支付的费用,它是遗产资源本身内在的一种经济价值,与人类利用与否无关。(2)选择价值,指个人和社会对遗产资源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即人们为确保自己或别人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获得某种效益而预先支付的一笔保险金。(3)遗赠价值,指当代人为将来某种资源能保留给子孙后代而自愿支付的费用。


  4.2遗产资源社会文化价值的评估方法


  遗产资源社会文化价值的双重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决定了对其进行评估时应该包括经济的和文化的价值(即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方面。遗产资源直接使用价值的评估相对要容易些,无论是处理遗产资源保护的直接成本,还是保护遗产资源所需的机会成本;无论是以市场价格衡量遗产资源的有形效益,还是以人们的支付意愿来反映其无形价值,至少在原则上,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都可以用金钱这个标准尺度来衡量。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用来衡量遗产资源的社会文化意义,因为文化价值本身是无形的、多面的,包含审美、历史、精神和符号等因素。另外,遗产资源社会文化价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具有持续的增值性。即使有系统的衡量方法,也不可能把它们纳入一种价值尺度[9]。遗产资源非使用价值的衡量,最主要的方法是条件价值评估法(CVM,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和旅行费用法(TCM,TravelCostMethod)。CVM是一种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采用问卷调查,通过模拟市场来揭示消费者对环境物品和服务的偏好,并推导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或者接受补偿,从而最终得到公共物品非使用价值的一种研究方法。TCM是对非市场物品进行价值评估的一种有效工具,它首次将“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引入公共产品的价值评估。作为一种对游憩地收益进行评估的间接方法,TCM使用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所有花费来表征游客对该目的地支付的价格。


  5结语


  在新古典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市场价格似乎是衡量物品价值的通用工具。岂不知,遗产资源包含了一些较难以货币化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如遗产资源所具有的休闲、游憩,教育、科学,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价值。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与其文化价值密不可分,可以说,经济价值就是文化价值的延伸,但是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紧张关系,过于强调经济价值似乎就是对文化价值的背叛[9]。但这并不意味着遗产资源社会文化价值的评估就一定将“货币化”评价技术排除在外,事实上,价值量化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工具来对待。经济学家常常无法估算遗产资源的社会文化价值,这还需要人类学、考古学、建筑、文物、旅游、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参与其社会文化价值的评估。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旨在将目前广泛流行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引向一个由公众争论、博弈,定量、定性评价相组合的研究领域,而不是将其评价结果用于市场交易。这种研究视角将会丰富我们对遗产资源重要性(Criticality)的理解。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