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中西文化差异之要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7 09:49

摘要:

  我用“一”和“二”这两个字来分别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征:中国文化是“一”;西方文化是“二”。意思是说,中国文化是一元论的,中国人从根本上来讲是生活在一个世界里;西方文化是二元论的,西方人有两重世界。  先从宗教现象说起。一切宗教产生的前提是相信人的肉身消亡了以后还有精神或灵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还有印度、阿拉伯世界)是宗教的发源地,而中国是没有本土宗教的。中国的道教虽然也称宗...

  我用“一”和“二”这两个字来分别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征:中国文化是“一”;西方文化是“二”。意思是说,中国文化是一元论的,中国人从根本上来讲是生活在一个世界里;西方文化是二元论的,西方人有两重世界。


  先从宗教现象说起。一切宗教产生的前提是相信人的肉身消亡了以后还有精神或灵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还有印度、阿拉伯世界)是宗教的发源地,而中国是没有本土宗教的。中国的道教虽然也称宗教,但道教的理念恰恰是肉身的不朽。基督教文化认为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肉体,一部分是灵魂,基督教划定了人生的两个境界:此岸和彼岸。而道教追求的却不是“二”,而是“一”:它修行的目的是一直活下去,要长生不老,要得道成仙。


  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把世界划分为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两个层次的思想家。他认为,凡是现实的就是不理想的,凡是理想的就是不现实的;理想世界的意义就在于衬托现实世界的缺点和不足,让现实世界追求、趋近理想世界;但是永远达不到,它们之间永远有一道鸿沟。这就是西方人的二元论世界观。以前有人不理解,像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怎么可能同时又是宗教的信徒呢?现在应该理解了,因为他们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他自己做学问的现实世界,那完全是理性的;另一个是彼岸的、超越的世界,那是信仰的世界。


  在中国的先人那里是没有这种“二元论”的,他们生活在“一元”世界中。中国人是最讲实际的民族,不愿意去关注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彼岸、终极世界太遥远了,哪有现实人生来得重要?理想主义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中是很崇高的,而在中国,那基本上是带贬义的,意味着空想、不切实际、想入非非。在西方历史上,为了宗教而发生争执甚至爆发战争,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十字军东征、德国农民战争、30年战争等等。中国历史上也战乱不断,但都是为了很现实的目的,比如要改朝换代、要除暴安良,还有宫廷政变、官逼民反等。为了某种信仰或某种宗教而战,在中国人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也从来没有发生过。


  中国文化的“一”和西方文化的“二”,还有一个体现,就是在对待人与世界的关系时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我这里仍然有两个词:一个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思维方式;另一个是“主客二分”,这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古希腊曾产生过许许多多的哲学家、科学家,这些人的观点和见解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要去追问和解答“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从哪里来?它的本质或本性如何?”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因为西方人在面对客观世界的时候,是把他们自己作为一方,把自然界作为另一方,是把两者对立起来思考的!人�c对象、主体与客体截然两立,人面对着自然界,就要追根寻源,要对自然进行认知、掌握、征服、开发。西方的自然科学、开放开发、对外贸易一向发达,归根结底是这个“主客二分”的世界观带来的。与之相反,中国人从来信奉“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相互衬托、彼此照应的。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诗情画意的“天人合一”境界。这在西方人看来是理解不了的。他们认为自然界一点也不妩媚、不可爱,相反,自然界对人很陌生、很危险。所以人必须认识、征服、改造自然,因而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很快。但这种基于主客对立的发展观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我们今天讲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等等,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世界观、思维方式的回归。


  西方的二元论文化和中国的一元论文化,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弊端,应当对它们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其利、摒弃其弊,以此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形态。一百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一直为此而努力,而今天,这仍然是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