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谈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3 10:35

摘要:

  近日朋友送我一本高燕定先生著的《人生设计在同年:哈佛爸爸有话说》,其本意是因为我有小儿需培育,给我一些精英式的忠告。但看着看着,我想到了我们的大学生,想到了那些毕业生的焦虑。如果说从小就开始人生规划是一种理想状态,是新时代的追求,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或许已经错过了早期的“职业规划”教育,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该如何在这大学时光进行职业规划的“恶补”?  一、素质教育是根本  素质教育是这...

  近日朋友送我一本高燕定先生著的《人生设计在同年:哈佛爸爸有话说》,其本意是因为我有小儿需培育,给我一些精英式的忠告。但看着看着,我想到了我们的大学生,想到了那些毕业生的焦虑。如果说从小就开始人生规划是一种理想状态,是新时代的追求,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或许已经错过了早期的“职业规划”教育,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该如何在这大学时光进行职业规划的“恶补”?


  一、素质教育是根本


  素质教育是这些年的热门话题。但什么是高素质人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为人处世温文尔雅?是博览古今,雄辩韬略?在我看来,素质具有三方面的层次。


  1.言行举止


  这是最低层面的一个要求,也是最为本质的要求。譬如种种文明礼貌行为:尊老爱幼、文明用语、讲卫生、讲秩序、爱护公共财产、学会聆听等。这些条条本本我们的大学生们一定不陌生,不论你来自城市还是来自农村,不论你来自富有家庭还是清贫门户,自你一出生,你就会被进行各种形式的“规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家教”。一个人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常常会被评述为此人是否有“教养”。这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是我们人生早期教育中特别被强调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是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还有我们的小学教育,尤其在前两个阶段,均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目标。这与你所处环境也大为相关,因为很多时候,学习不只是一个说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耳濡目染”的滋养。俗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孟母三迁其家,也堪称教子典范。虽说有“3岁知80”的宿论,但我们的大学生请千万不要抱有“事已如此”的无奈。如果你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你在言行举止上还没有跟上文明社会的步伐,那么,请你即刻行动起来。因为,你现在已经有了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而且学习永远不算晚!而且,学习也是一个持续性行为,你可以从不好到好,好上加好。这使我想起我自己的一个经历:我家姐妹众多,我排行最小,故而可能得宠较多,包括我直呼我二姐名字(在我们中国,这应该是被视为不礼貌的。长幼有序嘛。),也似乎从未有人“纠正”。可能是因为父母觉得我小,可以原谅;也可能是我二姐老实宽厚,被我欺负了也不“反抗”。总而言之,我这一叫就是十几年,一直到我上高中。那时,我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已进入省重点高中学习。随着知识的增多,我阅读的书籍也增加,而我们老师种种渗透性的言行“诱导”(这也让我真正体会“为人师表”的内涵),让我日渐检点我的言行举止。我意识到我对我二姐一定程度上的“不尊”。经过多日的思考和酝酿,终于,我在一个周末回家的时候(我们那时住校,两周回一次家),当只有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我鼓足勇气喊出了第一声“二姐”。那时,我不知道我的音量有多大(相信是很小),我只觉得面红耳赤,而我二姐的反应更是强烈:她正在擦桌子的手停了下来,麻布掉到了地上,她惊讶得甚至是震惊的满脸通红,都忘了回应我!但我分明看到二姐眼里流露的欣喜的羞涩。在余下的一整天里,我们都难以起口再说话。那种不适应,让时间都变得漫长。第二天我回到学校,我想我是读书人,我不能“半途而废”,我应该让自己更有礼貌。于是,为了缓和这种不适应,我提笔给我二姐写了第一封信。信里的抬头是“二姐”。这样,当两周后我再回家,开口叫“二姐”时,她已能轻轻的回应。而我这个“改邪归正”的“勇敢”的小妹,则一次次找机会一遍遍喊“二姐”。我终于在我16岁那年,还我二姐一个公平的尊重。


