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法学法律类 > 民法论文 > 正文

远离家庭暴力

来源:UC论文网2019-04-07 09:42

摘要:

  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员间实施身体或精神上的侵害行为。最轻微的家暴是争吵过程中对方一个字的斥骂:“滚!”最严重的家暴程度却似乎没有上限。从2001年我国第一次把对家庭暴力的管制约束纳入婚姻法中,到2011年3月11日,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出台。10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对抗家庭暴力,但这些努力在它越加泛滥的事实面前,显得依旧杯水车薪。尤其在城市,原本应是反家庭暴力主要力量的高知家...



  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员间实施身体或精神上的侵害行为。最轻微的家暴是争吵过程中对方一个字的斥骂:“滚!”最严重的家暴程度却似乎没有上限。从2001年我国第一次把对家庭暴力的管制约束纳入婚姻法中,到2011年3月11日,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出台。10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对抗家庭暴力,但这些努力在它越加泛滥的事实面前,显得依旧杯水车薪。尤其在城市,原本应是反家庭暴力主要力量的高知家庭,却成为暴力蔓延的温床。出错的到底是哪一环?


  为什么是你三千万分之一


  关于家庭暴力,较官方的说法是:30%的中国家庭发生过暴力事件。但中国离婚网站长、著名律师柯直认为:“实际上几乎百分之百的家庭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暴力现象。30%是指程度较重的那类。”


  即便只是30%,也意味着有近三千万户家庭有不可忽视的暴力行为。黎明芳是这三千万分之一。八年婚姻,她有整整七年都在家暴中度过。黎明芳和丈夫都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双方家境悬殊,黎家是医生世家,而丈夫来自边远县城。此外双方性格、价值观也有巨大分歧,所有人都不看好他们的结合。


  有强烈自卑心理的男方和性格懦弱处处忍让的女方,其相处方式给暴力埋下伏笔。稍有不慎,言语上的伤害和身体冲突就喷薄而出。黎明芳医术高超,性格和蔼,和同事、病人的关系都很好。而丈夫和同事、病人频频冲突,在遭到周围人的无声排斥后,他坚持错在别人。工作的不快被带回家,夫妻关系受到巨大冲击。


  争吵是家常便饭,随着两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丈夫在强烈自卑下干出蠢事:散播妻子与某主任有不正当关系的谣言,希望以此毁掉妻子的前途。


  真相大白后,出乎所有人意料,黎明芳竟然原谅了丈夫。他长跪不起,自扇耳光、痛哭流涕求妻子原谅。黎明芳不想把事情闹大最后传到父母那里,不想让家里人看到自己的不幸。息事宁人的态度被丈夫看穿,家庭暴力从“动口”上升为“动手”。


  黎明芳第一次被丈夫打后,忍气吞声没有把事情捅出去,之后几次被打都找了各种借口遮掩。丈夫发现这点,在打妻子一事上更肆无忌惮:即便妻子带伤上班、即便全医院的人都知道真相,当事人自己不承认又如何?


  受害者不会重视自己


  尚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和婚姻咨询师罗练接待过几百起类似黎明芳的受害者咨询。为什么暴力屡禁不止?“除了历史渊源和社会原因外,受害者本身的态度也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在家暴的初始阶段,暴力程度轻微,可能只是拒绝沟通交流、无视对方的需求一类的,这些在很多夫妻看来都是小问题。北京社科院婚姻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有87.25%的夫妻有过经常互不理睬的情况,仅有不到20%的人认为“需要及时解决”,其他人都认为“过几天就好了”。“这本是治愈的关键期,即便不去看心理医生,双方坐下来好好交流也可以避免事态恶化。可惜最后仅有4%的夫妻会采取解决措施。看着着急。”罗练说。受害者的不重视,让轻微暴力逐渐恶化为严重的精神暴力,如动辄呵斥怒骂或长期冷战,拒绝过夫妻生活,拒绝承担家庭经济责任等,甚至出现外遇。


  此外,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灵折磨还会变成一家人对一个人的集体攻击。“如果受害者此时还不表达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不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施暴者身后的家庭只会有两个选择:和稀泥让你继续忍耐,直接加入施暴行为中。”


  黎明芳的遭遇应证了这点。在长达7年的虐待中,夫家人除了平时言语上的讽刺挖苦,婆婆还打过她多次。忍无可忍她提出离婚,丈夫说:“我绝对不离婚,我要拖死你!”黎明芳相信对方做得出来。


  为尽快离婚,她同意净身出户只要女儿。婆家人的反应是:“她一定是在外面有人了!她条件这么好,如果没有外遇,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放手!”


