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学德育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0 09:22

摘要:

  摘要:思想道德品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中学开展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德育,中学教育,实施方法  作者:徐怀春,周云波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的阶级性决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群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摘要:思想道德品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中学开展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德育,中学教育,实施方法


  作者:徐怀春,周云波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的阶级性决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群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也明确了中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德育


  1.1德育。


  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概念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支撑,是维持社会性存在的重要基石。


  德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处于半成熟期,可塑性极强,对其思想品德教育有深远意义。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有着强大的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良好的班风、学风,良好的习惯、合作精神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做好德育工作可以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德育的内涵不断丰富与充实,但对人及人性提升的关注是德育工作的永恒追求。


  中学教师健全的人格魅力,永远的微笑,是学生的人格榜样。


  德育对个体社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可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精神需求层次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升华,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滋养品德,陶冶情操;训练人的行为,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我国中学德育现状。


  德育教育存在误区,认为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整个社会、家长等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的投入中,智育的投入占90%以上。


  德育,口头重视,实际落空,“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往右靠”。“德育为首”这条不可变更的教育原则,许多人在一次次的实施中开出了一张张的“空头支票”。学校的德育系列方案措施也只是“纸上谈兵”。


  形式简单,单调乏味,基本上是说教,全在班主任的一张嘴,效果甚微。政教(德育)处布置,班主任实施、学生会监督这种被动的运行机制沿袭至今,班主任像保姆一样看护着“嗷嗷待哺”的学生,政教处像警察一样监督着“负重前行”的班主任。管理、教育、整顿、奖惩就是德育的全部内涵,德育成了其他教育的点缀或应付检查的门面装点。


  农村的德育更为堪忧,农村中学的德育落实仅仅是为了找出路,只是生存教育而已。


  1.3中学德育的原则。


  走出德育教育的误区。中学德育教育是由教育的阶级性决定的,是中学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任何统治阶级统治下的教育都深深地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容,并非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不同的历史时期,德育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人的素质所需的内容必须是爱国、爱民族、爱自己国家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勤劳智慧的人民。


  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德育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如,边疆地区的中学教育,爱国是最重要的内容;民族地区又可能是民族和谐、大团结等尤为重要。


  中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爱国、立志励志、团结和谐、奋发图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教育。


  以“双基”教育为主,寓德育教育于各科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德育教育渗透于知识教学之中,紧扣教材、有的放矢。


  德育教育必须在教材内容范围内进行,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并随时收集资料和信息,按教材章节顺序有计划地安排可结合的内容,防止“贴标签”式的牵强附会的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德育教育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多样化。可以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可以到社区、工厂参观;可以开讨论会;可以阅读有关报刊;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进行国情教育时既要讲成就又要讲差距。讲成就易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讲差距易于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青少年学生具有热情高、情绪不稳定、爱幻想和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给学生以祖国的历史、宝藏、成就、前景的知识),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情),励之以志(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作准备),持之以恒。


  德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整体设计。如,学校建立德育教育网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有意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


  2.1按照中学各科教学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整体设计,各科独立实施。


  如《历史》课程主要设计“丰富的历史、悠久文化、魅力中国教育、智慧、勤劳的人民”等;《地理》主要设计“美丽中国、壮丽山河”等;《化学》设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教育”等。


  2.2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德育教育是各科课程的任务,是班主任、全体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各科教学中都有德育教育的任务。人才培养不能仅靠单打独斗,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必说中学文科类的课程中的语文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内容比比皆是。中学理科类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也非常丰富。如,中学《化学》、《物理》等课程中就渗透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离子等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化学知识中蕴藏着许多哲学道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注意寻找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结合点,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培养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逐渐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3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穿插一些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历史,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觉祖国的巨大变化。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技术上也有过巨大成就,对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如,讲化学的“置换反应”时,可介绍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技术,让学生了解这是现代“湿法冶金”的起源。学生了解了这些丰富而生动的历史史料后,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现今中国虽然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口众多,底子较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夜郎自大,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使其认识到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的劳动,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学生讲述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均指标还很低。在介绍煤炭、水泥、钢、铁、石油等行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说明人均产量是很低的,产品质量也急待提高,能耗还需大幅降低,等等。结合这些素材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


  2.4立志励志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改变命运,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立志励志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意志品质是人们在实现一定的思想品德过程中为克服一切内外困难时所作出的顽强努力,它是克服困难、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有了正确的思想基础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培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


  教师应以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来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如在做“银镜反应”实验时,有的学生做了几次没有成功,就想放弃,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直到学生做出“银镜”为止。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希望得到关心、鼓励、理解和帮助,这是正常的感情需要。尤其是差生失败的时候多,挫折感和感情上的压抑常常表现出学习兴趣和信心的萎缩,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因此,他们更需要关心、鼓励。


  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在评价学生及其学习效果时一定要从热爱学生的愿望出发,客观、公正、及时地进行评价,做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催化剂。


  2.5社会公德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气雾霾、酸雨、臭氧层空洞、水体富营养化、土地贫瘠等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各种教学中只要涉及生存环境问题,就要从社会公德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任何教育都必须从孩子抓起,给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思想,并联系环境保护对他们进行关心社会、关心集体、遵守社会法纪和社会公德教育。


  2.6研究、解决新问题,延展德育教育。


  通过相关专题讲座,相关黑板报、参观等课外活动进一步延展德育教育,通过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来强化德育教育。


  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区由于种植三七等药材或有的家庭开矿或做生意或小城镇改造等因素,家庭经济较好,学生从小生活在蜜罐子里,缺乏吃苦精神,意志薄弱,贪图享乐,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他们不愿意读书。“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白天有酒喝,晚上有地方睡。”是他们中一部分人意识行为的写照。因此,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值得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


  把德育有机融入中学各科教学中,会使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得到提高,爱国热情、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能正确认识与对待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期刊推荐