  这种基本素质,在招工应聘时也会有体现。有一个广为留传的应聘小故事,说得就是与这种素质有关的事。说是有一家大公司某日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主考官在门口地上放置了一张纸,许多面试者从纸上跨了过去,甚至有人从上面踩了过去,只有其中一位弯腰把纸拣了起来,拍拍灰把纸放到了边台上。而正是这一位,其背景、学历等均不比其他应聘者强,却被主考官录用。事后有“能”人不平,责问主考官为何自己的资历和能力比那人强更适于应聘岗位却不被录用?主考官淡淡地回答:因为你连基本的第一关都没过。


  2.技能与知识面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琴棋书画”,是素质在文化素养和技能层面的体现。如果你能歌善舞,如果你善于乐器,如果你是体育健儿,如果你善于泼墨,如果你出口成章……你就会被冠以“有才”,有技能素质。也因为社会对这种素质的需求和要求,许多家长不惜重金,鼓励孩子上多多的兴趣班,去琴行、去少年宫、去武术官、去美术室……在这种大范围的攻势下,似乎现在的孩子更能干了,更全才了。但如果你当初一心直奔“高考”,无暇学习应考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又或许,因为家庭差异,你没有在早期得以在技能素质方面拓展,大学生也请千万不要抱有“事已如此”的无奈。因为你可以在大学时光,有目标性的选择一些技能去学习和深造。譬如目前很多大学都有器乐培训、演讲培训,甚至更专业的如计算机应用培训、英语培训等。这些公用技能,如计算机、英语、写作等,是日后工作中很有帮助的工具。因此在招工应聘时,用工单位一般也会要求计算机、英语等级别,对你获得的其他技能方面的各类证书(尤其与择业方向相关的)更会给予优先考虑。因此,在你的大学生涯里,请一定合理利用时间和环境所能给予的条件,有选择性地对自己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这比把时间大量地放在网络上“闲逛”或睡懒觉要有意义。


  3.“三心”要求


  爱心、恒心和责任心是素质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对我们的大学生,我认为尤显重要。近年经常在媒体上听到或看到大学生“出事”的报道,要么杀人了,要么自杀了,等等。甚至在自己的学校,也出现类似情况。作为老师,在心疼、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在反思: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他们的心理为何如此脆弱、狭隘?同事之间也常在探讨这个问题,我甚至有一次专门请教心理学的教授:“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有如此不负责任者,竟然以自杀去结束生命?”心理学教授的第一句话就让我震惊――“责任心。他们或许连责任心的概念都没有!”要真是如此,那么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家长,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是否有点偏颇了?我们老师是否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灌输,家长也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各类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或错误理解了心理健康的问题?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尤其对我们80后这样的“独一代”,这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已反映在当代中学生身上。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没有让我们在精神领域取得丰收。家长在给孩子大量爱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爱”的教育。常常听大人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懂事,不知道分享,不知道体谅父母”,听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真差,合作性能不佳,吃不起苦”等等。而在工作中,听主管或领导抱怨“现在的员工责任心不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自尊性太强接受不了批评,吃不起苦”等。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注重“爱心、恒心和责任心”的培养。我们大学生要多多学习那些靠自己的努力成名成家、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的人,学习他们的坚忍不拔、学习他们的博爱情怀(爱亲人、爱朋友、爱自己、爱大自然、爱生活、爱生命)、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强大的责任心。其实大家都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是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结果”,而“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从业方向的选择是起点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就像能量需要守恒一样。虽然我们也期望自己是全才,但事实上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因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因此我们要合理分配我们的大学时间,在有限的时间中主要学习和掌握对将来的从业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显然,选择并瞄定你的从业方向是你职业规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起点。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如此的激烈,择业压力是如此的巨大,我们上大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走向社会,找一份如意的工作得以成家立业。如果你能比其他人在职业生涯中提早起步,你不就具有更好的竞争力了吗?而且你可以集中能量优势去攻下你的主要目标。


