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关注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来源:UC论文网2019-04-05 13:57

摘要:

  [摘要]音乐课可从音乐本身入手,利用音乐的特点,由浅入深、以小见大,挖掘音乐本身的内涵;可从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深奥。学习是为了传承,传承是为了弘扬,弘扬是为了创新。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想让世界了解你,你就应该富有特色,而民族的就是特色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感悟;聆听;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9  [...

  [摘要]音乐课可从音乐本身入手,利用音乐的特点,由浅入深、以小见大,挖掘音乐本身的内涵;可从学生生活中的音乐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深奥。学习是为了传承,传承是为了弘扬,弘扬是为了创新。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想让世界了解你,你就应该富有特色,而民族的就是特色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感悟;聆听;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86-02


  [作者简介]张萍,淮南市大通区第三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明确提出,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摇篮。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中小学音乐教育摆在了重要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体现音乐的教育功能。试想,如果我们忽视对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大家都不愿意学习二胡、笛子,都学习钢琴、小提琴,那么长此以往,我们几千年来的音乐文化还会有人了解吗?我们还能谈得上有民族精神吗?所以,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肩负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做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自己深刻的感受。


  一、抓住音乐本身,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其民族性


  纵观音乐史,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都是各个国家中最杰出的音乐大师的作品或是具代表性、民族性的作品。例如俄罗斯的“强力集团”,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临终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的作曲家――肖邦,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被舒曼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心系祖国,创造出享有世界声誉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他还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波希米亚新音乐之父”。又如我国江苏的《茉莉花》,新疆大型的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湖北的《龙船调》等,也是各具特色,都带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这些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并流传至今,足以证明民族的才是最具特色的,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当今,很多歌曲都采用了民族音乐元素,如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就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片段。就连美国大片都开始采用“中国元素”,这足以说明,中华民族的音乐已经走向世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让其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灵魂。


  二、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真知


  一提到“民族性”,人们往往觉得话题太大。其实,它无处不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音乐本身,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体会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性。


  例如,歌曲《长江,我的家》中唱道:“……长江是我的家,长江是我的妈妈,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长江是我的妈妈,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华夏儿女心怀祖国,心系母亲河之情溢于言表。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稍加点拨,民族大爱的教育就在这小小的音乐课堂中缓缓流淌,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又如歌曲《嘎达梅林》,这是颂扬蒙古族英雄的歌曲。教师可借助教授这首歌曲的机会整合资源,在课堂上呈现蒙古大草原的辽阔与壮观、草原儿女的豪放与热情,以及蒙古勇士为了保卫疆土如何英勇奋战……自然地展现出中华大地多样的民俗风情及英雄的形象,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蒙古族民歌长调、短调的特点。学生们既感受民族精神又学习音乐知识,这不正是我们课堂中所追求的吗?歌曲《爱我中华》,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素材,其中“赛�”,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教师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领悟到不同民族的人们携手共创美好家园、共建祖国美好明天的伟大创举。这样,教师就很自然地把民族性的话题进行了渗透。再如歌曲《乡间的小路》,教师可让学生尽情畅谈自己的家乡,由小家及大“家”,让学生领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教育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传承者应为祖国兴盛而努力读书。


  三、合理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擅长于传达情感,有强烈的感染力、表现力。如果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人的内心情感,达到教育、传承、弘扬的目的。


  例如,教授《小燕子》时,可利用动画音乐去让学生聆听音乐、辨别音色,同时也可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不要浪费粮食,长大了要报答和孝敬父母等。这些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将之在课堂中有机渗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比单纯的说教效果会更好。同时,可加上教师自编的律动节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悟人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在欢乐中陶冶情操。但要注意的是,课件不能看起来很热闹,而律动节奏不协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能够有效地促进目标的达成才是有效的手段。


  教师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观看动画、阅读故事、欣赏电影电视等,辅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并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四、面向全体学生,为创新而传承,为传承而创新


  在音乐课堂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并不是让学生都去学习二胡、笛子等民族乐器,而是让学生去了解、学习我国拥有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只有在了解、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去创新,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例如,民族歌曲的调子高,很多同学没有嗓音条件,故学习的兴趣不浓,这阻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教师可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对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帮其选择不同的民族音乐,再结合流行音乐通俗易唱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其主动接触、互相影响,直至学生们爱上民族音乐。


  每一位学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利用音乐“润物细无声”的功能让音乐成为传承与创新的纽带,带领大家共同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中寻找民族的根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身上的责任。教师只有做好传道者,才能为弘扬民族音乐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只有充分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程,了解了祖国文化的根,才能去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成为未来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