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农村中学数学“自考”教学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6 17:34

摘要:

  摘要:本文以“农村中学数学‘自考’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学生自学的信心;通过研究、实施有效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激发兴趣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作者:杨兆平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09-02  1学生“自考”法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近几年实施...

  摘要:本文以“农村中学数学‘自考’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学生自学的信心;通过研究、实施有效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激发兴趣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作者:杨兆平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09-02


  1学生“自考”法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近几年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后进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笔者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自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笔者在研究数学“自考”的教学中,把班级学生进行分层“自考”和分层辅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所谓“自考”就是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考,农村中学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普遍较差,基础较薄弱,特别是高中学生(生源影响),为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教师就必须在考虑个体差异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制定教师与学生所共同遵守的教学行为规则,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对典型的习例题,在讲解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提高不同层次的要求,把该题当作学生自己出的考试题,连同他们自己收集到的“好题”一并抄在专门的考试本上,以备考试。教师每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抽考。


  3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成功,增进其自学的信心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价值的数学”不仅指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要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必要的数学”最基本的是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自考”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研究合理的方法,让学生数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研究方法:(1)文献法;(2)尝试法;(3)检查法;(4)总结法。


  文献法:学习相关理论和专著,更新思想,提升研究的理念。


  尝试法:向学生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让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方式去学习和尝试。


  检测法: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即让学生“自考”)做好检查记录,分析实验效果。


  通过阶段性总结调整研究方案,展示实验成果,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


  5实施有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层,比例分别的1:7:2。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达到相对于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精选习例题,难易适当,目标明确,各层要求具体,以便能很好地让学生“自考”。这样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求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对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学习和实践。


  (3)分层“自考”。每周上课要求的典型习例题、公式;学生平时自己收集到的“好题”(以2―5题为好),以卷子形式摘抄在考试本上,以备考试。考试时,每组抽1或2名学生到办公室进行独立的考试,教师监考,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


  (4)分层评价:每次“自考”结束,教师当场批改,出示评价结果,并及时找学生反馈,合格者给予鼓励、表扬,不合格者让学生进行认真改正;然后在班级上出示本次“自考”及评价结果,随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后辅导,直到他们真正理解掌握为止。


  未抽到进行“自考”的学生,经过一定的时间,可把“自考”题当作阶段性的测试卷进行“自考”,并交于老师批改,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或缺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6运用多种批改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布置、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分层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①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②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③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同时这些典型习题均可作为“自考”题。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