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调适途径

来源:UC论文网2019-04-08 14:17

摘要:

  摘要: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正处于生理日趋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面对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无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承受,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调适途径  作者:马超  一、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  所谓心理压力,一般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摘要: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年轻群体,正处于生理日趋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面对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很多学生无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承受,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调适途径


  作者:马超


  一、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


  所谓心理压力,一般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简称为压力。


  (一)学习压力


  由于高校近年来大规模扩招,使得社会、大众对大学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就高校而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与学位挂钩的体制,英语必须过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必须过国家二级。如果达不到学校的要求,拿不到学位,就将与理想的工作失之交臂,造成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人际交往压力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的环境、类型及交往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对人际关系的追求仍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而且缺乏交往的勇气和技巧,理想化的期望与现实中遭遇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压力,使一些大学生体验到了人际交往中的挫折感。


  (三)择业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高校招生数目日趋增多并由此带来的毕业生不断增多与市场需求相对饱和,使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深切感受到择业就业压力。他们认同竞争,赞成双向选择,但既担心机会不均,又害怕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往往无法正确归因,产生不平衡心理。


  (四)经济压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高额学费及城市化的生活费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对于大量下岗失业的城市家庭,这同时是一个大问题。尽管各高校开展了帮困助学,国家也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少大学生仍然还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一)主观因素


  大学生属于青年中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但是,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心理和行为中容易出现许多不协调现象。其次,青年中期是人的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抽象逻辑思维基本形成,创造力和精力都非常旺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但这种事业心和饱满的热情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往往会动摇,产生心理压力。最后,青年中期是形成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此出现的种种矛盾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二)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的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已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大学生常常是最先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的变迁带来的冲击,社会的变革在他们内心引起波动也较其他社会成员更为明显和强烈。他们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感到迷惑不解,难以适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便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2.学校环境的因素。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然而,在讲德育时,重视的是思想品质的培养,却忽视了性格、情绪的调整;在讲智育时,重视的是智商的高低,却忽视了能力的开发;在讲体育时,重视的是身体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


  还有,就是学生所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一旦他们发现所选的专业不适合自己,或所学专业不适应社会需求时,注定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3.家庭环境的因素。


  多数父母能自觉关心子女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而却忽视孩子的精神发展和个性教育。现在的学生一般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和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同时,我国的学生绝大部分在经济上不独立,完全依赖家庭和国家供养,尤其是大部分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一部分家庭不能独立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费用,因供学生在校学习而负债。


  三、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途径


  (一)加强社会调适能力


  1.国家和社会应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就业。


  国家要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从整体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前提。如为大学生提供政策性导向,国家偿还到西部去的毕业生的贷款、提供自主创业的资金保障;消除户籍等各种障碍,解决人事档案的保管问题。同时,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出台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用科学方法指导高校充分重视市场需求,把握社会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服务社会的多种人才。在教学改革中还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评价方面,率先破除只重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素质的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二)加强学校调适能力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压力,正确对待压力。


  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坦然地面对各种心理压力,认识到生活中很多压力是不可更改或暂时不可更改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相信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就能促进事物向积极、有利的方面转化。


  2.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尽管是两个不同概念,具有各自不同内容、不同方式方法,但两者的工作对象和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并各有其优势。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人,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健全发展的、为社会所接纳的、能发挥自己潜能的有用之才;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育内容,而且取决于大学生的态度,而态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状况;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和思想境界来促进学生思想问题及心理压力的解决。


  3.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建设一支专职心理教师队伍,形成以学校心理咨询为中心,以院系心理咨询工作为重心,以校医院和其他专门诊疗机构的治疗为重要阵地的三级网络体系,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传授心理压力调适方法,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心理调适能力。


  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根据本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年龄层次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如开展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军事训练、义务劳动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中,提高适应社会所需要的心理调适能力。


  (三)加强家庭调适能力


  家长应注重缓解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用科学、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科学健康态度。同时,家长自身应不断提高素质,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其不断交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意志坚强,并且家长还应经常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减轻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四)加强学生自身调适能力


  1.正确认识学习上存在的困难,改变不合理观念。


  正确认识学习上存在的困难是防止学习压力产生的关键。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大多是由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学生要做到了解学习的性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纠正错误的观念,实事求是地评价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2.建立相互评价机制。


  相互评价机制,就是大学生通过其他同学对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发现自己是否存在心理压力。如果存在,及时寻求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消除心理压力对自己的影响。但建立相互评价机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大学生要对心理健康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3.正确表现自己,积极与人交往。


  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将它表现出来,在同学中树立一个新形象。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因为只有行动才是达到成功的唯一途径,退缩与回避只能带来自责、懊悔与失意。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于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其他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集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4.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首先要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有多大。然后做出最佳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另外,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妥当的安排,这样才能使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益的放松和调适。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