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专科教学管理途径探索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6 16:11

摘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科学校的教学管理基本上是封闭办学,实行传统的以过程管理为主的单一模式,强调统一性;并且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上单一刻板,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不够,导致学校在整体上缺乏活力。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安排上统得过多、过死,多与本科雷同,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重视不够,所以很难办出专科特色。在管理观念和方法上,管理工作权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科学校的教学管理基本上是封闭办学,实行传统的以过程管理为主的单一模式,强调统一性;并且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和教学基本要求上单一刻板,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不够,导致学校在整体上缺乏活力。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安排上统得过多、过死,多与本科雷同,重理论轻实践,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重视不够,所以很难办出专科特色。在管理观念和方法上,管理工作权限过于集中在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并且多采用行政手段,没有很好地发挥系、部、教研室及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还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多样、灵活的需求。因此,作为专科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有危机感,要努力探索适合专科教育的新的教学管理途径。


  一、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由于近代科学的分化、生产分工、社会组织管理的复杂化,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必然是专业教育,所以各校都依据本身的特点建起了自己的专业结构,这种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几十年一贯制。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学校专业设置也必须随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教学管理干部经常开展社会调查,要不断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适时地增设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


  二、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专科特色


  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其它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它所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经过在校3年的学习,成为具备某一专业较为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于工业、工程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也不是本科的浓缩。所以专科教育必须遵循“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强调针对性,注重灵活性”的原则,构建专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已初步建立起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体系、双向循环的岗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于1995年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大了外语、计算机教学比重,适当压缩必修课学时,增设了一批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并且将一些公共选修课安排在双休日上课,使更多的学生有时间和精力选学。今年又进一步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按照各专业毕业生在工艺和技术业务岗位群中的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结构的要求,遵循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方针和规律,面向21世纪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划分科目,设立专业课程;再根据专业课需要,设置相应的基础课程,经济与管理类课程,人文与社科类课程,优化组合各类课程,建立各专业课程体系。


  同时要以各专业实际需要的技能和能力为目标,把以前各自分散的并依附于各门课程的实践训练环节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建立一套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的体系,并同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各有侧重,共同促进培养目标的完成,形成专科的特色。


  三、培养复合性人才,增强专科的适应能力


  目前由于各大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加之社会上对专科生的偏见以及用人盲目追求高学历等因素,造成专科毕业生分配难的局面。而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性又强,所以必须培养复合性人才,增强专科的适应能力,来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新形势。


  1.创造条件,加强素质教育。21世纪的人才是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教育。所以我们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即在教学计划内增设人文、社科等方面的选修课,在第二课堂内安排多种形式、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而且还要创造一种环境和氛围来对学生施加潜在影响,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于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去。同时要提倡把素质教育与知识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融合。


  2.实行主辅修制,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对学生应实行主辅修制,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跨专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我校现已开设了计算机及应用、房屋建筑工程两个辅修专业,制定了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基本条件,并且将课安排在双休日,符合辅修条件的学生可自愿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可参加辅修。以后以后这一举措得到了多数学有余力学生的积极响应,仅计算机专业就有100多人参加辅修。以后还要增设一些新专业,使更多的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志愿,有选择地辅修。每个辅修专业大约300学时左右,开设8门左右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课程合格,可获得学校颁发的辅修专业证书。这样学生毕业时可拿着2个专业证书到社会上去应聘求职,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增大了选修课,并对其实行学分制。为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大力增设选修课。我校从96级开始已增设了一些选修课,今年调整教学计划时,压缩了必修课学时,增大了选修课,使选修课学时达到300左右,人文社科等类公共选修课达到15门,学生可根据个人的爱好自由选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选修课学分制的管理办法。由于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受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目前在专科学校中实施还有一定困难。宜先在选修课中实施,实行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讲一步探索学分制管理办法,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四、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措施


  1.在各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监督评价。进行教学各环节的监督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要不断完善教学监督评价制度,实行校、系、室三级教学质量检查,并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督导组的作用,注重学生的评价和信息反馈,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及时动态地了解掌握各教学环节(包括实践教学)的质量情况,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在考试方面,实行教考分离。考试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而教考分离又是提高考试信度的最有力措施,所以在严格考试管理、抓好考风考纪的同时,要加强试题库建设,使考试课均建起题库,实行考试题库调题。密封流水评卷,实现教考分离。这不仅能克服个别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观随意性和考前答疑圈重点的弊病,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同时也能堵塞学生考试的“捷径”,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全面系统地学习,从而促进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