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5 17:44

摘要: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人际关系的研究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这也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主导因素。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助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抵制在人际交往中不良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与探讨现如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试着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人际关系的研究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这也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主导因素。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助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研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抵制在人际交往中不良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与探讨现如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试着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论文包括部分,第一部分为人际交往的原则;第二部分梳理了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交往原则;交往能力


  1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是我们正常的心理需求,人离不开社会,也不能独立存在。人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而是充满情绪化的感性动物,而人际交往的原则是一套复杂的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平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守平等的原则,这是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人们需要爱和尊重,都希望得到平等对待别人,这样的人需要的是平等的需要。[1]人们只有等到了他人的尊重才能够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1.2信用原则


  信用是我们维持交往的重要保障,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诚信的人在交往能够言而有信,表里如一,朋友交往能够怀有善意、忠诚,没有欺骗与欺诈,自重而不过于自持。诚信的人能够构建和谐稳定的交往关系。


  1.3互利原则


  互利原则是指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的行为,不能让一方受到伤害或损失,否则交往是不能够维持下去的,这就要求交往的双方彼此都要付出。研究证明,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别人承认。对他人的付出越多,越容易搭建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


  1.4相容原则


  相容主要是指与人相处时要接纳、宽容,不排斥他人,相互认同,相互理解。主动与人交往,不仅要结交同自己性格相投的人,还要结交与自己性格迥异的人,取长补短,互补学习,展现更好的自己。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2.1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的消极情感,对“我比不上别人”的一种确信。这致使他们在交往中过于敏感,消极被动,阻碍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往往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第一种是过分的表现强硬,谁都难以接近,常常在人际交往中脱离大众;第二种是过分谦和,为了获取他人的认同,以他人为中,做事小心翼翼,心取悦他人,但对自我没有认同感;第三种是过分高估自己,凡事期望过高,一旦受到挫折便一蹶不振,不能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事后又常常懊恼不已。导致交往中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复杂,如生理和个性缺陷的影响、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缺点的影响等。只有学会正确的看待自己与他人,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走出交际中的自卑心理。


  2.2交往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功利主义观念一直是有的,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我们的传统的优良观念受到冲击,社会上的这种急功近利之风也刮进了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拜金主义的滋生,这样的功利主义倾向就会导致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造成和他人的关系紧张,不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系。现在很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仅是为了情感需要,还存在着实用主义,如更多的同学喜欢去结交家庭优越的同学。


  2.3缺乏人际交往中价值取向的判断能力


  人的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大学是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初步形成的阶段,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此阶段大学生的自我阅历匮乏,社会经验不足,交往中很容易用自己理想化的交往方式去看待世界和他人,期望值较高,但现实和理想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产生偏激思想,在交往中失去了判断力。在大学生中由此而产生的寝室关系紧张事件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就是“马加爵事件”。


  2.4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我的需求,很难站到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缺乏从自身找原因的意识,遇到挫折首先往往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唯我独尊,只关心自己的心理感受,享受用自己的思想欲望去支配他人;缺乏同情心、责任心,事事只为自己考虑,不关系集体和他人,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产生的影响。


  3高校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


  3.1知行统一,注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学阶段是个人观念与素质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主体素质,包括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的技巧、积极与他人交往等。大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积极乐观开朗的品质,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人格障碍会造成人际交往的不顺,譬如自卑者往往较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他们往往采取消极避让的方式,胆小、退缩,应在实践中主动帮助自卑者,分析出自卑的原因,克服自卑,逐渐建立自信、自立、自强,接受人们的挑战不断完善,优化人格品质[2]。


  3.2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知识的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交往观念是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是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3]。教育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4]。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对人际交往的部分加以补充;同时还可以开设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课程,也可以邀请专家举办关于人际交往的讲座。通过课程的讲解,提高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中的判断能力。


  3.3注重实践,拓宽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锻炼平台


  在大学中,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交往能力要比其他同学的交往能力强,这说明,学生干部的岗位对于培育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此,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干部的平台来锻炼学生,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培养社会生活技能;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平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理解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