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小学数学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课改创新

来源:UC论文网2019-04-01 14:30

摘要: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课程改革要注重课程的有效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课程改革要注重课程的有效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创新


  现代意义上的数学课堂教学,即新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其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运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那么,怎样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呢?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意见,请同仁指正: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学习的自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坚持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提示;凡是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决不示范。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内容时,我让全班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卡纸,并且在其反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我在揭示课题后即出示自学提纲,请学生们仔细观察学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正面表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②反面表示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③你们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思考及小组讨论,全班同学很快就解决了上述问题。接着,我又出示了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白纸,同时提出下面两个问题:①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白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成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


  二、拓展学生思维,鼓励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数学学习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激荡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解题策略多样化。例如:在教学“整百整十数加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时,当揭示课题后,我随即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会算‘250+470’这道题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的算法最多。”面对挑战,同学们个个都不甘示弱,马上进行讨论,研究解题策略。不一会儿,他们一共探索出了七种不同的算法。如果教师能经常坚持激励学生用不同策略解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开展多元评价,体现评价方式的科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个性与独创性等方面的评价,应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反思探索过程,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改变了过去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在每节数学课上,我都坚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去,开展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评、组长评组员等评价活动。在教师评价这一环节,适当采用一些“你的回答很精彩”、“你的解法真巧妙”、“你的见解很有创意”等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会,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架起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桥梁,促进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开放程度更高,活动性更强,生活味更浓,自主化更明朗,人文气息更流畅,德育教育更深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