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谈

来源:UC论文网2018-12-04 08:13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万次的精挑细选选择出来的优质文章,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多样的表达手段,处处都体现着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挖掘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万次的精挑细选选择出来的优质文章,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多样的表达手段,处处都体现着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这些美,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感知语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下面我将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而诵读课文是让学生体验文章情感美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仍有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对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为了追求课程的进度,把课堂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讲解新课上,只给学生留出短短的几分钟进行朗读,这在压制学生朗读激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美教育的推进。因此,教师在教读课文时,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读中增加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在读中对文章思想有所感悟。例如我在讲解《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就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课文,去深刻体会中朝人民之间用献血凝成的友谊。小金花、大娘、大嫂、志愿军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无一不体现着真、善、美,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会人物的形象,领会两国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二、奇思妙想创造美


  创造美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去表达美,才是创新教育、主动精神的体现。想象是创造的基石,如果学生能够由课文展开联想,再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就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进一步领会文章中蕴含的的文学艺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天真好动,想象力丰富,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总是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还应该适当的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大力提倡学生创造美,这不仅能够提高审美教育的有效性,还迎合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在播放课件朗诵的同时,我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天空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洒在地上仿佛是一层白霜,李白望着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来家乡,想到自己一人漂泊在外,忍不住留下了眼泪,诗中虽然并未描写流泪这一片段,但学生通过发挥想象,使诗人的形象表现的更加饱满,深刻体会到了使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比思念。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


  多媒体设备可以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声音、图片等外在形式,形象、直观的再现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深切的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美丽。因此在审美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课文情境,提高学生审美感官的灵敏度和活跃性。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就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的语言仿佛真的把学生带到了西沙群岛;接着我又为学生展示了一组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景色,在学生观赏的同时,我结合文章内容对其进行讲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五彩斑斓的珊瑚,海水中嬉戏的鱼群,海滩上五颜六色的贝壳以及周围茂密的树林,这就是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张张美丽的图片为课堂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既增加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更让学生享受到了审美愉悦,可以说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同时出现一正一反两种人物或事物形象,教师应该抓住两者间的不同,让学生正确区分美与丑,并通过对比进一步放大美,突出文章的重点。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时,我就将小柳树的傲慢自私与枣树的宽和待人相比较,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处与短处,懂得做人要谦虚的道理。在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我也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将爱炫耀自己美丽的公鸡与乐于助人的啄木鸟相比较,看谁更美。这样的对比,对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积极探索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切实落实审美教育的展开,为学生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稳定的基础。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