  在罗练的咨询生涯中,最刺痛人心的受害者遭遇,是结婚十年的一对夫妻。在无数次的受虐又原谅后,提出离婚的妻子被丈夫七刀刺死,丈夫随后自杀。


  有些暴力,你可以预先看到“我爸苦苦劝我,说门当户对的婚姻才能保证幸福,你们俩家庭背景、经历、性格都相差太大,而且他听说对方父母的婚姻也不幸福,担心女婿会受到影响。”固执的黎明芳在多年后后悔不已。丈夫从小就生活在暴力环境中。公公喝醉了酒就打家里人,给儿子造成严重的童年心理阴影。而丈夫每次打了自己,也总是以此为理由乞求妻子原谅。


  而现在,黎明芳四岁的女儿因为长期目睹父亲虐打母亲,害怕所有人尤其是成年男性靠近,稍微大的声响都会让她尖叫啼哭不止。


  家暴之所以到今天依然泛滥,并且从农村等文化程度较低地区向城市、尤其是高知分子家庭蔓延,施暴者和被害者都有原因。“我对一位被丈夫虐待了10年都不离婚的女士说:‘为什么是你?你找过自己的原因吗?’”北京红枫妇女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李陵激动地对记者说,“有很多征兆是预示了家庭暴力存在的。”


  90%的施暴者都与童年阴影有关。他的家庭和睦吗?父母有暴力倾向吗?父母一方有虐待(包括肢体和精神)家庭成员的劣迹吗?他小时候长年被打吗?被虐待的家庭成员是性格软弱逆来顺受吗?一个在充满暴力、保护人又缺乏反抗精神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的内心对暴力持矛盾态度:一方面痛恨暴力,对周围人和事充满不信任和不安全感;一方面他会觉得暴力是解决自身问题的最好手段。除了从对方的成长经历发现征兆,还有其他途径可供参考。他的社交圈、他的朋友。人以类聚,朋友的气质会互相影响。他在职场上的表现。他和同事关系好吗?如果他有过一次以上的失败恋情甚至婚姻,弄明白失败的原因,问题在对方身上还是他身上?


  细节暴露真相。他是否痴迷于暴力凶杀类的电影书籍?是否爱抱怨和推卸责任,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是否有很强的控制欲或者强迫症?他是否对别人遭遇的家庭暴力持很微妙的“不反对”意见?他是否内向沉默寡言不会表达自己?他是否反感心理咨询尤其反感自己被说“有病”?受害者的原因则包括性格和经济上的。你是否经济无法独立,只能对暴力逆来顺受?你是否好面子,宁可打掉牙齿吞肚里也不愿“家丑外扬”?你是否胆小怕事性格软弱,对强权暴力敢怒不敢言?你是否意志不坚定、极易被感动或被他人言行影响?你是否心智不成熟,对爱情抱有幻想,认为自己能改变对方?你是否思虑重、凡事必瞻前顾后?符合两条以上者,就要尤其慎重地选择对象。


  如何掏出暴力


  成功的逃生者


  2011年2月,苏灿去台州看妹妹时,把一只小箱子托付给对方。苏灿临走前告诉她:“如果以后我有什么事,你再把箱子打开。”仿佛交代后事一样,令妹妹提心吊胆。箱子里装的全是关于家庭暴力的材料。但起初,苏灿想记录的不过是丈夫出轨的证据,为迫不得已的离婚官司增加筹码。她养成了随身携带录音笔的习惯,手机里也安装了可以一键录通话的软件。几个月前整理这些录音材料时猛然发现,它们竟然同时也是一条家庭暴力的轨迹。


  “我录下了每次吵架的过程。比如他当着家里人的面骂我,婊子、猪、死不要脸这种侮辱人的话经常出现。还有一起参加酒会时他喝醉了,当着众人面说总有一天会杀死我。”还有来自第三者的挑衅。对方不仅打苏灿的手机,还打她公司电话。“说我不要脸,没能耐,老公不要了还恬着脸倒贴,还威胁我说如果不离婚,就到公司来闹。”因为是座机,苏灿没有录下这次通话,但她用文字的形式做了记录。


  除了丈夫和小三对自己精神暴力的证据,还有整个婆家的。婆婆经常指责媳妇“没脑子,有娘养没娘教”,并把类似的话说给邻居听。“我连她怎么和邻居说我的话都背地里录下来过几次。录音成了条件反射的习惯,看着硬盘里几个G的录音文件,觉得自己都要疯了。”苏灿苦笑。


