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工程技术类 > 机械论文 > 正文

机械类课程改革初探

来源:UC论文网2019-04-05 11:32

摘要: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机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了机械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机械课程改革  9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最近,教育部周济部长又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明确指明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重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职业教育机械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机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了机械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机械课程改革


  9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最近,教育部周济部长又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明确指明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重培养学生独自谋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本领,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统包、统分”的教育思想,而是重在教导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为他们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为适应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技术类学校的理论教学、实习教学都应要进行适应的调整。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对机械类课程的改革工作作些探讨。


  一、机械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门类多,教材品种数量大。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数量多,课程专业性强。在近10年来的五次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设置调查结果表明,机械类专业的班级类型超过12个。各专业除文化课外,每个专业都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和专门工艺学等8~10门主干课程。


  2、教学内容更新慢,不能反映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类型,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直接反映生产第一线所应用的技术。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会带来课程教学内容的变化。但职业技术学校机械课程有些仍沿用旧的标准、旧的模式,教材和教学内容始终没有多大变化。如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材中铸造、锻造、焊接知识内容落后;机械制图中CAD教学内容少,上机练习课时不足,与新的知识结构很不相适应。机械基础教学内容仍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究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内容不仅单调、抽象,而且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部分,针对性不强。


  3、教学方法落后、思想观念僵化。由于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职业技术类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脱不开原来课程设置和体系的束缚,教学上仍不能跳出以老师讲读为中心的旧模式,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参与动手的时候少,感性认识较差。加上课程课本开发这一工作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教师、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上难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这种思想上的偏差与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强大的反差和矛盾。


  二、机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课程教材开发滞后,教材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大。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材开发周期长,内容更新速度慢,导致教材内容陈旧,无法适应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要求,无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节拍。同时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研究的滞后,导致颁布了教学大纲的课程,编写教材时也全靠编审人员对大纲的理解和个人工作经验来选材,并确定教学内容;没有颁布教学大纲的课程,编写教材时就只能靠借鉴其他同类教材的框架和行业(部门)制定的职业标准来确定教学内容,这样就给教材编制形成了较大的随意性。如数控专业编制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各个版本讲解又有差异,有些编程示例还不能正常运行,给老师、学生增添了许多困惑;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材中选择的测量、检测内容也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能力。


  2、机械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符。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定了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标准,必然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吃不了”,不能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需要,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焊工、钳工、车工、数控等专业的教学大纲大致相同,仅仅是专门工艺课程不同,发挥不了各自专业的特点。


  3、机械课程设置与生产实践、就业市场脱节。课程目标是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与生产的关系具有直接性,即职业技术学校所培养的均是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技能人才。因此不仅要求课程目标更为符合生产一线的实际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能力培养,还要求能及时反映生产第一线的变化,所以职业教育目标是针对性和发展性的兼容,是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必然特点。由于机械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实习、就业相对独立,因而有些章节明显与生产实践、就业市场脱节。


  三、机械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1、机械类课程教材开发要多元化。由于职业教育开设专业多,涉及的课程门数广,教材编写任务非常繁重。同时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而各地经济建设水平和科技发展的程度差异又较大,因而职业教育需要采用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模式开发教材。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实践和探索为主的观念,即在内容和形式上以学生会探索、会操作、会应用,形成较好的知识技能结构为开发目的。


  2、机械类课程选择要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给学生增加更多的选择权,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近年来我们大胆地进行了课程改革,删除了与本专业无联系、知识结构适应能力不强的章节。如车工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应以轴类、套类、轮盘类零件为重点进行讲解,对箱体类零件及装配图的识读只作一般介绍即可,而钳工专业则应在装配图上下一定的功夫。


  3、机械课程教学应采用层块化教学。近几年职业技术学校普遍生源质量不高,这不仅表达在学生知识基础方面,还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行为与心理等方面。对此如仍按传统教学方法“一刀切”,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基础差的学生重点培养和学习专业操作技能,使其学到一技之长,能顺利就业;对基础好的学生除掌握实习操作技能外,更重要是学习机械原理、学习先进的数控技术等专业理论,使其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采用“多元化”“层块化”教学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学到真本领,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