  而另一方面,目前我们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他们对自己为何选择该专业、该学校等没有自己的感觉,以至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种时候,你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是你该选择从业方向的时候了。你应该思考你想做什么,以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并为做好足够的铺垫赢得时间。如果你不喜欢你现在的专业,那就赶紧选择申请换专业。如果无法换专业,也有两种策略可以考虑:①培养自己对已选专业的兴趣。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包办婚姻不是都不幸福一样,“先结婚后恋爱”也可能有美满的结局。因为你可能对自己的兴趣点和从业意向依然还是模糊的,那就不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说不定你会发现新的迷人之处,也说不定你目前在读的专业是很有前景的专业。退回来讲,72行,行行出状元。社会是个综合体,劳动本无贵贱和好坏之分,只是分工不同。每一种工作总需要人去做。而如果你具有这样良好的适应性,那对于将来你走向工作岗位,你可以更怀自信。②对已选专业进行保本学习,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知识点进行自学或参加其他培训课程。这样,你虽然相对辛苦,但你却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将来做好合理的铺垫。但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既然不能改变专业学习,还是希望你把本专业这块“敲门砖”合理利用,起码我们要用这专业学习成绩去获得毕业证书。何况,学习是相通的。我们的大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狭隘的知识点,而且更需要学习一些科研思维和独立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国外,也有人有尝试重新选择大学和专业,但在国内,要你重新参加一次高考为了重新选择学校和专业,恐怕不是最佳方案,可行性不很强。


  而从业方向的选择,应在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物质期望、社会需求和个人长远的发展目标中客观地找出平衡点和统一体。这种对职业前景的研究评估(包括其所需要的付出)、对职业和专业关系的探讨、对价值观、个人兴趣和能力的客观充分的认识评估,应该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你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老师等的探讨以及自己的思考等作出初步决定。


  三、知识点的掌握是基础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我们很急切的想走向社会,想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一显身手,但在大学里,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铺垫。如果你连最起码的知识学习都做不好,惶论其他?我们本来就已被人怀疑“眼高手低”,要是不好好学习,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点,岂不成为“眼低手低”的不受欢迎者?这是学习的根本态度。端正了学习态度,接下来我们要合理分配时间,针对我们瞄定的从业方向,集中优势地学习相关知识,储备相应的能量。这个中理论,恐怕已众人皆知。而如何去获取相关知识,我们的大学生想来也已很有经验。学校开设的各类选修课、其他教育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等,均是可选择的途径。如果你在学习中能获得相应的资质证明,自然更佳,是可以丰富你书面简历的东西。


  四、社会实践是资本


  前面已提到,我们的大学生在不少场合尤其是初涉工作岗位时,常常被评价以“眼高手低”者。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加强社会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的招聘中,有实践经历的毕业生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也更被用人单位所青睐。譬如美国有一个量化的统计数字:如果你有良好的社会实践,你最高可以得到22分的评估分,你就读的学校最高可以为你争得3分,而你的年级排名,最多就4分,成绩优秀最多也就16分。由此可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可以让你提前进入社会、感受人生,有效缩短纯学子到工作人员的“真空期”,而且可以考验学生承受现实社会压力的能力和承受超负荷的耐力,让大学生更客观的认识社会。社会实践的内容和途径有很多种。素质能力培养的实践是一个方面,如你可以加一些虽与专业“貌似”无关的工作,以锻炼自己社交、吃苦、团队合作、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果条件允许,你也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社会实践。如申请到你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如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我们学院就提供大三以上的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加实验室工作的平台,他们可以2人一组,跟带教的老师或研究生开展科研课题。这无疑对他们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就业前景认识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也让我想到我家的一个小表妹。她选择一个电子商务的专业,因为当初高考成绩并不很理想,所以在学校的选择上受到限制,只进了一个很普通的大学(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没有品牌的学校)。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在她的职业规划中除了要求她学好必要的专业知识外,也给她谋求多次的社会实践。从她大二开始,每个假期,我们都安排她去上海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学习和工作。开始是无薪的,但因为她本人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从第二个假期开始,老板就给她发了薪水。而且第三次再去时还提了薪!老板还希望她毕业后能直接去她公司,免去试用期直接给予主管待遇。表妹通过这系列实践工作,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增长了她的自信。毕业后,她顺利的进入了一家更大的商务公司,半年后就直升了主管地位。这样的实例很多。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合理安排大学时光,积极设计和参加社会实践。这将为你将来的从业之路架起成功的桥梁。


  总之,如果大学生能及时为自己将来的从业之路进行积极规划,然后加以行动落实,从素质到专业知识点到社会实践等各方面进行努力,相信会拥有美好前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