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考满分作文批判(一)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2 13:40

摘要:

  高考作文占高考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有的考生谈“文”色变,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畏惧。细究起来,一方面,我们确实不可忽视,因为高考作文确实有它的难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考场作文必须讲对策、讲“套路”、讲规律,不然,你就只能望题兴叹了。下面笔者就如何写好高考考场作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巧冠文题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最集中、最凝练的高度概括。好的文题,能显示...

  高考作文占高考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有的考生谈“文”色变,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畏惧。细究起来,一方面,我们确实不可忽视,因为高考作文确实有它的难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考场作文必须讲对策、讲“套路”、讲规律,不然,你就只能望题兴叹了。下面笔者就如何写好高考考场作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巧冠文题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最集中、最凝练的高度概括。好的文题,能显示出作者活跃的思路、丰富的联想和巧妙的构思。它能一下子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具体的拟题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修辞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引用、借代等等。


  2.反常法(矛盾法)。逆向思维,力求出新:如“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关注生活”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素质教育”话题),又如“近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无情的父亲”“说谎的老师”这种明贬实褒、反弹琵琶式的作文标题会更吸引人。


  3.悬念法。如“让脑袋作360度转动”,脑袋怎能360度转动?让人大生好奇之心,作者有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符号法。“1+1=?”“金钱≠幸福”“爸爸+妈妈笔者颇为关注每年的高考作文,总是心怀期待地捧读各个省市的满分作文。我真切地希望这些闪亮登场的满分作文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喜人气象。实事求是地讲,这些满分作文中确实不乏一些精彩之作,然而也有不少的满分作文并没有带给我太多惊喜,相反,是太多忧虑。仔细研究两三年来的满分作文,我发现不少同学喜欢飘游于云端,追逐着“阳春白雪”,作品读来让人大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说白了,这些满分作文深度染上了矫揉华美、言不由衷、虚空夸浮之病,既远离了生活,也远离了真诚。


  笔者专门收集了这类作文,研究了一下它们的“满分之道”,其中还真有不少彼此相承相通的“特色”:花团锦簇,文采粲然;勾古连今,博采众长;处处点题,条理显明。我想,把满分作文当作抽检的样本,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无论是代表性还是可信度,都是相当高的。笔者无意于自出新论,只想罗列诸多非正常现象,以引起同行方家的深思与警觉,也希望高中生朋友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汲取经验教训。


  时下的高考作文,写题记成为颇为流行的时尚。不管有无必要,不管什么文体,也不管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都喜欢在标题与正文之间插入一句或一段题记。水村也好,山郭也罢,到处斜矗着题记的酒旗。笔者无法精确统计高考中写题记的作文占有怎样一个比重,但是从公布出来的那些为数不多的满分作文来推测,写有题记的作文确实占据着一个相当高的比例。笔者随手收集到如下题记――2006年,《那些永不停息的人》(浙江考生):“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生无所息。”2007年,《梦里花开》(重庆考生):“我们在过去与未来,在时光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只为在梦里,听见花开的声音。”《品尝高考》(重庆考生):“品尝高考,就是在品味一段酸、甜、苦、辣的人生。”《母语如河》(湖北考生):“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2008年,《擦干眼泪前行》(陕西考生):“灾难降临,我们痛苦,我们流泪;痛苦之后,让我们,擦干眼泪,昂首前行。”《夜的最后一章》(陕西考生):“夜仔细想想,灯便亮了。风想吹灭灯光,却吹来了黎明。”《一起动起来》(河北考生):“地震来袭的那天,整个世界仿佛都塌了,同胞们不要害怕,全国人民一起动起来,天佑中华。”《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心有自然,满城风景。”《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人因自然而生,因自然而亡,只有天人合一才是正道。“《给父亲的情书》(福建考生):“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湖北考生):“我本风雅。”


  因题记而夺高分,因高分而引爆题记大流行。一位满分作文得主不无自豪地介绍了满分的经验,原来她的作文就用了一组排比来作为题记,她估计就是这别出心裁的一招,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得了满分。题记并非她的创举,原来她的语文老师给她找来往年的满分作文让她学习模仿,并传授给她一个技巧:写文章前,用一个题记将作文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整篇文章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不会偏题了。曾经的满分作文对后来的作文满分有着怎样巨大的“示范效应”,这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


  我无意于过多地指责这位老师和这位同学,以他们的能量尚不足以影响当下的文风,他们不过是这种风气的顺应者而已。但在关乎一个人命运的时刻,顺应未必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也许是出于一种被逼无奈或者自我保护。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阅卷者特别钟情于题记?为什么写有题记的作文那么容易获得高分?当写题记的风气不断升温并脱离常态时,一些专家为什么不是给以降温提醒而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平心而论,适当地运用题记确有指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确可收到锦上添花、先声夺人的功效,但题记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用都必须用的。在写作散文类文体时,如所状之物,所传之情,所言之理须含蓄曲折传达出来,写作者又有读者不能了然之虞,加上题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然而把它当成了一种流行的配饰,不论时节地域,不论男女老幼,都将它一股脑儿别在了胸前,那就让人感到别扭和滑稽了。试问: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有多少名家的作品是靠题记来吸引读者的?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又有多少文章是靠题记来凸显主旨的?如果出于展示才情和吸引眼球的目的,这种标签式的题记一定是被用在了歪道上了。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