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政治哲学论文 > 正文

台湾问题与中华复兴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5 16:06

摘要: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从1894年甲午海战到2014年,整整两个甲子过去了。1895年,清政府与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之外,还把台湾、澎湖列岛的行政管辖权割让给日本,给台湾同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幕。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同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结束了长达50...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从1894年甲午海战到2014年,整整两个甲子过去了。1895年,清政府与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了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之外,还把台湾、澎湖列岛的行政管辖权割让给日本,给台湾同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幕。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同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结束了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1949年10月,持续了3年的国共内战基本结束,战败的国民党从大陆退踞台湾。此后,两岸再次陷入分离状态,迄今又度过了64个春秋。


  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问题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台湾问题不仅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也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振兴中华民族和实现国家统一,是孙中山先生100多年前提出来的两个宏伟目标,到今天依然是两岸中国人共同肩负的两项神圣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统一是国家强大的一个标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在国力衰落时,内战频发,军阀割据,外敌入侵,领土割让,国家四分五裂。因此,中国强大了就一定能够统一,统一了才算得上真正的强大。站在这一视角,台湾问题显得格外重要。


  1991年5月1日,李登辉宣布终止自1947年在大陆南京就开始实行的“动员戡乱时期”,并废除1948年南京“国民大会”通过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为了适应“终止动员戡乱”后的新形势和两岸关系的新变化,台当局还于同年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并于1992年2月通过“国家统一纲领”。“国统纲领”在当时台湾岛内朝野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各党派团体能就此达成共识,实属不易。“国统纲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坚持了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立场,并明确了海峡两岸分三阶段最后走向统一的目标。尽管“国统纲领”在某些方面存在消极内容,但它的基本面是积极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国统纲领”,才有了1992年底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达成的“九二共识”,以及1993年5月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作者:王在希


  2000年,陈水扁主政后不久,违背其作出的“四不一没有”的承诺,终止了“国统会”和“国统纲领”。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至今未能将此恢复,实在是一大遗憾。如果台当局能适时对“国统纲领”进行“解冻”,无论对台湾的政治定位和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还是对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显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举行历史性会见,共同发表了包括反对“台独”在内的“五项共同愿景”。


  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两岸交流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两岸之间也由原来的紧张对立与隔绝状态,发展到目前和平相处、交流合作的良性互动新局面,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值得充分肯定。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视角来看,两岸之间这种几十年历史形成的深刻矛盾和重大政治原则分歧,要一一解决,依旧任重道远。


  就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来说,两岸分隔64年确实不短了,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也只是一个瞬间。古语有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华民族有着十分强大、超乎寻常的凝聚力。统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始终是一种常态,分裂总是相对的、暂时的。因此,从历史的视角看,海峡两岸最终走向统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民主法治的进一步完善,经过一个时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全方位的民间大交流,统一最终一定会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选择。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