  精神暴力的伤害不像肢体暴力那样醒目,但在日积月累后,身体会如实反映它对当事人造成的巨大影响。苏灿失眠一年多,有重度贫血和低血压症状,她向记者出示一份武汉协和医院精神科在2010年11月做的一份检查报告。“当事人有中度抑郁症,不排除是外界压力过大导致……”这份报告被她作为证据之一放在箱子里,在我国,对精神暴力缺乏全面的认定标准,苏灿只能依照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多地搜集证据。在所有的录音里,苏灿大多数时间都是沉默,沉默而顽强地接受一群人的精神虐待。她唯一一次大声呵斥婆家人,是因为现场有儿子的哭声,她说:“你不要当着孩子面吵!不要让他变成你们这样!”记者最后一次联系苏灿时,她刚刚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律师告诉她:这些证据让她打赢官司的可能性是95%。


  你应该收集的证据


  像苏灿那样详细密集地搜集证据,大多数受害者都做不到。除了现在法律对证据的规范不清晰外,如何搜集证据也难度不小。北京经纬律师事务所婚姻部高级律师谢伟告诉记者:证据的搜集是长期过程,搜集过程中要注意合法性和安全性,要保管妥善。可以搜集的证据包括:医院的证明。如果是肢体暴力,一定要及时对受伤处拍照然后就医,让院方出具验伤诊断书。同样的,来自心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证明也具有法律效应。来自周围人的证据。包括邻居、亲友和同事的证词,可以请对方录音摄像或写成书面材料并签字。


  如果向有关援助机构求助,可以就求助和避难经过请对方落实为有官方效应的书面文字材料。


  当事人直接发生暴力冲突时的录音和视频材料。这些是最直接证据。尤其要记得记录首次家暴情况。例如他当众辱骂你,或者恶狠狠地威胁你,或者用经济、性等途径约束你,不要遗漏这些“第一次”。90%的施暴者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他们中仅有10%不会在日后重复和恶化这些行为。施暴者的精神鉴定证据(这有一定难度)、以往暴力史证据(如前一段婚姻的暴力行为、对外人动过粗等)。


  比逃离更彻底的解决方法


  搜集证据是家暴出现后亡羊补牢的做法。


  宋晓婷帮助许多家庭暴力受害者打过官司,作为全国最大反家庭暴力NGO组织“反家庭暴力网”的公益心理医生,她并不认为“打赢了官司就从此了结”。她见识过许多离婚后依然生活在暴力阴影下的受害者。2010年4月,重庆地方高级法院做出了我国第一例“限制令”判决:要求男方不许出现在前妻200米范围内,否则前妻可以报警请求保护。


  “其实无法从根本上彻底与过去告别,施暴者不甘心,法律执行上有困难,受害者像惊弓之鸟。”宋晓婷家里经常住进寻求庇护的女性,她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恶魔”收敛。无法彻底告别,还包括深刻的心理阴影,“要做长达几年的治疗才行。”但大多数人都负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期望于时间的冲刷,生活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最彻底的解决方法,是在问题刚刚萌芽时,夫妻俩一块来做心理咨询。“只有不到一成的受虐者最后能带着伴侣来接受心理咨询。但与5年前相比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番,是很大的进步,尤其在中国。”


  一定要两个人来做咨询和治疗,宋晓婷强调。如果他是真的爱你、不愿放弃婚姻,那就务必向他解释清楚咨询的必要性,你们的最终目的是保卫婚姻、找到暴力产生的根本原因、炸掉这些婚姻中的暗礁。“如果只是一味逃避甚至加重暴力程度,只能说明两件事:他其实不爱你,离婚是你保护自己的最后手段。”


  你应该知道的一些常识


  1.最不经意的暴力情况类似于他冲你大吼着“滚开!”、“信不信我杀死你!”类的语言威胁。


  2.不要将他扇你耳光的行为理解为“气晕了头”,Y染色体中的单胺氧化酶A基因让男人有高于女人9倍的暴力可能性。


  3.不要相信“我以后再也不……”之类的保证,哪怕他痛哭流涕撞墙自残求你原谅。90%的施暴者会在日后复发,区别是间隔时间的长短。


  4.受害者的忍耐和善良不会改变施暴者,相反,会助纣为虐。


  5.婚内性暴力其实很普遍,大多数程度很浅,除非发生严重的精神和肉体双重伤害,否则受害方不会认为这是暴力。


  6.拒绝履行家庭责任是精神暴力最常见方式,如拒绝夫妻生活、拒绝负担家庭开销等。


  7.第三者的确是暴力催化剂。


  8.婆媳矛盾也是暴力现象的一种。但很多人认为它只是“矛盾”。


  9.当我们用“他们夫妻感情不太好”、“他脾气很怪”等评论别人时,实际上降低了对暴力的警惕:这些其实是精神暴力的显著特征。


  10.家暴99%源于心理疾病,可以通过正确积极的心理治疗得到改善;只有不到1%的人是无可救药的天生暴力分子。  作者:邹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